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___下一句是什么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下一句是什么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下一句是用之所趋异也。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翻译
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
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迁给他回了这封信。
任安早年在大将军卫青门下。当霍去病渐渐受到汉武帝的宠信,逐渐凌驾在卫青之上的时候,任安仍效命于卫青。而当汉武帝心理转变的时候,便对任安对待太子的态度产生了根本的怀疑,他怪任安不帮太子,却坐持两端,准备看谁胜了就依附谁,于是就判他腰斩。
任安自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写信给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司马迁,请他设法援救。司马迁接到这封信时,他的心里相当为难。他了解汉武帝,自己就曾尝过汉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实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个“李陵之祸”。
论交情,李陵与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双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司马迁也非常明白汉武帝一心为太子报仇,任安的死判,绝无平反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见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说明,并请求他原谅。于是,司马迁写了这封长信给任安。
原文赏析
《报任安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篇富于抒情性的长篇书信,内容极其丰富。司马迁向任安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来信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为什么自甘受辱、愿意接受宫刑,以及在宫刑以后是什么信念支撑他顽强活下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任安书
责任重于泰山上一句是什么
1、弘扬中华文化,责任重于泰山
2、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责任重于泰山!
4、森林草原防火责任重于泰山。
5、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
6、国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7、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8、父爱如山,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