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以及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数学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中小学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
第1页:
1)(1)正东,南偏东45度(或东南),2,正东,3
(2)西偏南50度(或南偏西40度),正西,3,南偏西45度(或西南),2
(3)电影院
(4)从书店出发,先向正东走1站到公园,再向南偏东45度(东南)走2站到图书馆,最后向正东走2站到医院。
2)(1)(60-24+30)&pide;6(2)60-(24+30)&pide;6(3)60-(24+30&pide;6)
=(36+30)&pide;6=60-54&pide;6=60-(24+5)
=66&pide;6=60-9=60-29
=11=51=31
第2页:
3)204&pide;3=68(棵)…梨树
68×2=136(棵)…桃树
68+136+204
=68+(136+204)
=68+340
=408(棵)…三种果树
答:果园里有桃树136棵,三种果树一共有408棵。
4)116=20×(1)+8×(12)==20×(3)+8×(7)=20×(5)+8×(2)
答:买法有3种:①《童话精选》1本,《科学家的故事》12本;②《童话精选》3本,《科学家的故事》7本;③《童话精选》5本,《科学家的故事》2本。
拓展与探究:
△=93,▲=26,□=43,■=14,☆=57,★=38。
第3页:
1)81,28,124,6,90,27,198,48,41
2)450-225&pide;5+13525×71×499×425
=450-45+135=25×4×71=(100-1)×425
=450+90=100×71=100×425-1×425
=540=7100=42500-425
=42075
101×79-79304+306&pide;17-298
=(101-1)×79=304+18-298
=100×79=322-298
=7900=24
3)1.56米<1.59米<1.61米<1.63米<1.64米
第4页:
4)6×4=24(分米)…正方形周长(是铁丝长,也是长方形周长)
24&pide;2-8=12-8=4(分米)…长方形宽
8×4=32(平方分米)…长方形面积
答:它的宽是4分米,面积是32平方分米。
5)31×18=558(人)558-24=534(人)534=(274)+(260)
答:看电影的应该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拓展与探究
8+4+2×6=248×6&pide;(4-2)=248×4-6-2=24
6×2×(8&pide;4)=24(8&pide;4+2)×6=24
第5页:
1)4.8,3.8,3.4,2.8,1.6
2)分数
小数1.00.81.8
3)0.22.40.350.91.151.2
第6页:
4)4吨500千克=4500千克
4500&pide;(60×25)
=4500&pide;1500
=3(千克)
答:每瓶色拉油重3千克。
5)(66+71+63+72+76+69+64+74+68+77)&pide;10
=700&pide;10
=70(岁)
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0岁。
(8-1)×4=7×4=28(人)8-2=6(人)
(6-1)×4=20(人)28+20=48(人)
答:外层一共有28人,这两层一共有48人。
第8页:
1)102×98与100×98+2×98连,99×102与102×98+102,其余两个连。
2)(1),,0.1,0.01,0.001
(2)千分,0.001
(3),0.03
(4)5,76,854
(5)8.43,八点四三
(6)十分,0.1,千分,0.001
3)480&pide;(74-34)126×5-780&pide;6
=480&pide;40=630-130
=12=500
第9页:
4)6480&pide;80=81(天)6480&pide;(80+10)=6480&pide;90=72(天)81-72=9(天)
答:实际比原计划少用9天。
5)120&pide;4=30(个)105&pide;3=35(个)30<3535-30=5(个)
答:小华抄写的速度快,每分钟多5个字。
拓展与探究:
第10页:
1)128,+,C,B,+,64,125-25,C,A,B,×,50,100,2
2)(1)②(2)②(3)②(4)③(5)③
第11页:
3)24×(145+55)
=24×200
=4800(元)
24×(145-55)
=24×90
=2160(元)
答:买这些办公桌椅一共花了4800元,买办公桌比椅子多花了2160元。
4)(600-375)&pide;25
=225&pide;25
=9(箱)
答:苹果比梨子多9箱。
拓展与探究:
身高1.46米,体重30.5千克,早上喝了0.06千克牛奶,中午花3.25元买了一支圆珠笔。
第12页:
1)(1)④(2)②(3)③(4)④
2)20.360.150.099.509
3)0.40.81.82.73.44.14.5
第13页:
4)(A+B)×(E-F)=G
5)(25-5)×300&pide;25或300-300×5&pide;25
=20×300&pide;25=300-1500&pide;25
=6000&pide;25=300-60
=240(台)=240(台)
答:原计划每天生产240台洗衣机。
拓展与探究:
(!)9+99+999+9999+99999+999999
=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
=1111110-6
=1111104
(2)1+3+5+7+9+11+13+15+17+19
=(1+19)×10&pide;2或=(1+19)&pide;2×【(1+19)&pide;2】
=20×10&pide;2=10×10
=200&pide;2=100
=100
第15页:
1)160.5连一百六十点五16.05连十六点零五1.605连一点六零五
0.605连零点六零五60.5连六十点五
2)×,×,√,×,×,√
3)此题没出好,符合条件的数据太多,不好比,任选六个写下来,再比较大小就行。
4)=,>,>,>,<,=
第16页:
5)8×25+8×(25-5)
=200+160
=360(千克)
答:梨和苹果一共运来360千克。
6)20×23+18
=460+18
=478(千米)
答: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飞行478千米。
拓展与探究:
1)2508-25.08=2482.92(元)
答:会发现账面上少收了2482.92元。
2)因为:小数点点错一位,账面多95.4元,说明把原数扩大了10倍导致出错,账面多的是原数的9倍,所以原数为:95.4&pide;(10-1)
=95.4&pide;9
=10.6(元)
答:他把10.6元错记成了106元.
