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歇后语大全,牛的俗语歇后语大全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000

经典歇后语大全_生活谚语_民间俗语

经典歇后语大全_生活谚语_民间俗语_【59】

俗语歇后语大全,牛的俗语歇后语大全

1、【过一天,算一天】混日子。类似的:拖一天,是两晌。成语:得过且过。巴金《寒夜》:你不要老想这些事,在这个年头谁不是过一天算一天,能够活下去就算好的了。

2、【驴唇不对马嘴】这个俗语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它最早的出处是宋《五灯会元》卷十五: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话绕你从朝问到夜。这里的驴唇马嘴本意是指众人纷纷询问,形容人多嘴杂的意思。后来演化出驴唇不对马嘴,用来表示两不相干的事物。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驴唇是可以对马嘴的.因为它们是同科动物,犹如狮虎和狼犬一样,狮虎配生下狮虎兽,狼犬配生下狼狗,驴和马配生下骡子。所以,驴唇对马嘴没有什么稀奇,倒是驴唇对上其他动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过,这也证明了中国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

3、我家来了几位客人。妈妈让我先把肉切好,并嘱咐我说:记住,横牛斜猪竖切鸡。(山东招远)

4、【十年九不收】(惯)十年中有九年没有收成。形容土地贫瘠或自然灾害频繁。

5、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6、【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殿,佛寺。去佛寺自是有求,表示有目的而来。沈从文《边城》: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就一定有话说!

7、【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烧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到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再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8、【一手遮天,一手盖地】掩盖真情,包办一切。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人成了这样子,这可怎么说?咱们也不能一手遮天,一手盖地啊!

9、【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释义: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例句:凡人遇患小疾,岂敢惊动妙手神医?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10、【露马脚】现代人们用露马脚来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关于露马脚,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太祖朱元璋原是布衣,家境十分贫寒,参军后与一位在军中长大的姓马的姑娘结婚。马氏聪明贤惠,相貌也不错。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夫人被封为皇后。马皇后苦尽甘来,尽享荣华富,但也有令她苦恼的隐衷。她深居简出,每当与外人接触时,总是长裙拖地,把双脚盖住。原来这位皇后,没有缠足,长有一双天足。在封建时代,女子大脚,本来就是一大忌讳,何况皇后呢?一天,马皇后坐轿到金陵街头,当然她不会忘记隐藏那双天足,不料一阵大风掀起了轿帘,马皇后的脚露出来了。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金陵城。于是露马脚一词就像一阵风刮到了民间。这是露马脚一词来源的主流说法,影响很广。

11、【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谚)表面上只是折断了一枝荷花,实际还毁了水下的一窝藕。比喻造成的损失表面上不大,实际却是巨大的,只是人们看不见罢了。

12、【你一言,我一语】(惯)指两人或众人交谈、讨论或争辩。也作你一言,我一句。你一句,我一句。你一舌,我一嘴。

13、【六月戴毡帽不看气候】(歇)毡帽:严寒时所戴的用羊毛毡做的帽子。比喻不识时务或不看时机。也作六月间戴毡帽不合时宜。

14、梳头照镜子一对立;面对面

15、【让人三分不吃亏】(谚)指待人接物常存忍让之心,对自己是有益的。

16、春上经济比较紧张,我们家喂的三头猪又都病死了。爸爸叹气说: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漏又遇顶头风。悔不该为省几毛钱,不给猪打防疫针。(河南南召)

17、【航船不载无钱客】(谚)航船上不搭载没钱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钱,过路就得交过路钱,这是往来交通的规矩。

18、【借着中秋买月饼】(惯)指趁着某种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

19、大风吹倒了大树劲(尽)吹

20、春天的气候天三变

21、【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来个里头踢蹬】(歇)铁扇公主:《西游记》人物,又名罗刹女,牛魔王之妻,因儿子红孩儿曾被孙悟空降伏,怀恨在心。

22、《百家姓》不念头个字开口就是钱

23、晁盖的军师吴(无)用

24、【富家一席酒,贫汉一年粮】(谚)富家豪华奢侈,一席酒筵的费用,就是够买贫穷人家一年的口粮。指富人生活极其铺张浪费。也指贫富之间的差距惊人。

25、【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春节前贴门神像。过了春节再贴,谓不合时宜,落后。或说: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明代《金瓶梅》: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来上祭。

26、【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释义:木锨:扬场时用来铲粮食的木制工具,样子像铁锨。比喻更重要的人或事还在后面,没有出现。例句:周任民看火候不到,坐在陈二僧一边,浇开了油,说:这才算开了个头儿,告诉你吧,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哪!

