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ppt(三顾茅庐文言文ppt)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920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三顾茅庐ppt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三顾茅庐ppt的知识,包括三顾茅庐文言文ppt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高中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ppt

三顾茅庐ppt(三顾茅庐文言文ppt)

1.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学常识选择题题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学常识1《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这首诗被称为“雨巷诗人”2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相当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国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5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新生》、《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6梁实秋,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语》,独立译有《莎士比亚全语》,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7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代表作《饮冰室全集》。8郁达夫,现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沦》。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

《颂》三部分,用赋。比。

兴等表现手法。《诗经》里的诗多为四言诗。

(《蒹葭》、《采薇》)。10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12“乐府双壁”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这两首长篇叙事诗13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14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词,开创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16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我有一个梦想》17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孔门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19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

20《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真实反映了东汉后期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2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2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2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4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2.几道高中的文学常识题【急】1、《史记》,我国第一部(),又称

1.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子长2.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3.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章.“不平则鸣”4.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宋代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故有“诗仙”之称.6.陆游(1152~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7.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8.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存词600多首.。

3.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学常识选择题题目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学常识1《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这首诗被称为“雨巷诗人”2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相当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国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5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新生》、《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6梁实秋,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语》,独立译有《莎士比亚全语》,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7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代表作《饮冰室全集》。8郁达夫,现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沦》。

9《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

《颂》三部分,用赋。比。

兴等表现手法。《诗经》里的诗多为四言诗。

(《蒹葭》、《采薇》)。10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12“乐府双壁”是指我国古代优秀的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辞》这两首长篇叙事诗13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14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词,开创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16马丁·路德·金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我有一个梦想》17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孔门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

19夏衍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

20《古诗十九首》,南朝梁明太子萧统在《文选》中所辑十九首“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主要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真实反映了东汉后期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2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2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2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4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4.名著文学常识题(题和答案要分开)

1、古典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三绝”之人,其中“智绝”是()“义绝”是()“奸绝”是()2、《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中,孙悟空为医活人参树,去三岛求方,他依次去的是?3、“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越小”这是世纪老人_____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她的两部诗集《_____》和《_____》内容多歌颂自然、母爱等。

诗作深受印度诗人()的影响4、长篇小说《水浒传》中,虽身在梁山,但一心指望将来“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流一个好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是()绰号()、()1。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2。

蓬莱三岛蓬莱、瀛洲、方丈3。冰心《繁星》、《春水》泰戈尔4。

宋江黑宋江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

5.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习题及答案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这部作品是《》。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空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

语言要简洁。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典名著《》的开篇词。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三国演义》。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你的讲述: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1,曹雪芹2,(1)鲁智深(2)曹操3,林黛玉贾宝玉4,林黛玉5,赤壁之战失街亭6,吴用智取生辰纲7,林教头曹操8,吴用水浒传9,武松10,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11,青梅煮酒论英雄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14,C15,大闹天空16,示例:(1)武松打虎。

6.中学生必知文学常识习题及答案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美玉无暇”指的是()。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这部作品是《》。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空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

语言要简洁。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我国古典名著《》的开篇词。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三国演义》。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你的讲述: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1,曹雪芹2,(1)鲁智深(2)曹操3,林黛玉贾宝玉4,林黛玉5,赤壁之战失街亭6,吴用智取生辰纲7,林教头曹操8,吴用水浒传9,武松10,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11,青梅煮酒论英雄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三篇

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

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抄词

(1)、齐读生词

(2)、指导书写:茅、诸、葛、捆、尊

(3)、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3)、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两次拜见没见着

上路前

第三次拜见见面前

见面后

亲密友情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二

师:话说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烽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隆中有一奇人,熟知天下兴亡之道,能解群雄纷争之势。自称“卧龙”,世人皆言得之可安天下。刘备听闻,诚心请之,一请不得,二请不见,方有今日之刘玄德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的三十七回,那么你了解《三国演义》吗?(指名回答)

师:真是一群小小三国星,可吉老师还是想考考你们。(平板推送题目)

师:厉害,厉害!老师服了。咱们接着回到课文。师:这第三次,他请到诸葛亮了吗?生:请到了。

师: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生:诚心诚意。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前发生了什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师:从“嚷”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体会到张飞的鲁莽与冲动。师:还能从“嚷”体会到什么?生:张飞心情很烦躁

师:张飞,你为什么会如此不耐烦,烦躁呢?(指名回答)生:我和哥哥已经两次请他,他却避而不见他是个什么身份,倒不如直接捆来。

师:请你来当一回猛张飞呢读一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大声地读张飞的话?生:课文里有个嚷字。

师:是啊!声音大得都喊起来了,就是嚷。要知道,张飞可是一员猛将。谁来当当猛张飞?