3)因为,个位多看:8-3=5,十位少看90-60=30,所以,正确答案应是:
123.8+30-5
=153.8-5
=148.8(元)
答:这笔帐的正确答案是148.8元。
第17页:
1)0.4155.21800.10.0630100.005031042
2)3,420,2148,471,09,1017,16
3)×,×,×,×,√
4)答:这个小数是:630.05,正确的读法是:六百三十点零五。
第18页:
5)116+68+(68+16)
=184+84
=268(页)
答:这本故事书有268页。
6)17×5×2
=85×2
=170(棵)
答:一共可以种170棵树苗。
拓展与探究:
1)∠2=180°-∠1=180°-135°=45°
∠3=90°-∠2=90°-45°=45°
∠4=180°-∠5-∠3=180°-40°-45°=95°
2)180°,360°,540°,720°,900°…
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n≥3)
第19页:
1)>,<,<,<,=,=,>,>,=
2)0.8涂8条,0.43涂43格,2.6厘米涂到2厘米过6小格
3)
4)(1)直角(2)60(3)小于(4)等腰直角,45
第20页:
5)5×(4-1)8&pide;4=2(米)
=5×3
=15(分钟)
答:锯完要花15分钟,每段长2米。
6)180&pide;6=30(行)
(30-1)×120
=29×120
=3480(厘米)
=34.8(米)
答:这个仪仗队排了30行,从前往后有34.8米。
拓展与探究:
5角=0.5元
5×(1+0.5)
=5×1.5
=7.5(元)
答;最少得花7.5元钱。
第22页:
1)5,7,8,5.2,260,7.85,6,40,3.55,1,80,4.89,4,2,8,8.05
2)<,=,<,>,=,<
3)=4.6685亿≈4.67亿=7.690804亿≈7.69亿=206.08亿=206.08亿
=0.9708亿≈0.97亿=3.206亿≈3.21亿=704.009亿≈704.01亿
4)1.67千米>1.4千米>1千米200米>400米
第23页:
5)1吨=1000千克
1000&pide;10×3.6
=100×3.6
=360(千克)
答:可以榨360千克花生油.
6)1小时40分=100分
0.25×100=25(千米)
答:这辆自行车1小时40分行25千米.
7)(24+20)×5(24-20)×5
=44×5=4×5
=220(张)=20(张)
答:一共有220张小课桌,一班比二班多搬20张.
