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广东翁源客家方言的笑话
1.一日,鱼去行街,突然有一只癫古拿等刀企阿鱼面前,鱼吓啊喂死,尽走尽叫,癫古又尽局,局鱼局到一只死胡同,鱼敏死定野,癫古把刀拿啊鱼面前话:换鱼局崖!
2.参布夜满人偷涯地腊里计番暑务里?打把鬼,短命鬼,杀千刀计,想死呀脉计?
3.一只贼古偷捉老鸡嬷,盲前捉到就奔主人家看倒,主人家问巨做麦介,贼古佬就话:“涯想拔条鸡毛来划牙齿.”
4.在一个暗摸西嗦介夜埔头,你邀涯去捞街,来到转角边,突然一只人骑辆烂摩托陇啊过,你吓倒叹叹遵,尽命拍心肝头:哎呀!闲险噢,命都争滴底奔几收嘿喽!
5.中秋快到了,涯唔知送脉怪奔疑好,介只腌鸡又唔太,鸡乱又爱生春,所以想打两条老虎坐火箭去看阿里疑,唉计脖瘟猪麻又走水,牛又矛人掌,脉唔得闲阿里,真介脉唔好意思哦.
6.如果你闷的话可以用客家话高声唱歌:哦来哦,收烂铜烂铁烂胶鞋哦!牙膏管里鸡卿衣!笨基脚锄烂铁答哦!酒暗汽油暗有就拿出来哦!告咸鱼揽角麦牙糖哦~!
四川方言爆笑笑话
公交车失火的幸存者对记者说:出门一定要带锤子,没的锤子要靠近锤子,有锤子要紧握锤子,锤子在人就在,锤子不在人不在。
细说方言由来:
在你家乡的方言中有哪些听起来搞笑的话呢
按照我们现在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当然除了这七大方言区外还有很多的方言,其中最搞笑的方言有东北话、合肥话、闽南话、重庆话、河南话、陕西话、兰州话、四川话、山东话、湖南话。
方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很多听起来让人禁不住狂笑的话,其实还是听音比较直接,文字无法凸显出来,方言的特点就在于,音节与腔调的搭配,光看文字达不到最佳效果。
有些方言用不好是要出人命的。如闽南,吃饭=驾崩。据说曾经有个闽南太监,因为叫皇上吃饭,结果就被斩了,因为他说“皇上,驾崩了!”
云南不少地方有把“吃”说成“甩”的表达方式。所以就有了以下笑话。传说以前云南有个县领导去北京考察,一行人去全聚德吃烤鸭。全聚德烤鸭一般都不是整只鸭子上给食客,都是专人片好之后端上桌的,几位领导吃了之后觉得很美味,就跟服务员说:“小姑娘,再上两只鸭子来甩甩。”服务员不解,一位领导做了个手势:拿手在嘴前画圈圈,然后解释:“这就是甩甩”。
服务员似乎明白了,然后过了一会儿,拎了两只烤鸭上桌,在领导面前甩了甩鸭子,然后拎着两只鸭子就走了。众人皆愕然。
大理方言里,“山茶花”在某些语境中是骂人的。而且多半是用来形容爱多管闲事、爱搬弄是非的人。某次在大理古城见到有个导游小妹一脸坏笑地跟两个游客大妈说:“您二位可真是两朵美丽的山茶花。”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含义,估计会把这个小导游打个半死不可。杜鹃花在大理下属的某些地区也有骂人的意思,形容小孩子顽劣不堪,跟“熊孩子”可能同义。
大理人更喜欢说“苦钱”而不是“挣钱”,很形象的表达吧。挣钱都是要吃苦的意思。目前暂时没发现外地人有类似表达的。
湖南人吃火锅叫“打边炉!”,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兄弟走,打边炉去”。你可能完全听不懂,啥?边炉是什么。现在很多地方的人喜欢打麻将,但是四川那边吃火锅必须要配上那个好吃的可口的麻酱。比如一个四川人说老板我要“吃麻酱,这里有麻酱吗?”老板有可能会说:我这是餐馆,莫得麻将。
河南话听起来就比较有趣,有这样一个搞笑故事。一个河南人到北京买布,河南人说:“嫩这布咋嫩苦楚啊?”当时那个售卖员一脸懵,河南人又说:“苦楚就是不平展”。售卖员还是听不懂,这个河南人就生气了说:“你咋嫩迷瞪哩,你斗不会给我拿个光牛哩!”,翻译过来就是:你咋这么磨蹭,你就不能给我拿比较平展的布!
重庆人口中说的“寒菜”,并不是冬天比较寒冷的菜,而是我们说的“咸菜”。一云南人去饭店,对老板说:“来一盘寒菜”,老板说:“什么.....什么热菜?凉菜?到底是要黄瓜还是胡萝卜??”
有位女同事第一次去江西,热心的大叔大婶问她:复机没?当时,社会上正流行用BB机,她以为人家问她:有人呼叫你的BB机,你给人家回复没有。她听不懂,就说:“没人呼我呀!”。她老公来了才告诉她。人家问你:腹饥没?就是问你:肚子饿没?
“四川的毛”就是骂人的话,意思是“死绝了”。假如你用的不是地方可能就要挨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