师评促:有一点猛。能更猛一些吗?

师: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一位猛张飞,一起来听一听。师:让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会更有猛劲哦!

师:孩子们,你们对猛张飞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吗?咱们来投票表态。师:你们为什么都不赞同张飞。生: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师:“捆”绳子捆绑的都是些什么人?生:。。。。。。。

师:由此看来,张飞对诸葛亮一点都不尊重。

师过渡: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教师引读: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出示句子)师:刘备这是在______生:责怪张飞

师: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生: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老师找找生气的小刘备在哪里?哦,小刘备,老师看见你瞪了一眼张飞,生气地说——生读刘备的话。

师评促:老师听出你有一点生气,有没有更生气的刘备?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过过瘾,男生当猛张飞,女生做生气的刘备,请大家起立,不要忘了加上表情和动作哦!生表演。

师:嗯,从刘备们的语言中,老师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板书:语言)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也感受到刘备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平板推送片段,学生圈画并提交)预设2:

生答: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前行。

师:你知道半里是多远吗?一里是500米,半里就是250米,半里多就有两三百米远。隔了那么远,刘备怎么就下马步行了呢?生:怕打扰诸葛亮;尊重诸葛亮。(如果他骑着马大摇大摆地到诸葛亮面前,就会显得不尊重。)

师评: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刘备;你真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刘备。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半里下马步行,诸葛亮也不会看到,而恰恰是他这样的举动,让我们又一次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预设3:

生答: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师:哪个词最能体现他的诚心诚意?生:轻轻敲门。

师:他轻轻敲门,生怕打扰了诸葛亮休息。也让我们看出了他的诚心诚意。

生:小刘备们,让我们也轻轻地读好这句话,可不能打扰诸葛亮休息哦!预设4: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师:老师想请教你,刘备为什么要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而不进去呢?生:怕他们又一次鲁莽地打扰到诸葛亮。

师:于是,他自己轻轻地走进去(老师做动作),怎么样地等候?生:恭恭敬敬地。

师:谁来用动作告诉我们什么是恭恭敬敬地等候?生做动作,师生共评判。

师:“恭”可是个有故事的字,咱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PPT出示)师:恭,肃也。从心从共,本意为对神龙的敬奉,后指态度肃敬。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好这个字呢?咱们一起来观察观察它。生:撇捺舒展......师:吉老师带给大家一个口诀,咱们来读一读。师:伸出你的小手咱一起跟着视频书空。(生写)(评价)

师:刘备就这样肃然恭敬的等候着。他是哪里等候?生:在台阶下等候。

师:要知道,古时候,阶下等候是晚辈尊敬长辈才有的一个礼仪。刘备是谁?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7岁了,而诸葛亮呢?只有27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刘备全然不顾,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我们再一次看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预设5:

师:他恭恭敬敬地等了多久?生:半晌工夫加一个时辰。

师:半晌用我们的大白话说就是半天,大概4个小时一个时辰就是2个小时,这样算起来,刘备最起码恭恭敬敬地等了6个小时。如果你平时等人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怎样?(生回答)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东汉末年,看看刘备等候诸葛亮的情景。播放视频。(平板推送视频)预设6:

生答: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老师采访一下小刘备,你刚刚还那么有耐心地等,怎么现在那么着急要快步走进草堂?