27、【人前一句话,神前一炉香】(谚)在人面前说的一句话,好比敬神的一炉香。指说话不能随便,要说到做到,说话得算数。

28、【好树结好桃,好葫芦开好瓢】(谚)瓢:葫芦从正中剖开而成的舀水用的工具。指桃树好,结出的桃子就好;葫芦端正,开出的瓢就端正。常比喻有良好的环境,就能熏陶出好的人才。也作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29、【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30、【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歇)指横下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31、【换脑筋】(惯)1指离开原来的环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变旧的思想意识。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观念代替自己的。

32、针当棍子一针(真)棒

33、【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34、兴时的狸猫欢似虎,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新疆巴里坤)

35、【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与烈火识真金一样,用来形容只有经过一番考验才能分晓是非真假,辨别忠奸曲直,结识真正朋友。它典出刘秀。疾风知劲草这个典故是有关刘秀与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颍阳的地方豪强,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个地方上的小官。适逢刘秀起兵路过颍阳,王霸就带领自己的门客投奔刘秀。刘秀起兵并不顺行,他赤手空拳渡过黄河,抵达河北后遭遇到诸多不顺,处境非常危险,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刘秀的几十个门客都陆续不辞而别,只剩下王霸忠诚地为刘秀效力。刘秀感激地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一次,刘秀仓皇躲避自邯郸追来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刘秀等人逼到滹沱河边,眼看就要追上,刘秀的侦察兵报告说河水太深,没有船无法渡河。这时王霸为稳定军心,就扯了个谎,告诉大家河结冰了可以踏冰过河。等刘秀人马到了河边,河果然结了冰,更为神奇的是等他们过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挡住了追兵。此乃与泥马渡康王一样神奇。真龙自有天助。自此,疾风知劲草广为流传,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36、重槌敲重锣响当当

37、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38、【人生面不熟】(惯)指彼此没见过,不认识。

39、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40、【吐口唾沫一个钉】钉、定,谐音,谓说话算数,有效。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咱们男子汉大丈夫,可吐口唾沫就是钉儿啦!走走走,你这就跟我取钱去!

41、两根藤上结的瓜扭不到一块

4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或说:铁打房梁磨绣针/铁杵磨成绣花针。台湾电视剧《含羞草》:没关系,我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

43、火神庙里出了雷神爷老子和儿子一样

44、黄花鱼下挂面不用盐(言)啦

45、【买起马备不起鞍】(惯)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驮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钱办大事,却舍不得花很少的钱办小事。也作买得起马买不起鞍。有钱买马,没钱置鞍。

46、我和小王吵了架,觉得自己吃了亏,想找机会进行报复。爸爸说:退一步天宽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浙江衢州)

47、【父子不和家不旺,邻里不和是非多】(谚)父子之间不和睦,家庭就难兴旺;邻里之间不和睦,就会经常发生口舌。指无论家庭或令口里,相处总以和为贵。

48、【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类似的:石头缝里榨油。成语:敲骨吸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出钱来。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这个不对。

49、【拾草打兔子,带烧的】带烧的,与捎带的谐音,借指顺便干的。拾草,也说:耧草。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今天是拾草打兔子当捎带,把消息告诉了我。

50、木头人投河不沉(成)

51、【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惯)形容人安分守己。

52、【打柴的不跟遛马的走】(谚)遛马:拉着马散步,让马在紧张的奔驰之后舒缓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穷富不同,不能相随。

53、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54、【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55、【一个馍馍也得上笼蒸】事情小,或数量少,也得认真对待,不能图省事。或说: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龚昌盛《沉浮》: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总不能让他一辈子没出息。

56、【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谚)舍不得用孩子作诱饵,就套不住恶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大代价,就难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获。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57、【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58、【打狗看主人面】做事要看背景,考虑人事关系、后台。香港梁凤仪《千堆雪》:香港当然是个打狗也看主人面的社会。

59、步枪卡了壳不响

60、爸爸和表叔聊天。爸爸说:你身为农机局的局长,怎么还骑这么破的车子啊?表叔说:一家不知道一家,和尚不知道道家。筛子大眼儿多啊!(河南淮阳)

61、【亲戚有远近,朋友有薄厚】(谚)亲戚中有远亲近亲的分别,朋友中有交情浅交情深的分别。指同样都是亲戚朋友,总有远近厚薄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也作亲戚有厚薄,朋友有远近。

62、【一打三分低】(谚)只要先动手打人,就输了三分理。指动手打人是输理的行为。

63、两人坐跷跷板此起彼落

64、卖了白面买笼屉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

65、【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谚)指出门要看天色阴晴冷热变化,及时作好相应安排;进门要察颜观色判断情况,以便见机行事。

