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自己树立正确的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觉中传染给孩子。生活中,家长最容易把以下5个坏习惯传染给孩子,如果你有以下的坏习惯,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你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树立不良的榜样的。一起来看看吧,给自己先打个预防针。
父母坏榜样一: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
案例:球球和小朋友在小区里追逐,踢球。球球不小心把球扔到房子的窗户上,把玻璃打得有裂痕了。球球很害怕,于是急急忙忙跑回家告诉妈妈。谁知道,妈妈听了后,直接问:“你确定是你打坏的嘛?会不会是其他小朋友打坏的。”当球球确定地告诉妈妈是自己打坏的,球球妈妈反而不高兴,还不断的责骂球球又打坏东西,老是给自己添麻烦。其实,球球是想找妈妈帮忙想办法解决办法的,球球心理也很着急。而此时妈妈也没有第一时间跟球球去解决问题。
点评:球球妈妈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是在请移默化中告诉孩子,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样,也打破了球球本身的想法,做错事要先想办法解决。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支招: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所在,怎样解决,等事情解决完毕,再跟孩子分析哪里错了,以后要怎么做才对,这样孩子不仅乐于接受,还会学会遇事要先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追究责任。
父母坏榜样二: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
案例:妈妈和丁丁在奶奶家吃饭,丁丁盯着干炸带鱼,伸手夹过一大块,可是不小心把他弄掉在地上。于是,丁丁妈妈就责备的说:“你这孩子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的?”丁丁说:“地上的带鱼不是我弄得……”丁丁妈妈顿时火冒三丈了,大声地说:“丢块带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居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撒谎,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气死我了……”幸好有奶奶的劝解,不然丁丁妈妈肯定要责罚丁丁了,而那顿饭也吃的寡淡无味,不欢而散。
点评:很多家长老是责骂孩子没耐心,不愿意听自己的话,其实家长自己也要好好反省,自己是不是总是喜欢打断孩子的话呢?这样孩子也会学家长,变得很没耐心的。在大人眼中,孩子小小年纪是不需要“有面子”的,只要犯错了就可以当众责罚。其实,孩子在建立自我认同的同时,自尊心也就建立起来。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既要理解,也要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家长当众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觉得丢人,渐渐了,孩子就不愿意向家长表露心声,抵触家长的教育。
支招:从孩子1岁左右开始,家长就要学会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这不仅是鼓励孩子说话怒,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开发孩子的言语智商,也是表明家长充分信任孩子。
因此,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耐心听孩子讲话。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妥协”的过程。要处处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理解孩子的犯的错误;尊重孩子,顾忌孩子的自尊心,相信孩子做事的动机和理由,先听听孩子的道理,而不是急着下判断、打断、甚至发火责骂。
父母坏榜样三:在没有了解全部事情的情况下做出结论
案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六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去郊外踏青,大家都走累了,有点口渴,于是这位年轻的妈妈就拿出两个苹果,给儿子,叫他拿给外公一个。可孩子拿到这两个苹果后,各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妈妈心理很不是滋味,儿子平时很乖巧的,怎么现在变得那么自私啊,她担心父亲责怪自己没有把儿子教育好。
“妈妈”儿子好象有话要说,但看见妈妈瞪着自己,于是将想讲的话咽进肚子里去了。外公看到孩子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孩子:“告诉外公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上一口?”孩子满脸童真的回答:“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妈妈听了心里一悦:如果不是父亲问了孩子最后一句话,那她将在没有了解儿子最纯洁的想法时,将会扼杀了孩子最无暇的童真。
点评:很多家长都会一见到孩子做事情的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认为孩子这样做事好的或坏的,接着就责骂孩子。却不知道孩子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出来,或者想等会再说。可是,家长的“急性子”却忽视了事情的全部,只看到一点。还好,这位家长没预先责骂孩子,不然就会扼杀孩子的童真。
支招:遇事先等等,不要着急,要了解事情的全部才下判断,这是大人常说的,也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可是,当家长面对孩子时,总是在没了解事情的全部就做出结论,以偏概全了。其实,家长要不可以等等,看看孩子的表现再做决定,或者可以直接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母坏榜样四: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案例:6岁的小杰,爸爸做翻译,小杰爸爸经常会向幼儿园请假带孩子出去应酬。去年孩子上小学了,以为上学也是可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的,于是小杰每天找各种理由赖学,家长当然是不会答应的。每当小杰不想去上学时,父母就拿出一大堆理由去责骂小杰,也没跟小杰说明小学必须上学的原因,而是直接把矛头指向小杰的任性。
点评:小杰赖学,父母就直接把矛头指向小杰,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其实是家长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没跟小杰及时说明幼儿园和小学的上学区别,才会让小杰产生误解。其实,除了调整作息等行为上的准备外,家长更要重视孩子心理上的准备,学习环境改变了,但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以前可以随意请假,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如果心理上不能及时调整,孩子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支招: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是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而逐渐累积而成的,比如说当父母看到孩子翘脚,或者说话轻佻、做事没大没小,就直接责骂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孩子是跟大人学习的。孩子年纪小,认知能力还不强,父母在做某些事情前,可以跟孩子打个招呼,或者解释一下,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理解,不会对突然的变化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时,父母不要直接认为是孩子错了,孩子的有些问题,其实是父母潜移默化中造成的。父母要先冷静下了,思考是否自己的原因让孩子变成这样,在从孩子身上找到突破口一起解决问题。
父母坏榜样五:总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去评价别人
案例:豆豆依照范画画好后,在动物旁边加了一团黑色,豆豆妈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豆豆回答:“影子。”豆豆妈妈责备道:“谁叫你画的?范画上哪有影子?”豆豆呆呆地的点了点头,顺从地涂抹了影子。当豆豆子啊画画时,把花草树木、白云太阳图上不同的颜色,豆豆妈妈就说:“不对,白云是白色,不是蓝色的,你怎么那么笨啊!”