拓展与探究:
∠1=∠2=∠3=∠4=60°&pide;2=30°
∠5=180°-30°×2=180°-60°=120°
第24页:
1)92,25,4,b,c,a,c,281,128,72,34,100,34,2,76,67,33
2)左1连右3,左2连右1,左3连右4,左4连右2
3)+,5,5,8,×,125,2,×
4)
第25页:
5)(1)17.5+15.2=32.7(元)
32.7>30.8
32.7-30.8=1.9(元)
答:聪聪花的钱多,多1.9元。
(2)30.8>27.4>24.7>19.4>17.5>15.2
选最便宜三种:19.4+17.5+15.2
=36.9+15.2
=52.1(元)
52.1>50
答:钱不够。
拓展与探究:
1)最长:(12)<5+8>8-5
答:第三条边可能是4到12中任意一个整数。
2)90°&pide;(2+1)
=90°&pide;3
=30°30°×2=60°
答:两个锐角分别是30°和60°。
3)A.假设60°角是顶角,则底角是(180°-60°)&pide;2=120°&pide;2=60°
B.假设60°角是底角,则顶角是180°-60°×2°=60°
答:其他两个角都是60°,它又是个等边三角形。
第26页:
1)7.21.83.52.84.50.82014.31.35
403.020.922.70.77
2)ABCBDB
3)4
4)∠2=∠4=180°-30°=150°∠3=∠1=30°
答:∠2=150°,∠3=30°,∠4=150°。
第27页:
5)(1)(40+50+110+80)&pide;4
=280&pide;4
=70(元)
答:王老师家这4个月的平均电费是70元。
(2)答:我估计C月是1月,因为那时天很冷,人们取暖会用很多电。
(3)答:我预测下个月电费可能是50元,因为到了3月,春暖花开,温度适宜,不需要太多用电取暖了。
拓展与探究:
150&pide;15×2-2
=20-2
=18(盏)
答:一共需要装18盏灯。
第29页:
1)52.549.681.2
19.114.528
2)=0.3+0.1+0.6=0.7-0.37+0.03=0.56-0.023-0.02=0.095+0.7-0.07
=0.4+0.6=0.33+0.03=0.537-0.02=0.795-0.07
=1=0.36=0.517=0.725
3)=4.25元+8.07元=6.045千米+7.3千米
=12.32元=13.345千米
=52吨+8.0002吨50.08米-40.5米
=60.0002吨=9.58米
4)答: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第30页:
5)5-1=4(个)13-1=12(个)12&pide;4×2=3×2=6(分)
答:一共需要6分钟。
6)90×3-(76+114)
=270-190
=80(元)
答:最后一个月计划用电费80元。
拓展与探究:
分析:甲的年龄等于乙的年龄加6。丙的年龄是甲的2倍,即是:乙的年龄加6的2倍,那么比乙的年龄多一倍再加2个6岁,是比乙大22岁。
乙:22-2×6=10(岁)甲:10+6=16(岁)丙:10+22=32(岁)
三人年龄和:10+16+32=58(岁)
答:他们三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
第31页:
1)46,46.1,46.09,46.090
0,0.4,0.37,0.365
7,7.1,7.10,7.099
21,20.5,20.55,20.548
2)①3、4、5,②3、5、7,③4、5、7,共3种
3)
第32页:
4)432&pide;(20-12)=432&pide;8=54(元)
答:平均每件衬衣54元。
5)127.8-48.9-30.6=78.9-30.6=48.3(平方米)
答:客厅的面积是48.3元。
四年级下册的暑假作业答案(2)
1、细细的,弯弯的,象眉毛。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一样。
2、7月20日的月亮圆嘟嘟的,像个只切了一半的西瓜。
实践园:
1、教师——辛勤的园丁、蜡烛护士——白衣天使记者——无冕之王
解放军——最可爱的人环卫工人——马路天使
2、他游泳的姿势好,速度快,好比一条敏捷灵活的小鱼。
那骄阳真热,就像烤炉似的,烤得人喘不过气来。
爷爷家的小院子种满花花草草,犹如一幅五彩的画。
智慧宫:
胃口:比喻食欲或食量。比如“我今天胃口不好”;还比喻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如“他对画画不感兴趣,打球才对他的胃口”。
心肝——宝贝骨肉——亲人手腕——手段
P46:阅读台:
1、作者着重从奇松、怪石两个方面介绍了黄山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P48:阅读台:
我心里会想:这么美丽的风景,这么迷人的春天,他居然看不见!唉,他真是太惨了!我一定要帮助他!
实践园:
1、下面句子中的“厚”字,表示“扁平物体上下距离大”的是第(4)句。;表示“深、重、浓、大”的是第(2)句;表示“待人不刻薄”的是第(1)句;表示“重视”的是第(3)句。
2、表示说:念叨宣布回答争吵演讲
表示听:聆听探听偷听、打听、听说、
表示想:思考思索斟酌考虑沉思
3、好又多:该超市的商品质量好,品种也多。
长寿店:该药店的要质量好,能让人身体健康。
文乐书店:该书店的书很好,读者读起来有乐趣。
P50:阅读台:
2、王小米被夸是因为他用歇后语用对了地方,但致歉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对象,用错了歇后语,所以,说歇后语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象和场合。
实践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麦芒掉进针眼里——凑巧了
2、一加一等于二——没错一二五六七——丢三落四
小蜜蜂说话——甜言蜜语公鸡不下蛋——理所当然
三把钥匙挂胸前---开心开心真开心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
P52:阅读台:
1、写出了夏天芬芳扑鼻、炎热、多雨的特点。
2、夏天躲在小草里,小草长高了,翠绿无比,--------结果还是被我找到了。P54:实践园:
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描写夏天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傍晚时分,大海的那边出现了斑斑点点的星星眨着眼睛,又有一只小螃蟹说:“大海的那边是星星们的乐园!”
