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鞑靼人(为何在3天之内遭到全族强搬)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95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克里米亚鞑靼人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生活在克里米亚700年的鞑靼人,为何在3天之内遭到全族强搬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生活在克里米亚700年的鞑靼人,为何在3天之内遭到全族强搬

克里米亚鞑靼人(为何在3天之内遭到全族强搬)

生活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之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会被强制驱离。从表面原因来看,是在于当地的鞑靼人对于德国人的到来并没有进行强烈的抵抗,反而是充当了急先锋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是二狗子。可是从内部原因来看,主要还是在于鞑靼人与斯拉夫人之间的民族矛盾所引发的。

曾经属于蒙古的鞑靼人

早在13世纪初期,此时的鞑靼人仍然还是属于金帐汗国信奉萨满教,在15世纪的时候生活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就已经开始逐渐皈依伊斯兰教接下来还建立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汗国,然而他所依靠的却是奥斯曼帝国。而沙皇俄国为了能够获得南方的出海口,为了能够夺得克里米亚半岛与土耳其开展了上百年的战争,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生活在该地区的达达人深受战争的磨难,而俄国人是信奉东正教因此无论是从生活习俗,还是民族宗教等等诸多原因,导致与沙俄之间的关系是离心离德,并没有真正的臣服。

全面俄化加剧紧张

虽然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直到10月革命以后,在当时列宁的领导下稍微有一些缓和。可是在1927年的时候,由于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影响,迫使当地的鞑靼人不得不关闭清真寺以及学校,甚至在小学阶段,俄语就成为了学生的必选科目。然而全面俄化的策略使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这也为接下来的变故埋下了伏笔。

德国人的到来

在二战期间,虽然有2万多名鞑靼人参加了红军,但是当德国军队进入到克里米亚半岛时,在当地的大量居民对于纳粹德国的到来并没有予以英勇的反击,反而是夹道欢迎。甚至就连当地的年轻人也自愿参与到对苏军的作战当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表现导致在二战结束以后,民族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甚至就连苏联高层大多数人士都认为,生活在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背叛了国家,必须要对这个民族进行严重的惩罚。

二战期间,为何居住于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被苏联强行驱逐

二战末期的1944年,苏联最高领导人以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理由,将世代居住于此的数十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强行移民到了中亚地区。1921年成立的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也被改名为克里米亚州。

克里米亚半岛

在强制移民或者叫集体流放期间,数十万鞑靼人流离失所,据说,仅在流放过程中,因疾病、饥饿或其他原因死亡的鞑靼人超过46%。可以说,发生于1944年的强制移民,对于鞑靼人而言就是一场血泪史。

这场被苏联强制移民的行动结果就是,原来占据多数、是克里米亚主流居民的鞑靼人,在如今的克里米亚成了少数。克里米亚地区人口构成变成了60%为俄罗斯人,24%为乌克兰人,鞑靼人在克里米亚几乎可忽略不计。

克里米亚

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克里米亚从乌克兰回归俄罗斯的事件,其实也“得益”于当年苏联政府的强制移民。因为正是由于克里米亚的居民俄罗斯人占据绝对优势,才能最终爆发了这样的活动。

为什么原来居住于克里米亚的大量鞑靼人会被强制流放呢?

其实,在二战末期,尤其是苏德战场苏联转败为胜,取得战场优势之后,不仅仅是位于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许多在苏联境内的少数族裔开始被大规模放逐。例如,居住于车臣地区的车臣人、位于印古什共和国的印古什人等等,都是被大规模流放的对象。

苏联地图

这些少数族裔被迫背井离乡,被迁居千里甚至万里之遥的他乡,原因就因为苏联政府的一道命令。这道命令,自然是由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签署的。

而斯大林之所以签署这样的命令,是因为斯大林和苏联政府认为: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期间,很多鞑靼人背叛了祖国,他们不但没有捍卫苏联,反而站在了敌人、也就是德国的一边,并加入了德国的志愿部队与红军作战。也就是说,苏联认为鞑靼人在苏联卫国期间当了“汉奸”,成为苏联叛徒。

也因此,苏联决定将鞑靼人人强制迁出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克里米亚地区,苏联认为鞑靼人已经“无权”在克里米亚生活,并将他们永久性的迁到了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地区。

鞑靼骑兵

当时任苏联外长的莫洛托夫也曾回忆说,在战争期间,他们(苏联政府)接到了少数族裔大规模叛变的报告,在灿烂的苏德战场上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苏联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此,苏联决定将居住于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区的大量少数族裔驱逐,不给他们背叛苏联的“机会”。

那么,在苏联卫国期间,真的有大量鞑靼人加入纳粹军队,与苏联作对吗?苏联的指责并非全部冤枉了鞑靼人。在苏德战场期间,德国的确曾向非俄罗斯人的苏联少数族裔承诺,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独立。也因此,这些包括鞑靼人在内的少数族裔对于德国人产生好感,也的确有一些人因此加入了德国人成立的苏联“伪军”。

但是,这种行为并非鞑靼人的全民行为,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罢了。而事实上,在苏德战争期间,至少2万多克里米亚男性鞑靼人加入了苏联红军,并在战场上与德国军队浴血奋战。很显然,苏联不加分辨、粗暴乃至于毫无人性的驱逐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

苏联军队

更何况,驱逐鞑靼人的行为是在1944年,此时在苏德战场,苏联已经取得了全面战略优势,苏联政府既有时间、也有足够的精力,可以对于背叛者进行鉴别分离,而不是将整个族群作为背叛者强制迁移。

苏联强制迁移鞑靼人的行为的背后,未必没有借此机会彻底将克里米亚地区俄罗斯化的目的。而显然,苏联的这一行为也取得了他们预想的目的。

与此同时,曾经建立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并与俄罗斯发生数百年战争的鞑靼人,与俄罗斯人还有深刻的旧怨。双方甚至可以称之为世仇。早在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之后,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人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南俄一代最具实力的国家。

克里米亚汗国骑兵

继承了蒙古游牧特性的克里米亚汗国,也对于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进行了频繁的侵略。例如在1572年,克里米亚汗国曾围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并掳掠了俄罗斯超过15万的人口作为奴隶。

捕捉俄罗斯人作为奴隶也成为了克里米亚汗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据统计,在克里米亚汗国存在的200余年间,鞑靼人贩卖了数百万的俄罗斯奴隶。这样的历史,在俄罗斯人看来自然是深仇大恨。双方的世仇,也未必不是苏联最终驱逐鞑靼人的原因之一。

克里米亚的人口民族

除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外岛上还有约26万重归故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约1000说突厥语的犹太教徒卡拉伊姆人、斯拉夫化的德意志人(部分意见认为是东哥德人直系后裔)、罗姆人、波兰人、阿塞拜疆人、朝鲜人、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尤其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克里米亚德意志人的数目在1941年是45,000人。1944年,70000希腊人从克里米亚随着200,000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其他民族一起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

从1989年到2001年,尽管有重归故乡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克里米亚的人口还是减少了396,795人,占1989年人口的16.33%。从2001年到2005年的人口再减少39,400人,较2001年下降约2%。

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的结果,克里米亚总人口数为2,033,700。全部人口中民族构成为:俄罗斯人58.32%,乌克兰人24.32%,克里米亚鞑靼人12.10%,白俄罗斯人1.44%,鞑靼人0.54%,亚美尼亚人0.43%,犹太人0.22%,意大利人0.015%。

每40个有一个来自前苏联以外的地区。3/4的人离开克里米亚迁往乌克兰,每20个有一个迁移到西方。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