66、【打虎打头,杀鸡割喉】(谚)指凡事必须从要害处入手,才能奏效。

67、【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谚)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若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68、耕田的老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69、【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惯)指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过别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让别人好过。也作临死还要拉人垫背。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70、【记性好不如烂笔头】应重视作笔记,作笔记可以帮助记忆。语文图书:俗话说:记性好不如烂笔头。搜集材料,写作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71、【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谚)国家自有国家的大法,家庭自有家庭的规矩。指范围不论大小,都必须有自身的法规,才能有所遵循。

72、【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歇)张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暴烈刚强。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也作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73、【瓜籽不饱是人心】(谚)瓜子虽然不起眼,却能表达人的心意。泛指礼物纵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谊。也作瓜子不饱暖人心。瓜子敬客一片心。

74、河水不犯井水各干各的

75、【一哭二睡三上吊】这是妇女受到委屈时采取的行动。赵树理《三里湾》:从前那些爱使刁的女人们常用的一哭二饿三上吊的办法,她不完全赞成。

7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还有晴】(歇)晴:谐情。指说是无情却还有情。

77、【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时突击,稍事弥补。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免不了大忙特忙,为他准备资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78、大伯家的猪糟蹋了二奶家的庄稼,他们两家在吵架。我对爷爷说:就怨大伯,他为什么不把猪圈好呢?爷爷说:有活儿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内乡)

79、人死大夫到无济于事;不济事

80、【插草标卖人】在影视作品和小说当中,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或为父母者无奈将儿女出卖,在街市上将草标插在儿女头上,表示出卖;或贫家女儿无钱葬父,头插草标跪在街头自卖自身。这些场景十分悲惨。它源自古代插草标卖物的市场惯例。这种插草标卖物的市场习惯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大部分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所在地。因市场四周多置草料,房舍简易,多用草盖成,加之粮草交易甚多,故遍地皆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长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售。这就是约定俗成,插草卖物成了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贫困人家因饥寒出卖儿女,均使用草芥,就代表要出售。有些已成了不成文的标价规则,如,一根为贱卖,两根为平价,三根为贵卖。

81、每天扫完院子,都要撮一盆垃圾。有一次隔了一天没扫,第二天一下子撮了两盆。妈妈听我诉苦说累,就说:那是嘛,一顿不吃,两顿撑死!(陕西耀县)

82、全家人都在吃饭,我却穿着新裙子跑到外面去,想让邻居们看看。妈妈说:越说你美,越往灯亮里钻。(江苏灌云)

83、【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例不出来】见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84、【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存在,士兵却不住的变动。借指人员不停地流动。余杰《火与冰》:这个行业是流动性最大的行业,房间还是原来的房间,小姐却换了无数个新面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门口永远是闪烁的灯火。

85、独臂做饺子手包办

86、【既来之,则安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某种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或者安顿下来。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我们.我们就要倡导文教德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好好安排他们,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对内说的,劝自己的人。而现在的意思是劝外来的人。这个词语的原意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经相去甚远了。

87、【当地蝼蛄当地拱】(谚)蝼蛄:昆虫,善拱土,吃农作物嫩茎。指蝼蛄只在它生长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坏人总离不开本乡本土。

88、【做人家】(惯)指省吃俭用。

89、【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90、我去大姨家,大姨对我说:我们这儿有个人非常懒,庄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我说这人真是懒如猪。大姨说:岂止懒如猪啊,简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动一下呀!(河北平泉)

91、【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释义:叫驴:公驴:拴到块儿要咬架。比喻两个强手不能相容,不能共处。例句: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哪个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92、【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93、【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多指相貌方面的缺点。期刊:你老觉得我难看,你可以摇摇头,撇撇嘴,说我丑人多作怪,马不知脸长,但你没有资格说我下贱。

94、【当面银子对面钱】(谚)指交割银钱时,必须双方当面点清,验对核实,不可有丝毫含糊。

95、【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见六耳不通谋。

96、棋逢对手,先礼后兵。

97、无根的水草漂浮不定

98、妈妈又催爸爸去要王叔叔欠的钱了。急啥呢?人不死,债不烂。爸爸不紧不慢地说,他现在不也是驼背上山前(钱)紧吗?(吉林前郭)

99、【没有不透风的墙】(谚)比喻任何消息总会透露出去。特指机密信息无论怎样封闭,总会泄漏。也作没有不透风的篱笆。不透风的墙是没有的。

100、【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谚)隔座山人能爬过,隔道河人难涉水。指在交通方面,宁隔座山,不隔道水,江河比高山的阻碍更大。也作隔山不远隔水远。