P54:阅读台(略)
实践园:
2、尽心尽力(3)尽量(4)尽情(3)尽头(3)山穷水尽(3)尽职(5)尽责(5)说不尽(1)取之不尽(1)同归于尽(2)作业尽是优秀(6)
3、克雷斯帮助别人,热情得像燃烧的烈火。
2、克雷斯感动得泪水像小溪一样流个不停
P56:阅读台:谜底:口
实践园:谜底:
1下雨就滑(骨)2鱼头鱼身蛇尾巴(龟)3值4捉5克6幸7田8高
节日礼花(五彩缤纷)零存整取(积少成多)粮棉增产(丰衣足食)逆水划船(力争上游)玩跷跷板(此起彼伏)彩色电视(有声有色)
闹钟(一鸣惊人)打靶(有的放矢)
P58:阅读台:
赞美老师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实践园:
1、尊师名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布鲁斯
2、宋代有个人叫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遇上程颐睡觉。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就一直站在一旁,等了大半天。
P60:阅读台:
妈妈的话意思是:表面上的美都只是外在的,它并不重要.心灵的美才是内在的,它比美丽的外表更美丽,更漂亮.
爸爸的话意思是:尽管书包是小的,但是里面的知识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到它内在的价值.
老师的话意思是:楼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看似好象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但我们的目光要更加遥远,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学校那么高.要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在知识的山峰上越攀越高。
拓展内容: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一、填空。(17分每空1分)
1、6.976保留两位小数是(),精确到十分位是()。
2、有一个数千位上和百位上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
3、4吨50千克=()吨3.6小时=()小时()分
4、19×25×4=19×(25×4)是运用了()。
5、5厘米=()米(用小数表示)
6、一个数的近似值是9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一根木料,每锯断一次要2分钟,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分钟。
8、甲数是356,比乙数多48,甲、乙两数的和是()。
9、0.056扩大到它的()倍是56。
10、10个0.1是()。
11、把2.5的小数点向()移动两位是0.025。
二、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12分每题2分)
1、把小数点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2、5.009保留一位小数是5.0。()
3、3.5米=3米5厘米()
4、如果a+1980=b+2100,那么a>b。()
5、0.8与0.80大小相等,而且计数单位也相同。()
6、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每题2分)
1、3×4×11×25=(3×11)×(4×25)是运用了乘法的()
A、交换律B、结合律C、交换律和结合律D、分配律
2、274-101错算成274-100+1计算结果与正确结果相比是()
A、一样多B、多1C、少1D、多2
3、把0.85的小数去掉,它()
A、大小不变B、扩大10倍C、扩大100倍D缩小100倍
4、小刚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三万二千零一。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A、3200.1B、32.001C、3.2001D、320.01
四、计算我能行。(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125×86600÷600621-9920×4÷20×4
28×10139×3076+24425-176-124
2、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102×4239×161+39×39898-(298+415)
47+99×47125×(8×238)3000÷125÷8
3、用递等式计算。(6分)
400-225÷5972÷(720-21×33)848-800÷16×12
五、小小向导我来当。(8分每空0.5分)
(1)小兵家去学校的路线是向()偏()、()方向。距离是()米到邮局,再从邮局向()的方向走()米到超市,再从超市向()偏()、()的方向距离是()米就到学校。
(2)小红去学校的路线是向()方向走()米到医院,再从医院向()偏()、()的方向距离是()米就到了学校。
六、应用题。(29分)
1、一个玩具厂5天生产150辆玩具车,照这样计算,今年二月能生产多少辆玩具车?(3分)
2、新世纪游乐园开张后,第一天上午卖出287张门票,比下午少卖出28张,第二天卖出744张,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卖出多少张门票?(4分)
3、小华家的书架上层有120本书,下层有72本书,从上层取出多少本书放入下层后,两层的书本数相同了?(4分)
4、明明上星期坚持做奥赛题,前3天每天做6道,后4天一共做31道题,这个星期明明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4分)
5、小华家住六楼,他从一楼走到3楼,用了28秒,他以这样的速度回到家,他上楼一共用了多少时间?(4分)
答案
一、①、6.987.0②、6000.06六千点零六0.01或
③、4.05吨3小时36分④、乘法结合律⑤、0.05⑥、9499985000⑦、8⑧、664⑨、1000⑩、1(11)、左
二、①、×②、√③、×④、√⑤、×⑥、×
三、①、C
C②、D③、C④、D
四、1、1000115228
28281170100125
2、102×4239×161+39×39898-(298+415)
=(100+2)×42=39×(161+39)=898-298-415
=100×42+2
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全)
2页
1、同学们在长2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分析:此题关键是起点要先栽一棵,然后走4米载一棵,200里有50个4所以共51棵,教者可借题发挥,加问两端不栽呢,也可以联想到有关爬楼梯,截木段,归纳其异同。(两端栽树要加1,两端都不栽树要减1,一端栽树不加不减。)
列式:200÷4+1=51
2、两座楼之间相距60米,每隔5米栽一棵松数。两座楼房之间一共能栽多少棵树?分析:此题上面1题类似,属于两边不栽树的那种,1题加1,此题减1。
列式:60÷5-1=13
3一个正方形,如果把它的相邻两边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积是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大12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此题要结合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增加的部分是宽为6,长为6+正的边长的长方形。所以要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就要出正方形的边长,要求边长只要求出增加的长方形的长就可以。
列式:120÷6-6=14;14×14=196。
4页
1、有一列数:2、5、8、11、14、„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你知道第1995个数是多少吗?