生:急切地渴求见到诸葛亮;不想让诸葛亮等太久。

师:是啊,他恭敬耐心地等候就是为了见到诸葛亮,知道诸葛亮醒来,当然是快步进堂。让我们急切地读一下这句话。

师小结:同学们,看,下马步行、轻轻敲门、阶下等候、快步进堂都是刘备的——动作,由他的一连串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让我们再在朗读中来重温他的诚心。

师:刘备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尊重,因此留下一段佳话。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吧。齐读师:总结写法: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写法。

师:刘备如此求贤若渴,那么诸葛亮真的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吗?见面以后的诸葛亮向刘备展示了怎样的才华?又是什么样的水土养育了这样一个奇人,欲知详情,请听下回讲解。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案例三

师: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听我们张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和书做朋友,读书多的人就是自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看读过这本书吗?生:读过

师:这是一本章回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有三顾茅庐。

师:你真了不起,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说明你很勇敢。生:我知道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师:你真了不起,一口气说了两个。让我们打开这本书,来读一读。请读读第一回的题目。生读

师:我们所熟悉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出自这一回。第四十六回,谁来读读。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草船借箭就出自这一回。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么,每一回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一回要写的主要内容,这是这类章回小说的一个特点,我们知道了这个特点,便于我们快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

【仅仅一个课题的导入,教师做足了功夫,由课外阅读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出处、背景及章回体小说的特点。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给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随文识写会题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它是根据“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编的,我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先来看老师写这两个字,茅庐的茅,上面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和草有关,下面是矛,这种草叶子长得又尖又长,像矛那样。横钩要写得长一些上,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撇要舒展。请同学们在田格本上认真写这个字。生写字(学生提醒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师:一起读读这个词生:茅庐

师:知道什么是茅庐吗生:茅庐的意思就是茅草房

师:用茅草盖的房子就是茅庐,这里的茅庐可不是修建在一般的房子,那它修建在什么地方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边听一边想象。

师:配乐范读“诸葛亮出山??”配乐读。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生:这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师:山青水秀啊

生:这是一个隐蔽的地方。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几片竹林,隐居生:景色优美的地方师:有山有水生:美不胜收的地方

就是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隐居着旷世奇才诸葛亮,才引得刘备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说顾是一个生字,顾左右结构,是左右同宽的字,这里的竖提和右边的页的一撇注意穿插,这样的字才紧凑美观。

师:顾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课件出示)这里的顾的意思在这里应选择哪一个解释?

生:第三个选择拜访

师:对,请同学们把这个顾也写一下(学生写字姿势提醒)生写字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生:意思是拜访茅草房子。

师:孩子,是拜访草房子,还是拜访住在里面的诸葛亮生: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诸葛亮师:谁拜访

生: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这次说清楚了,我们现在用三顾茅庐这个词是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这三还是指三次吗?生:不是,很多次。

师: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教师充分挖掘出了课题的教学价值,适时把握课题中的生字教学,做到音、形、义结合。教师很注重写字这一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课题释义中,教师循循善诱,联系课文内容,将题意理解到位,从而利用好章回体小说的特点:知题意,即知课文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知层次

师: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故事类的文章,你对故事中的什么最感兴趣?

生:我对情节最感兴趣。

师:所谓故事的情节就是围绕着人物故事发展的过程,包括了生:起因、经过、结果

师:看课文哪里是起因、哪里是经过、哪里是结果生默读,找

师: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起因呢,女孩你说生:第一自然段。

师:你的眼睛真亮,故事的起因写得很明了,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课文当中什么地方写的又是故事的结果呢?生:课文中的四五小节写的是故事的结尾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是第五小节

师:大家看看是不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经过。同学们看,这样我们就把课文很明显地分成这样三部分。

【这是本课的第一次通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快速默读的形式,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这种目的明确的阅读,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集体交流,理清了课文的层次。】

圈圈画画理脉络

师:一个故事吸引人,往往在于故事的经过一波三折,像这样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这样的故事,按照叙述方法的不同,又被分为这样三种情况,读一读。

生:1按时间先后,2按地点转换,3按事情发展。师: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经过,就是按第二种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叙述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圈画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生边默读边画

师:同桌两个相互地说一说,看你们两个找的一样吗?生同桌交流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找到了冬去春来是时间转换的词语师:老师要找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生:我找到了隆中

师:你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跑到了隆中,看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清清楚楚告诉了我们。

