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霍金的贡献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霍金的贡献有哪些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霍金有什么贡献
霍金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奇点定理和霍金辐射,这是对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术贡献。他还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著作,均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同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也有着很多励志故事,时刻让我们为之共勉。
霍金励志故事一:霍金小时候学习能力并不好,学会阅读都很难,成绩也是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甚至作业都很不整洁。老师们都感觉他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都嘲弄他,还给他起了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外号“爱因斯坦”。可是霍金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变的喜欢追根究底,什么东西都想拆开了看看,然后再试着自己组装起来,大家都讽刺他,可是他却乐此不彼。上了中学,更是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他认为书本里的知识太肤浅,于是自己开始了探索之路,20多年后,他真的成了爱因斯坦一般的人物。
霍金励志故事二:霍金17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一切美好仿佛正在逐渐开始,可是上天好像就是想给他制造磨难,在霍金21岁时,他得知了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这是一种叫做“渐冻症”的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医生当时预测他只能活3年,霍金极度失望。可是他想起了曾和自己同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了,霍金想自己还不算最倒霉,不应该这样放弃,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于是他坚强起来,乐观的面对命运,从此霍金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从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金励志故事三:无疑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乐观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始终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个记者的提问后,他又艰难的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霍金励志故事四:在中学时代的后两年,班上来了一位数学教师。霍金的教学富于启发,这激发了霍金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尽管父亲也鼓励霍金学习科学,但希望霍金攻读与父亲的专业相近的生物学。回忆起中学的学习,霍金谈道:'在我幼年时,我对所有科学都一视同仁。十三、四岁后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学方面做研究,因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尽管我知道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所以太枯燥。化学就好玩得多了,不断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有望解决大家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蕴。'由此可见,少年的霍金的志向虽算不上远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蕴'对霍金后来的研究肯定是有影响的。中学毕业,霍金考入牛津大学。
霍金励志故事五: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霍金的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也能和霍金一样,拥有顽强的意志,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霍金的贡献有哪些
一、科学方面。
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主要有两个贡献:奇点定理(1970)与霍金辐射(1972)。
奇点定理:在广义相对论中,对奇点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既是能量条件最早的应用之一,也是全局方法在广义相对论中初试锋芒的范例。
霍金辐射:霍金辐射(HawkingRadiation)是解释有关黑洞热力学性能的理论预测,要旨在于黑洞会放出黑体辐射,由斯蒂芬·威廉·霍金在1972年建立数学模型。
二、科普方面。
霍金作为当代理论物理的代言人,对于在公众面前宣传理论物理作用是极大的。这一点应该无人能出其左右。霍金在科学界的名气一部分也来自于科普到科学的“出口转内销”。霍金在公众眼里的巨大名气当然算是他对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贡献,至少一些少年因为受到霍金感召而报考了物理系。
扩展资料:
成年经历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of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包括de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
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2004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
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断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空间正是起始于此。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已经相当完备了。
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有三大贡献 是哪三大贡献
霍金的三大贡献:
1、奇点定理:这是与RogerPenrose一起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不完备性。他们指出,如果广义相对论是普遍有效的,那么宇宙时空中一定存在一些奇点。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
2、黑洞理论:受Bekenstein熵的启发下,运用弯曲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方法,证明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对外辐射。证明了从黑洞视界附近会蒸发出各种粒子,这种粒子的谱犹如来自黑体的辐射。随之黑洞质量降低,温度就会升高,最终导致黑洞的爆炸。
3、无边界宇宙理论:创立量子宇宙学的无边界学说。他认为,时空是有限而无界的,宇宙不但是自洽的,而且是自足的,它不需要上帝在宇宙初始时的第一推动。宇宙的演化甚至创生都单独地由物理定律所决定。
扩展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参考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百度百科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