分析: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差是3,第一个数是:3×1-1=2;第二个数是:3×2-1=5.第几个数是多少就是它的三倍减去1.
列式:解:∵2+3=55+3=88+3=1111+3=14
所以:第N个=3N-1
∴3×1995-1=5984
2、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三条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在边界上每隔10米种一棵树,最多能种多少棵?
分析: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即起点也就是终点,所以我们可把它理解为一头栽树问题。列式:(120+150+80)/10=35
3、有144名少先队员列操练,12个人一行,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你知道这个方阵的四周站了多少名少先队员吗?
分析:方阵有4边,1边12人,所以4×12;有4个角都多算了,所以要减去:(1×4)
列式:(12×4)-(1×4)
=48-4=44(人)
4、母亲今年比儿子大32岁,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儿子今年几岁?
分析:顺藤摸瓜,引导孩子从问题入手,要想求儿子今年的年龄,就要先求儿子3年前的,要求儿子3年前的就要知道母亲3年前的。
列式:32+3=35;35÷5=7;7+3=10。
6页
1、有三个自然数,他们相加或相乘都得到相同的结果,着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这三个数分别是1、2、3。
2、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是47余数是3,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等于629,你知道除数是多少吗?
分析:由题中2句话可知:629-余数-商=被除数+除数;又因为被除数-余数=47个除数;所以便能求出除数。
列式:629-47-3=579;(579-3)/48=12
3、两个自然数相减,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360,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求出被减数是多少吗?
分析:因为:被减数+减数+差=360,被减数=减数+差。所以:360里有两个被减数。列式:360/2=180
8页
1、张老师为表扬好人好事,要调查一件好事是谁做的。他找来小明、小刚、小华三人,进行询问。明说:是小刚做的。小刚说:不是我做的。小华说:不是我做的。知他们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分析:此题只有3种情况,一是小明做的,2是小刚做的,3是小华做的。可用排除法,如果是小明做的,那么小明说了假话,小刚说的是真话,小华说的是真话,这与题中的条件“只有一个人说实话”相矛盾,所以不是小明做的;如果好事是小刚做的,那么小明说的就是实话,小华说的也是实话,这与题中的条件“只有一个人说实话”相矛盾,所以不是小刚做的;如果是小华做的,那么只有小刚说的是实话。这种情况成立。
列式:这件好事是小华做的。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增加2厘米,或长增加3厘米,他们的面积都增加12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要想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先求出它的长和宽,结合图形即可知它的长等于120/2,宽为120/3。
列式:120/2=60;120/3=40;60×40=2400。
10页
1、200个馒头100人吃,大人每人吃4个,小孩每人吃1个,还剩1个,问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分析:假设这100的都是大人,那么会吃掉400个馒头,比实际多吃了400-199=201个。而每将一个儿童当成大人都会多吃3个馒头,所以有201/3=67个儿童被当成了大人。那么大人就是100-67=33人。列成算式就是:(4×100-199)/(4-1)=67
100-67=33
当然也可以假设这100人都是儿童。算理是一样的。你可以试一试。
2、某数学试卷由24个问题组成,答对一题得7分,答错一题扣5分。有一位学生,虽然回答了24个问题,但所得总分为零。你知道他正确解答了几道题吗?假设这个学生全答对。。。
那么得分:24*7=168(分)
实际得了零分,少得了:168-0=168(分)
答错一题不但不得分,反而还倒扣5分,因此错一题就损失:7+5=12(分)
答错的题是:168÷(7+5)=14(道)答对的题是:24-14=10(道)
12页
1、暑假里,小明要读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12页,在预计天数内还剩下40页没看;如果每天看16页,可比原计划天数提前3天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这是一道盈亏问题,。每天看16页,比每天看12页,在相同的时间里一共可以多看:16*3+40=88页。因为每天多看4页,可以求出预计时间。
列式:88除以4=22天。书的页数:12*22+40=304页。或者:16*(22-3)=304页。
2、甲、乙两数的和是540,甲数减去120,乙数加上40,这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倍,原来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分析:现在甲乙的和是540-120+40=460
所以现在甲460×3÷(3+1)=345所以原来甲是345+120=465乙540-465=75
所以甲乙的差是465-75=390
14页
1、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3,如果着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50,则中间那个数是多少?