生:我找的是上路,然后是来到隆中,然后是半里多路,草堂前,最后到了草堂

师:我们抓住了这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我们就理清了故事的脉搏,其实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是这样按地点转换来讲的。如关羽辞别曹操后,首先来到??(出示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中表示地点的词,引读。)

师:同学们看,这个故事虽然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但我们抓住了地点转换的词语很快就理清故事的脉络,这种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落,边读边圈,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明确默读要求,自学之后先同桌交流互学,再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这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得益彰。】

随文识字知人物

师:除了对情节感兴趣,还对什么感兴趣?生:我还对人物感兴趣

师:他还关注了故事中的人物(板书人物)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人物都有谁?

生:诸葛亮、刘备(师板书)

师:葛是一个复姓,也是两个生字,诸字要写好,言字旁要写小,注意诸的撇要长,要穿插,这个字才紧凑。与顾相比,诸和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诸是左窄右宽。葛,原来人的捺改成了点。(师范写)对于这个生字葛,你有什么好办法记?

生:换偏旁,把渴换成草字头。生:我也是用换偏旁,喝水的喝换成草字头。

师:老师的方法是:有口就想喝,有水就不渴,头上有草就读葛,记住这个葛,你能赛诸葛。生读,生练写。

师:课后田字格里有这些生字,你认为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字,自己画个五角星,和例字对比一下。

师:放下笔,在三国演义当中一共描写了一千一百九十一个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下节课我们就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再来细细感悟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

【本课人物众多,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到了主要人物的同时,也随文进行了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书写教学中,教师提示字形及规范美观的书写方法,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实在、实用,足见功力。】

三顾茅庐文言文ppt

1.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全文

8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到:“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个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有朝里睡着了。

有等里一个时辰,诸葛亮在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三顾茅庐的故事文言文版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公元201年,在曹操迫下,刘备逃往荆州投靠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刘备凭着汉朝宗室后裔的身份,使得荆州一带的豪杰名士纷纷归附于他,有了落脚之地的刘备就开始图谋更大的发展,四处寻访能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贤才。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一天,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他说:我朋友诸葛亮,人称卧龙,是罕见的人才,将军不想见他吗?于是刘备表示希望见见诸葛亮,并希望徐庶带诸葛亮来。徐庶则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只能您去见他,不能随便召他来见您!

本来,刘备认为徐庶已是个难得的人才,想不到徐庶如此推崇诸葛亮,方知诸葛亮更是人才,于是刘备带了关羽、张飞,准备一份厚礼,到隆中卧龙岗去拜见诸葛亮,欲请他出山,帮助他治理国家。不巧的是,那天诸葛亮那天不有家,刘备白走了一趟。刘备并不灰心,过了些时候再次前去造访。这时正值隆冬时节,半路上忽然风雪交加。

刘备一行人顶着风雪艰难地跋涉着,没想到千辛万苦地赶到后,却被告知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门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一连碰了两次壁,刘备仍没有灰心,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第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诸葛亮家时,他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台阶下站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醒来后,刘备恭恭敬敬地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大业。

诸葛亮见刘备胸有大志,求贤诚恳,便与他畅谈天下形势,他说:目前曹操不仅兵力逾百万,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大的军阀,不能与曹操争锋;孙权占有江东,已经三代,而且江东地势险要,可以联合孙权作为外援;虽然刘表占据荆州,但他懦弱无能,是夺取荆州的良机;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但是其统治者刘障昏庸。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后即取益州,然后与西南少数民族修好,再和孙权结成联盟,内修明政,等待时机北伐,兴复汉室。刘备听了诸葛亮透彻的分析后,极为敬佩,于是极力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

诸葛亮见刘备礼贤下士,心胸开阔,抱负远大,正是自己想要辅佐的人,于是就答应刘备的请求。

“三顾茅庐”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3.《三顾茅庐》课文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到:“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个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有朝里睡着了.有等里一个时辰,诸葛亮在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4.三顾茅庐文言文版

文言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和我商量当时的天下大事,因此我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中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扩展资料:

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关于三顾茅庐ppt和三顾茅庐文言文ppt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