端午节打油诗,端午节打油诗句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310

关于端午节的打油诗

关于端午节的打油诗:

端午节打油诗,端午节打油诗句

1、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

2、端午至而念朋友兮,发短信以祝福。龙舟快而粽香兮,生活多乐而少愁。衣袂飘而人美兮,诸事顺而体硕!端午快乐!

3、你的眼睛弯弯,你的笑容甜甜,你的声音美美,你的身姿恋恋…我天天期盼着与你相见。今天端午节,再不送我粽子,我就我就一直骚扰你!

4、5月初5端午到,心中思念更甚前。艾草萋萋门前挂,粽子迷香鼻尖传。十全十美心盼望,举家团圆日夜期。短信祝福悄来到,愿你端午合家欢。

5、花儿娇,酒儿醇,酒不醉人人自醉;水儿清,蜜儿浓,蜜不甜人人自甜;节儿乐,粽儿香,粽不迷人人自迷。端午节不乐人人自乐。

求一首端午节打油诗

端午节打油诗如下:

1、妖精盖个楼,众人抢破头。

原为庆端午,却似抛绣球。

2、艾叶插满门,雄黄酒已温。

妖精蛇虫蚁,拂之似微尘。

3、左手一杯雄黄酒,右臂来把淑女搂。

带上香粽白兰花,你我同去看龙舟。

4、端午不见烈日长,闲来无事逛版忙。

不闻征婚与广告,但追一帖送粽香。

锦心绣口蓝魂高,字字珠玑无极强。

手忙脚乱凑歪诗,发完才知赛已央。

叫声版主莫要藏,群众眼光贼雪亮。

若是送粽不公允,安能坐镇众人降。

5、有禾也念程,无禾也念呈。

去掉呈边禾,加走就读逞。

徒逞口舌之强!!莫非流氓发饷??

6、适午清香梦儿甜,忽闻耳边泣声绵。

或是姑苏白蛇女,悔自贪杯惊许仙?

7、邀了淑女来包粽,月下兰花我来送。

小酒一杯刚刚好,住我龙塌同入梦。

8、一壶雄黄酒,几缕淡乡愁。

五彩丝依旧,不见旧人眸。

9、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

糯米粘着红枣香,棕叶包着朋友情。

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

10、俺想吃粽子,盼滴眼睛长。

五彩一根线,荷包熏衣香。

扩展资料: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

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端午节写一首打油诗

1、端午

图腾祭祀耍龙舟,

米粽飘香五彩收。

艾叶临门瘟疫退,

汨罗江畔壮志酬。

释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2、端午思亲

端午知时节,千门艾叶香。

群公争渡日,独我断心肠。

昔念人追忆,离思泪染裳。

酿成诗一首,祭母子情长。

释义: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3、端午

端午时节粽飘香,

一池荷叶傲骄阳。

艾草悬门龙舟渡,

离骚魂牵汨罗江。

释义:

诗人在端午节遇到风雨,天气昏暗,使得汨罗江上没有人祭奠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忠心为国却屡遭贬谪,怀才不遇,千年后的风雨还耽误了人们对屈原的祭奠和怀念,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英魂的地方。全诗在平淡的天气描写和议论中抒发情感。

4、端午之

端午之节自谁言,

千古绝唱为屈原。

汨罗江水众寻亲,

楚国声声鸣臣冤。

释义:诗起句写景,先写端午节的天气,晦冥而有风雨,借景抒情,运用风雨之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二句兴“英灵何在”之叹,诗人想起了屈原的怀才不遇,运用屈原之典故,进而感伤身世,为屈原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感到愤懑,“楚国声声鸣臣冤”一句中的“无处”既对应了上文的风雨晦暝,也抒发了屈原英灵无人凭吊的伤感。

5、念端午

五月端午节,瓜果上桌台。

粽子心里甜,人人纪屈原。

艾叶香飘飘,家家乐淘淘。

荷包绣麝奇,红线系心仪。

释义: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的思念。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