分析:5个数的总和是43×5=215前三个数的总和是35×3=105
后三个数的总和是50×3=150
前三个数+后三个数=255=前两个数+加中间的数×2+后两个数
重复了中间的一个数所以中间的数是255-215=402、六个人各拿一个水桶在自来水龙头前等候打水,他们打水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分、2分、3分、4分、5分和6分,试问怎样适当安排他们打水顺序才能使每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少?并求出最小值。
分析:顺序为按打水时间从小到大排总的打水时间是相同的,但是等待的时间是不同打水时间较长排前面则会造成其余人等待时间加长相反,打水时间较短排前面则会达到等待时间更短
则最小值为6×1+5×+4×3+3×4+2×5+6×1=56
16页
1、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准备排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参加广播操比赛,由于人数太多,要去掉一行一列,这样去掉了29人,问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去掉一行一列,去了29人,原来的队伍是正方形,所以原来的行与列的人数是相等的,但是角边上的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1行+1列=29+1=30(人),原来的正方形每行每列的人数就是15人。共有15行15列。
列式::(29+1)÷2=15(人)15×15=225(人)
2、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对四(1)班54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一个月中有一半男生每人做了3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了5件好事;一半女生每人做了6件好事,另一半女生每人做了2件好事。算一算,全班同学一个月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
分析1:一半男3.一半男5就是平均每两个男做了8件一半女6.一半女2.平均每两个女做了8件男跟女一样就是全班平均每两人做了8件。54除2乘8=216
也可以这样解释:这道题要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的概念,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实际上“移多补少”。题目中:“一半男生每人做了3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了5件好事,”因为前一半和后一半人数相同,我们可以想象,把后一半男生每人做的一件好事给了前一半男生,那么,全体男生,就可以看成每人做了4件好事了。同样的道理,女生做的好事,也可以看成全体女生每人做了4件好事,这样,就能想成,四(1)班全班同学每人都做了4件好事,4*54=216件。
18页
1、甲、乙两桶油共重24千克,第一次从甲桶里倒出与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第二次从乙桶里倒出与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内的油同样多,问甲、乙两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解题关键是:第二次从乙桶里倒出与甲桶同样多的油后,实际上,甲桶里的油增加了一倍。这时甲桶里有油24除以2=12千克。说明乙桶还没有倒给甲桶油时,甲桶里只有12除以2=6千克。而这时,乙桶里的油是原来乙桶油的2倍,乙桶原来的油:(24-6)除以2=9千克。甲桶原来:24-9=15千克。
2、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桃子,如果每人分3个,多16个;如果每人分5个,那么就缺4个。这个幼儿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这又是一道盈亏问题,两次分桃子相比较,每人分5个比每人分3个,一共多分16+4=20个,这是因为,每人分3个,多出16个,而每人分5个,不但刚才多出的16个分下去了,而且还缺4个,要想分够,还需要再去拿4个。所以一共相差20个。然后想,每人多分2个,那么几个人多分20个呢?20除以2=10人,桃子:10*2+16=46个,或者:10*5-4=46个。
3、宏志小学四(1)班同学上自然实验课,每张实验桌坐3人,多出20人;每张实验桌坐5人,则正好安排好。问共有多少张实验桌?多少个同学?
分析:思路和上题相同,一共相差20人,每张桌子相差2人,共有桌子:20除以2=10张。人数:10*3+20=50人
20页
1、实验小学的同学到圆明园去旅游,如果每辆汽车坐65人,则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汽车多坐5人,恰好余出了一辆汽车。问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同学?
分析:(1)如果每辆汽车多坐5人.也就是每辆汽车坐70人
(2)两种乘法相差的人数70+15=85人(3)每辆汽车相差5人(4)85÷5=17(辆)
(5)65×17+15=1120人答:有17辆汽车.学生有1120人.
