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的拼音和组词(辟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57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辟的拼音和组词,以及辟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辟的多音字拼音,和分别组词

辟的拼音和组词(辟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辟,多音字:注音:ㄅㄧˋㄆㄧˋ繁体字:辟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会意

简体部首:辛

辟的部首笔画:7

总笔画:13笔顺:折横撇竖折横捺横捺撇横横竖

bì,①君主,如“复辟”。②君主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

pì,①开辟。②排除或排斥,如“辟谣”“辟邪说”。③透彻,如“精辟”。

pī、mǐ、bò三个读音,均为文言通假的读音。现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已经把这三个读音废除了。

中文名

类型

读音

bì、pì、pī、mǐ、bò 

出处

《说文》

五笔86

NKUH

五笔98

NKUH

五行

UniCode

U+8F9F

四角号码

70241

仓颉

SRYTJ

GBK编码

B1D9

规范汉字编号

3037

读音

辟pì

⒈开,打开,开发:开~。开天~地。

⒉排除,驳斥:~谣。~邪说。~伪科学。

⒊透彻:精~。

⒋法度,法律:大~(死刑)。

辟bì

1.复辟;辟邪;征辟

辟mǐ

1.停止;平息。

辟bò

1.(用刀﹑剪等)分开。2.分别;区别。

辟pí

织物边缘的装饰。

辟pi读第一声

同“劈”,组词,辟头。

辟pī

辟头:同“劈头”。

字义解释

1.(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jie(2),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君主[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又如:复辟

5.古称官吏[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罪,罪行[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词形变化

辟(pì)动

1.开,与“闭”相对。

例如:“语毕而宫门辟”。——唐李朝威《柳毅传》

“巫从旁望空呆祝,唇吻翕(xī)辟,不知何词”。——《聊斋志异 促织》

2.开垦,开辟。

例如:“前辟四窗”。

3.屏除,排除。

例如:“是以辟耳目之欲”——《荀子解蔽》

4.驳斥

例如:“辟邪说,难(nàn)壬人,不为拒谏”。———《答司马谏议书》

5.古称官吏

2张

中华字通

例如: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6.排除:~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7.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辟易】因惊恐而控制不住退离原地。

【百辟】“列国诸侯,间亦称百辟。《诗经·大雅·假乐》有‘百辟卿士’。《烝民》有‘式是百辟’。《小雅·桑扈》有‘百辟为宪’之句。按辟字,有禁止、镇压之义。……概而言之,即专制统治农奴众人,使其就范而不敢犯上作乱者,为辟。”(引自黄现璠著《中国殷代社会史》,1950年4月)

辟pí与辟bì

辟谷:到底该读辟pí谷还是该读辟bì谷,这个在许多人理解不一样,有的说读辟pí谷才正确;有的说读读辟bì谷才正确。其实两种读音解释都是:避开五谷,而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能量,而实现自然辟谷状态。而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是自然辟谷养生师运用能量来修养身心,达到自然养生的作用。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同时,道家认为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现代人食物丰富,吃得太多太好,辟谷是为了养生、排毒、美容,养颜,调理身体,解脱亚健康。

通假字

通“僻、擗、避、譬、噼、癖、甓----”

辟、僻、擗、避、譬----《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

《诗经·邶风·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辟作“避”解。

《礼记·儒行》:“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辞怨。”《札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作“譬”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辟的拼音组词

辟的拼音:[bì]、[pī]、[pì]。组词:辟谣、精辟、辟邪、开辟、辟头、复辟、辟谷、大辟、透辟、辟易等。

基本解释

辟[bì]

1.君主复辟。

2.姓。

3.排除辟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

辟[pī]

[辟头]pītóu同“劈头”。

辟[pì]

1、透彻精辟。透辟。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

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详细解释

辟[bì]

〈名〉

1、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

“卩”,音jié,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同本义。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君主。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又如:复辟

4、古称官吏。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5、罪,罪行。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动〉

1、通“避”。回避,躲避。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2、征召来授予官职。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3、另见pì

辟[pì]

〈动〉

1、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同本义。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3、开辟;开拓。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4、驳斥。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5、开垦。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6、屏除;驱除。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形〉

1、开阔;宽广。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形〉

1、通“僻”。偏僻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2、邪僻。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3、另见bì

辟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

组词:

一、当读作bì时:

1、君主:复辟;

2、姓;

3、排除:辟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

二、当读作pī时:

辟头(pītóu),同“劈头”;

三、当读作pì时:

1、透彻:精辟;透辟;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

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拼音:bìpīpì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

白话版《说文解字》:辟,律法。字形采用“卩、辛”作边旁,表示节制人们的犯罪意念;用“口”作边旁,表示执法者。所有与辟相关的字,都采用“辟”作边旁。

词语解释:

1、辟邪

读音:[bìxié]

释义: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作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2、复辟

读音:[fùbì]

释义:原指被赶下台的君主复位,现指被推翻的反动统治者恢复原来的地位或被推翻的旧制度复活。

3、辟谷

读音:[bìgǔ]

释义: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辟的拼音和组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辟的多音字组词和拼音、辟的拼音和组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