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文钱等于多少人民币,宋代一文钱等于多少人民币呢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720

南宋一文钱等于现在多少钱

谢邀,我看了您的追问,有以下几点解答,希望可以采纳。

宋代一文钱等于多少人民币,宋代一文钱等于多少人民币呢

首先,推荐回答解释的还是很合理的,南宋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史料确实有计,一石米2500文,这样推算,在南宋最富饶的时期,5万贯大约相当于今日的500万人民币左右。

对于楼主的追问,其实楼主细想,5万贯在当时属于中等人家这也是对的,这个当时指的是南宋首都临安府的中等人家,就如今天的帝都北京,同样也是商户巨贾社会名流,上层社会聚集之地。在北京,500万也不算是大富大贵吧,以今日之房价计算,怕是500万资产在北京就是普通百姓吧。

楼主当然会有疑问,如今的北京,普通百姓资产大部分在房产里,拥有500万现金资产的确实不算特别多,但是楼主忽略了一个事实,南宋没有土地财政,自然单位面积没有如今的北京卖的贵。并且,楼主看过纪录频道的南宋节目,其中有言吴箕在《常谈》中写到:“《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富者,固曰甚盛,然求之近代,似不足道。樊嘉以五千万为天下高赀。五千万钱在今日言之,才五万贯尔。中人之家,钱以五万缗计之者多甚,何足传之于史?这个吴箕是谁,是当朝的进士,虽算不上上层阶级,但是以宋朝选任官员对学历的要求之高,怕这个吴箕比小康家庭也要高出不少,一个社会中上层的评价和一个山野乡村对世道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我家在北京,觉得北京资产2000万左右算中人,但是如果我同学家在偏远山村,他对中产的评论肯定不一样,可能在他眼里,有100万就算中产了。

所以,综合考虑,南宋中上阶级认为,500万在当时首都算中等人家这是比较准确的。

如果楼主想了解从普遍地域上看,南宋中产阶级大概有多少财产。那么不妨将宋朝跟其他朝代比较一下。汉朝人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汉书·文帝纪》)汉之百金,相当于宋一千贯钱。也就是说,1000贯钱,是十户中产家庭的财产;也即汉代一户中产之家的财产,为100贯。那么宋代的中产,又有多少家产呢?一位北宋人说,“万缗,中人十家之产也。”(谢逸《溪堂集》卷八)即一户中产家庭的财产为1000贯;另一位南宋人说:“三千缗,在今日亦中人之产也。”(程俱《北山集》卷三九)则家产3000贯才称得上中产。换言之,宋代一户中产的财产,是汉代中产家产的10倍乃至30倍。也就是说相当于如今人民币10万到30万左右为宋朝时期普遍地域上的中产。当然在南宋时期,这个中值我认为取高值为宜,也就是中产资产30万左右。当然南宋临安首都的中产阶级平均资产肯定要更高,但不太可能超过全国平均值10倍,也就300万左右吧。

我跟楼主同样惊讶,对于800多年前的宋朝,我们国家还真是富,用800年前的生产力竟然创造出了跟今天差不多的人均财富,其实这个也可以理解,首先,宋朝藏富于民,其次,南宋以海运贸易发家,而当时的中国在农业,手工业,社会制度,生产力上几乎所有领域都超过同时期世界其余国家几百年,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极,所以几乎全世界都在买南宋的顶级货,贸易顺差极大,而且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产权,有些精品或有些产品是别的国家是生产不出来的。你说这样的国家怎么会不富。

对于南宋的国都临安上层社会到底有多富,楼主可参考真宗朝宰相王旦说,“国家承平岁久,兼并之民,徭役不及,坐取厚利。京城资产,百万(贯)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这个还指的是北宋王朝的首都汴京。南宋临安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觉得有1个亿的,临安有至少千人以上。

古代。一文钱是现在多少人民币

古今货币换算,一般有两种方法较常用,一是用黄金作为转换等价物,二是用粮食(如大米)作为转换等价物。转换等价物就是字面意思,先算古代货币在当时能买多少黄金/大米,然后把这部分黄金/大米搬到现代来,按现代的价格再换成货币,以此来确定古今货币比率。两者相比之下,还是用粮食作等价物更靠谱一些。因为从古代到现代,别的物品生产技术飞速提高,而黄金的发现和开采程度相对进展迟缓,所以在现代,黄金价值远远比在古代高。比较科学的,能正确反映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货币折算方法,是用大米作为等价物。以目前的去壳大米每市斤约2元计算,安史之乱前的一枚开元通宝,约能购买大米0.57市斤,1文钱约等于1元人民币。安史之乱后,1文钱约等于人民币1角,1贯钱=100元人民币。

古代一文铜钱相当于现在多少RMB

古代一文铜钱相当于现在的0.1元人民币。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具体的说来:唐代,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约4130元的购买力;宋朝一两yin银子相当于人民币924--18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