也可以这么考虑:如果每车坐65人,用第二次的汽车数量(比第一次少一辆)来运输的话,则有65+15=80人无法运输,此时(每车多运5人),就是80÷5=16辆。这样可以计算出:第一次计划用车16+1=17辆车一共65×17+15=1120人答:一共有17辆车,1120个学生
2、小明把总数为103枚的围旗子放入大、小两种盒子里,每个大盒子装12枚,每个小盒子装5枚,结果恰好装完,那么大盒子有多少个?小盒子有多少个?
分析:大盒子4个小盒子11个用尾数来作。103尾数为3,此题中只有?8+?5才能出现
尾数3。(?表示空缺的一个数)所以12*4=48,5*11=55,加起来尾数
列式:
22页
1、甲计划在若干天内读完一本书。他第一天读了该书的前4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他读了70页。你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吗?分析:先求一共看了多少天:(70-40)÷5+1=7(天),第一天+第7天=第2天+第6天=第3天+第5天,第4天是7天的中间=(第一天+第7天)÷2,这本书一共有(40+70)×3+(40+70)÷2=385(页)
列式:(70-40)÷5+1=7(天),(40+70)×3+(40+70)÷2=385(页)
2、27枚硬币混合有一枚较轻的假币,请你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最多称三次,将它检验出来。
检验方法:第一次将硬币分成3堆,每一堆9枚,把其中的两堆分别将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若托盘平衡,假币在第三堆中,若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一堆里。
第二次将有假币的那一堆9枚硬币分成3小堆,每一小堆3枚,把其中两小堆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同上一次一样,托盘平衡,假币在第3小堆中;若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一堆中。第三次从含有假币的那一小堆的3枚硬币中,取出2枚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1枚是假币若不平衡,那么较轻的一枚的加币。
24页
1、下面一题选自明代大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一书。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数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问问塔尖几盏灯。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挂着红灯,每一层灯的盏数都是上一层的2倍,灯的总数是381盏。这个宝塔的顶层有几盏?
分析:第7层的灯最少,设7层的盏数为1倍;6层为2倍,5层4倍,4层8倍,3层16倍,2层32倍,1层,62倍。共1+2+4+8+16+32+64=127;一倍为381÷127=3(盏)
列式:共1+2+4+8+16+32+64=127;一倍为381÷127=3(盏)
2、五(1)班有48人。下午自习课后,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没有人两科作业都没做完。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分析:做完语文作业的+做完数学作业的为什么比班级人数对了,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在这里加了两次,既属于做完语文作业的又属于做完数学作业的。
列式: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37+42)-48=31(人)
26页
1、有110名学生参加书法和绘画比赛,参加书法比赛的有72人,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有24人。参加绘画比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学生只要知道72里包括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24人,此题就很明白了。即为此题的关键。
列式:只参加绘画比赛的有110-72=38(人),参加绘画的总人数的有38+24=62(人);
方法二:只参加书法比赛的有72-24=48(人),参加绘画的总人数的有110-48=62(人)2、下面这道题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奥克利提出来的。
A、B两只渡船在一条河的甲、乙两岸间往返行使。他们分别从河的两岸同时出发,在离甲岸700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继续仍以原速度前进,一直到达对岸后两船立即返回,在离乙岸400米处第二次相遇。求这条河有多宽?
分析:甲、乙两岸相距即为一个全程,A、B两次遇时共合作完成了3个全程,用是时间应该是第一次相遇时用的时间的3倍,由“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700米的地方,”可知,在合作完成第一个全程时甲走了700米,时间相同所走路程相同,所以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
700×3=2100(米)甲共走的要比甲乙车站的距离多400米(此题要结合图象帮助理解)所以甲乙车站的距离为2100-400=1700(米)列式:700×3-400=1700(米)
28页
1、四(2)班一个小组参加美化校园的植树活动,今有10棵树苗,他们打算每行种4棵,问最多能种多少行?把你设计方案画出来。
方案:可种4行,即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结合图形给学生讲解。)
30页
1、张磊的故事书本数是李新的6倍,如果两个人各再买2本,那么张磊的本数是李新的4倍.两人原来各有故事数多少本?
分析:李新看成1倍,那么李新再买2本,就是一倍多了2本,4倍就要增加8本,张磊再买2本,原来的6倍+2=原来的4倍+8=现在的4倍,即原来的2倍+2=8列式:李:(2×4-2)÷2=3(本)张:3×6=18(本)
2、把一堆苹果放到一些盒子里,如果每个盒子放8个,还剩12个;如果每个盒子里放9个,最后一个盒子还差3个才装满。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盒子?