点评:常受责备的孩子感到自卑和恐惧,不再喜欢画画。每次绘画时,总是边画边用手遮掩着自己的作品,或是迟迟不敢动笔,甚至拒绝画画。而归根到底,是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思维,或者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去评价别人。这样子,会打乱孩子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孩子智力开发的。
支招:孩子做事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原因,家长不要轻易下结论判断,而是可以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实在是错了,可以用委婉的方式给孩子纠正,如果家长直接说:“这是错的!”孩子慢慢的就不敢尝试更多的,思维也会禁锢。有时候,家长认为是对的,未必真的全部是对的。
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1、在公共场合不注意言谈举止
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随手扔垃圾、在餐厅喧闹、在售票处不自觉排队......这些行为看似微小,但是却会给孩子造成十分不好的影响。从小就应该教孩子去遵守规则,而不是去藐视社会已有的规范。很多父母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及时改正,那孩子也会沾染这些坏毛病。约束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永远都在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感悟世界,很多东西其实不用教,父母只需自己去做给孩子看就可以了。拾起路边的垃圾,扔进垃圾箱,一次两次三次...下次你不用说,孩子自己就会主动去拾垃圾,也绝不会乱扔垃圾。
2、做事缺乏耐心和责任感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都会缺乏耐心,更有甚者,还会在言语中表达出“孩子很麻烦”的暗示。家庭不应该是最温暖最包容的地方吗?要允许孩子犯错,父母应该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引导,而不是对孩子表现出反感和不耐烦。要知道,孩子长大是个漫长的过程,做父母的要带着满满的耐心和责任感陪伴着他们一起走下去。
国外的很多家庭会养些宠物陪孩子一起成长,这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陪伴,而且对父母和孩子的耐心和责任感都是很好的训练。
3、在他人背后议论,爱讲是非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随意去评判他人,更不要在他人背后说坏话。父母们教给孩子的应该是包容、友善、富有爱心,而不是狭隘、刻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善良的,不要让他们的心灵染上世俗的尘埃。
4、不够乐观积极,容易情绪化
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可以在教育中传达给下一代的,但是现代生活紧张快节奏,很多父母都有很多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不自觉地把负面情绪带到家庭中,影响本应该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甚至还会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这样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挫败感,今后遇到问题也更倾向于抱怨,而不是去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5、花钱大手大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孩子对金钱没有什么概念,因此父母的消费购物观念就会深深影响小孩。应该告诉孩子,钱是辛辛苦苦赚来的,是靠劳动换取的,要懂得珍惜。而不是一味追求最贵的,过分铺张浪费。有时候,父母眼中最好的却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
与其花钱去昂贵的餐厅吃顿饭,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采购食材,亲自动手烧菜,享受家人的陪伴。这样的一桌饭菜,更加美味并且充满意义!
6、不信守承诺,答应小孩的事情没做到
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高大的、权威的,所以答应许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父母常常用某种奖励来激发孩子,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一件事,但很多父母在孩子完成后却不兑现奖励,逐渐孩子就会降低对父母的信任,而这种本可以激励孩子的方法也将无法发挥作用。
7、对家中老人大呼小叫,没礼貌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们也时常教育孩子要孝顺,要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但自己却没真正做到,在家中对长辈没礼貌,甚至故意疏远老人或者让老人帮忙自己承担过多的家务。不以身作则,不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你还指望等你老了,你的孩子来孝敬你吗?
在家中常常给老人泡脚、按摩,陪他们聊天解闷,这是你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天你的孩子也会端着盆水,笑着说“您辛苦了,我给您洗脚”。
8、父母之间缺乏交流,经常吵闹冲突
父母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幸福感。在一个父母关系融洽,常常在饭桌上聊天说笑的家庭中,孩子会乐于倾听和分享,愿意跟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一个父母关系疏远,经常大吵大闹的环境,没有过多交流的家庭中,孩子则会内向沉闷,不懂得表达,不会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情绪。
每天都要找时间一家人聊聊天,夫妻之间的关爱,孩子也是感受得到的。而不是一回家就不停地刷手机、继续忙工作。
9、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10、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11、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12、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13、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认为“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14、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15、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
16、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17、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18、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从开始时的震惊和恐慌,到最后的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19、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或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
20、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21、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22、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23、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24、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认为“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25、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26、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27、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父母是孩子在接触这个世界的引路人,不仅要帮助孩子扫除路途的障碍,还应尽量避免制造新的障碍。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榜样”用英文怎么说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有自己的榜样,
榜样可以让自己得学习的人或事物。
是仿效的楷模,是某种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
只有那些能给予你未来一段时间生活方向,
能让你主动去模仿的人,才叫做合格的榜样。
那么“榜样”用英语怎么说?
例 Imean,maybeyoucouldhavebeenabetterrolemodelwhenshewasyoung,
butalso,sheneverreallyhadachance.
可能她小的时候你可以起到更好的榜样作用,
不过她从未真正有过机会。
Thatwouldmakemeacriminal,
andaprettyterriblerolemodeltoimpressionableyouthsuchasyouself.
那样我可是会被抓去坐牢的,
也给你这样的优秀儿童做了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