谚语俗语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歇后语,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歇后语篇1

1、脑壳上顶西瓜——滑头对滑头

2、金针落海——无出头之日

3、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4、胡桃里肉——不敲不出来

5、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6、热窝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7、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8、孙悟空守蟠桃园——非坏事不可

9、柳树接桃——好看不好吃

10、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1、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

12、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13、猪向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14、没笼头的野马——悄悄儿跑了

15、秋后的石榴——一肚子红点子

16、咧嘴的石榴——尽是红点子

17、鸡蛋西瓜——经不起摔打

18、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19、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20、保姆做嫁妆——替别人欢喜

21、甘蔗当火筒——一节也不通

2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23、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__

24、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25、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6、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2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8、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9、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哩

30、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31、烂瓢西瓜——满肚子坏水

32、豁牙齿啃西瓜——尽出坏道道

33、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34、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5、壁画上的樱桃——中看不中吃

歇后语篇2

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喝血的蚊子——全凭嘴伤人

3、倒水入葫芦——吞吞吐吐

4、袜子里长草——慌(荒)了脚

5、八仙聚会——神聊

6、老太婆吃黄连——苦口婆心

7、黄连水洗胸口——一番苦心

8、黄连拌成醋——又苦又酸

9、向日葵的孩子——没数

10、葫芦下水——吞吞吐吐;浮起来了;富起来了

11、趴在屋顶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12、施耐庵看打狗——无巧不成书

13、甘蔗地里栽黄连——又苦又甜

14、铁拐李里葫芦——不知装里啥药

15、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16、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17、精沟子穿裙子——全凭围滴好

18、吃口黄连吃口蜜——同甘共苦

19、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2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1、得过且过——不求长进

22、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23、诸葛亮舌战群儒——全靠一张嘴;凭嘴;贫嘴

24、小孩不识葵花秸——麻木

25、开了发票没盖章——不足为凭

26、一年四季刨黄连——专门挖苦人

27、西瓜皮钉鞋掌——不是那块料

28、牛背上放葫芦——不稳当;非倒不可

29、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0、比着被子伸腿——量力而行

歇后语篇3

1、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2、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

3、对牛弹琴——白费劲

4、砍倒的柳树——死不甘(干)心

5、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6、嘴上涂石灰——白说(刷)

7、大老爷坐堂——吆五喝六

8、骨头埂在喉咙里——吞不下,吐不出

9、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10、麻雀斗鸡——越小越凶

11、接着中头喝水——勉强不得

12、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3、猪鼻上插葱——装象

14、半天云里吹唢呐——哪里哪里

15、瞎子寻了个没眼的——赶巧了

16、砍倒大树捉鸟——呆子

17、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18、飞机上点灯——高明

19、口袋里装钉子——锋芒必露

20、瞎子逛大街——目中无人

2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2、一根筷子吃藕——专挑眼

23、冰凌调豆腐——难办(拌)

24、老鼠跳进糠囤里——空欢喜

25、白日做梦——胡思乱想

26、冰上走路——小心在意

27、冰山上画画——好景不长

28、王字和玉字相比——只差一点

29、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0、老虎头上拔毛——不知厉害

31、冰凌挂胸口——凉透心;冷透了

32、孙悟空听见金箍咒——头疼

33、开园菜——新鲜

34、开会请了假——没也息(席)

35、打针拔火罐——当面见效

谚语俗语歇后语大全相关文章:

★有关谚语歇后语大全

★谚语歇后语集锦

★关于春节的谚语歇后语大全

★关于学习的谚语歇后语大全

★水浒传中的经典谚语歇后语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谚语俗语歇后语

★查找小学生谚语歇后语大全

★谚语歇后语十句

★经典谚语歇后语汇总

民间歇后语俗语大全

民间歇后语俗语大全如下:

1、脑壳上顶西瓜——滑头对滑头

2、金针落海——无出头之日

3、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4、胡桃里肉——不敲不出来

5、黄鼠狼吃鸡毛——填不饱肚子

6、热窝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7、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8、孙悟空守蟠桃园——非坏事不可

9、柳树接桃——好看不好吃

10、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1、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

12、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13、猪向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14、没笼头的野马——悄悄儿跑了

15、秋后的石榴——一肚子红点子

16、咧嘴的石榴——尽是红点子

17、鸡蛋西瓜——经不起摔打

18、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19、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20、保姆做嫁妆——替别人欢喜

21、甘蔗当火筒——一节也不通

2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23、绝壁上的爬山虎——敢于攀__

24、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25、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6、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2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8、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