分析:这些盒子每个盒子放都放9个要比每个盒子都放8个能多装12+3=15(个),盒子的个数=15÷(9-8)=15(盒子)
列式:12+3=15(盒),15×8+12=132(个)
3、6个小棒谁能围成4个三角形?
32页
1、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此题可以把马看成一倍,则车为2倍马,炮8倍马,8倍马减去一倍马等于56,即7倍马等于56,一倍马即56÷7=8
列式:56÷7=8,8+2×8+8×8=88
2、把一根绳子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对折后的中间处剪开,这根被箭成了多少段?
分析:借用此题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和根据实践总结规律能力。一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1二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1三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2+1题型扩展:加问对折5次呢?6次呢?列式:三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2+1=9
3、有五个数,平均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是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应该是多少?
分析:5个数的平均数少1,即总和少5,说明这个数比原理少5,原来应该为1+5
列式:1+5=6
34页
1、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红花、黄花合在一起共15朵,黄花、白花合在一起共18朵,白花、红花合在一起共9朵。问三种花各有多少朵?
分析:15+18+9即是2倍的(红+黄+白)
白=(红+黄+白)-15;红=(红+黄+白)-18;黄=(红+黄+白)-9
列式:(15+18+9)÷2=21;白:21-15=6;红=21-18=3;黄=21-9=12
2、A、B、C三个同学每人都有一个小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规定兄妹二人之间不能搭配。
第一盘:A和小红对C和小兰。
第二盘;C和小丽对A和B的妹妹。请你判断A、B、C三人的妹妹各是谁。
分析:由:题中“C和小兰,C和小丽。”可知C的妹妹是小红。下面就剩下小兰和小丽了,
由:题中“第二盘;C和小丽对A和B的妹妹。”可知B的妹妹一定不是小丽。则无旁待的A的妹妹是小兰。
36页
1、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一边长8米,其邻边长为10米,若计划在这块实验田外沿周围挖一条宽1米的水渠,那么这条水渠的外沿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此题只要学生自己画图分析,便可一目了然。要求这条水渠的外沿周长,先求它的长和宽,因为一个宽的两边都加了1米宽,所以宽为8+2=10,同理长为10+2=12
列式:宽为8+2=10;长为10+2=12;周长=(10+12)×2=442、一个老人以不变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用了22分。如果这个老人走了36分,那么,他应该走到第几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电线杆的距离相等)
分析:2个电线杆之间的长度为1段,“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共11段,老人每走一段用的时间为22÷11=2(分),36÷2=18(段),18段即后面18根电线杆,18+起点的1=19(根)
列式:22÷11=2(分);36÷2=18(段);18+1=19(根)
3、一个剧场放置了25排座位,第一排有28个座位,往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先看做都是38座
38×25=950个
第一排往后每排多2个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12=600个
合起来就是总座位950+600=1550个
38页
1、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两车仍以原速度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问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不防我们设一下,设从甲乙站出发的车分别叫甲车乙车,甲、乙两站相距即为一个全程,甲、乙次相遇时共合作完成了3个全程,用是时间应该是第一次相遇时用的时间的3倍,由“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可知,在合作完成第一个全程时甲走了40千米,时间相同所走路程相同,所以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40×3=120(千米)甲共走的要比甲乙车站的距离多20米(此题要结合图象帮助学生理解)所以甲乙车站的距离为120-20=100(千米)
列式:40×3=120(千米);120-20=100(千米)。
40页
1、有249朵花,按照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为一组,用249÷(5+9+13)得商看余数。最后一朵花,当余数≤5为红花;当5余数≤5+9为黄花;当5+9余数≤5+9+13为黄花
列式:249÷(5+9+13)=9(组)„6(朵),所以最后一朵是黄花。
2、有同样大小的红、黄、蓝弹子共270个,按照先2个红的,再3个黄的,再4个蓝的排列着,三种颜色的弹子各有多少个?
分析:和上题类似,把“2个红的,再3个黄的,再4个蓝”为一组,则共270÷(2+3+4)=30(组)每组2个红的,3个黄的,4个蓝的
列式:270÷(2+3+4)=30(组);红:2×30=60个;黄:3×30=90个;蓝:4×30=120个
3、有七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分析:7个数的和为32×7=224,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为28×3+33×5=236;因为“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里有2个第3个数,所以“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比“7个数的和”多一个第3个数。
列式:32×7=224;28×3+33×5=249;236-224=25
关于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完整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