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长征途中什么会议是转折点,长征途中那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军长征途中有哪几次重要的转折点
1、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年12月14日,红军攻占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召开,继续讨论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进军方向问题。李德仍主张将红军折入黔东,然后北上湘西。毛泽东坚持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双方争论十分激烈,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断然决定采纳毛泽东的主张。
王稼祥、张闻天也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同意中央红军由黎平西进,渡乌江而深入贵州,放弃北去湘西的原定计划。于是,会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红军向遵义西北前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后,12月19日,中央军委立即作出了中央红军转向西进的行动部署,向遵义地区进发。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原定的路线,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一页,历史上称之为“黎平转兵”。
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
扩展资料: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之后不久,党中央委派陈云恢复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以获取共产国际的追认及各种援助。
陈云来到莫斯科,把红军长征后的一些情况做了如实汇报,同时写了一本《随军西行见闻录》。主人翁叫“廉臣”,是以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身份,介绍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这是最早向全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作品。
红军长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长征结束之后,国民党依旧对红军进行妖魔化,封锁消息。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很多外国的友人、新闻工作者突破重重阻力来到陕北。
首先来的是著名的埃德加·斯诺,他在延安待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很多中共领导人、中共高级军事将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一批可敬、可亲、可爱的人。斯诺等人对长征、对红军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形象的重新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遵义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我们党对在党内占统治地位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纠正乃至对整个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
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以这次会议为标志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这次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遵义会议红军长征中的转折
长征途中那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n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n共n中n央n政n治n局在贵n州n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n革n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n“围n剿”失败和长征n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n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n共n产n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n克n思n列n宁n主n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n和红n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n泽n东为代表的马n克n思n主n义的正确路线在中n共n中n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n产n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n国n共nn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