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 记叙文的阅读理解技巧详细解析,收藏!
1、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
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
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线(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
⑥地点线
4.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6.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7.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9.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0.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1.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2.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以时空变化划分
(2)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很多家长怀疑:“是不是孩子没有写作天赋,根本不是写作文的料啊。”当然不是,大多数写不出好作文的孩子,只是用错了方法:
❎ 多看书≠会写好作文
走马观花式的浅层阅读,看完就忘,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素材
❎ 多练习≠会写好作文
天天写日记,没有总结反思,照样不会写作文
❎ 多背诵≠会写好作文
背了不少作文模板和好词好句,一提笔还是无话可说
写作方法千万条、思维导图第一条!运用思维导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抓住人物特征、故事情节或议论逻辑,都会让写作事半功倍。
思维和大脑都是可以锻炼的,就像身体能够通过锻炼变强一样。按照思维导图写作,和孩子一起多多练习,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
什么是思维导图啊
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脑图、心智地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思维导图六大要素是什么
1、中心主题
(1)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主题,必须放在纸的中央位置,纸张必须横放。
(2)中心主题的文字适当的大一些。
(3)中心主题最好使用三个颜色以上的图片,帮助记忆。
(4)不要考虑是否画得好不好,只要你认为能够帮助你记住就好。
(5)中心主题词一定要选择准确,充分代表这个思维导图的中心思想。
2、分支
(1)分支分为与中心主题相连的主分支(一级分支)和二级、三级…….分支。
(2)主分支必须由粗到细,与中心主题连接的地方粗,然后逐渐变细,除主分支是有粗细之分外,其他的分支可以一样的粗细。分支不能画成树枝的结构。
(3)分支尽量使用弯曲的分支,少用直线。分支要连接,不能断开。分支最好是横画,方面写关键词。
(4)一个大分支使用一个颜色,符合大脑对颜色的识别习惯,记忆的时候不容易混淆。
(5)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要一开始画很多的空白分支,除非你已经知道这个图的分支数量,最好是画完一个分支在画下面的一个,这样不会造成分支的内容多而预留的空间小。
(6)从1点钟的位置开始画第一个分支,顺时针的方向开始,最好在分支上标明1、2、3……等等数字顺序,能够帮助记忆。也可以逆时针方向,但必须标明分支上的数字顺序,并且按照数字顺序排列。
3、关键词
分记忆性关键词和创意性关键词。记忆性关键词是容易产生图像、形象鲜明的名词,动作感强烈的动词,比喻:电视机、高楼大厦、爆炸等。创意性关键词是概念笼统、难易产生图像的词,比喻渗出、美丽、奇怪等的词。
(1)分支上的词叫做关键词,是概括性强的词。
(2)分支上的关键词尽量使用简短、精炼的词,一般使用名词或者动词,少用形用词。不要使用长词组和长句子。
(3)关键词的颜色可以是整个导图同一个颜色,最好使用黑色,也可以与分支的颜色一致。
(4)关键词必须写在分支的上方,不能写在分支的中间、下方和分支的末端,必须书写工整,方面辨认和记忆。画思维导图时不要将纸张360度转动,关键词最好是横写,方便阅读和辨认。
(5)不同概念的关键词不同放在同一个分支上。
(6)关键词也可以用图形表示或者补充说明。因此有的思维导图没有一个文字,但是这样只有绘制的人才知道图形表达的意思,为自己而画。
(7)关键词的提炼就是知识在大脑里加工(知识的内化)后输出的产物,知识在大脑里经过加工就是记忆的开始。尤其在学科中的应用,学生必须是自己画思维导图,不能背记别人画的思维导图,是很难背出别人画的思维导图,每个人提炼关键词的视角不一样。
4、图片
(1)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尽量使用图形来补充说明关键词或者某个重要的概念。
(2)思维导图中的图形分为插图和联想记忆图、文字转换图。
(3)插图—是在整个思维导图中,使用一些小的图标穿插进去,起到点缀的作用,使大脑喜欢阅读,也可以帮助记忆。
(4)联想记忆图—是在重要的知识点的地方画出一些图片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关联,大脑通过图片进行联想记忆。图形不要求画的准确,只要能够帮助你记忆就可以,甚至奇形怪状的图形更加容易帮助你记忆。
(5)文字转换图—是指将一些重要的定理、定义、公式等直接做成一张图片,自由的组合图形,图形使用你生活中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事物、食物、玩具、喜爱的用品等帮助你记忆和联想。将文字转化为图像进行记忆是需要训练图像记忆法的练习。
图像记忆法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是非常完美的组合。因此我们认为“思维导图+快速记忆”让天下没有难读的书。
(6)图形要使用几个颜色进行组合,容易记忆。
5、颜色
(1)在学科中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就是帮助记忆、帮助归纳建立知识系统框架。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使用颜色,颜色能够帮助大脑记忆和使大脑兴奋。
(3)一个大分支一个颜色,中心图形尽量使用三个以上的颜色。
(4)重点知识点使用你最喜欢的色彩标记。
(5)思维导图的颜色不能过于丰富,否则大脑产生反感,大脑生产疲劳,影响记忆效果。
6、结构
(1)思维导图的结构指导图本身的外形的结构布局和内部的逻辑结构。
(2)思维导图外形的结构布局是指图形尽量对称,大脑是容易接受对称美的事物,容易接受就是帮助记忆。
(3)思维导图的内部逻辑结构是指内部主分支的逻辑分类,和分支上的关键词的逻辑关系。主分支必须与中心主题紧密相扣,排列的逻辑顺序必须正确。
思维导图的优势
1、思维导图因为与大脑发散性思维关系紧密,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改善人类的记忆与发散思维。
2、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思维导图独特的“图像记忆”,帮助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
3、可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曾有国外博客做过调查,总结了思维导图常用的10大领域:待办事宜、准备演示、做笔记、问题解决、项目计划、做决定、知识管理、项目管理、个人思考和写作。对于教师而言思维导图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建构语数英等各学科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