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写司马懿怎么死的麽在第几回
司马懿在第一百十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死了
原文:至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染病,渐渐沉重,乃唤二子至榻前嘱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慎之!慎之!”言讫而亡。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怎么死掉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几乎家喻户晓,司马懿年轻时,聪明有大略,表现不凡,曹操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多次以有病谢绝了,后来,曹操说要是不来,就下狱,司马懿害怕了,这才出来为曹操效力。
司马懿为曹操出谋划策,多次立下大功,比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没辙了,吓得准备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这时,就是司马懿和蒋济跳出来献计,建议曹操勾结孙权,偷袭关羽后路,最终,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杀死了关羽。
曹操曾看出司马懿鹰视狼顾,有野心,并非久居人下之人,想杀掉司马懿,以除后患,但是,因为司马懿和曹操儿子曹丕关系很好,曹丕多次为司马懿求情,司马懿这才幸免于难。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当了皇帝,司马懿辅佐了曹丕,曹丕死后,司马懿又辅佐曹叡,曹叡死前,托孤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然而,司马懿后来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并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大肆杀戮,老幼不留。
《晋书宣帝纪》记载: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后来,诛杀董卓的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凌起兵讨伐司马懿,司马懿打败王凌后,又诛杀了王凌及其党羽三族,再次进行了大肆杀戮。
《晋书宣帝纪》记载: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
司马懿篡权,也为后来的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打下了基础,因此,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上庙号为高祖。
那么,司马懿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结局如何?
关于司马懿之死,有的说法是病死的,有的说法是被吓死的。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葬于首阳山。司马懿死前,多次梦到贾逵和王凌的魂灵在作怪,司马懿非常恐惧,没过多久就死了。
这件事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具体见《晋书宣帝纪》记载:六月,帝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天子素服临吊,丧葬威仪依汉霍光故事,追赠相国、郡公。弟孚表陈先志,辞郡公及韫辌车。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
除了《晋书》,还有《干宝晋纪》记载,司马懿诛杀了讨伐他的王凌及其党羽三族后,生病了,多次梦到贾逵和王凌阴魂不散,心里恐惧,于是死掉了。
具体见《干宝晋纪》记载:其年八月,太傅有疾,梦凌、逵为疠,甚恶之,遂薨。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续专权。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一百多年后,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南京),国号”宋”。刘裕先后杀死晋安帝和晋恭帝,也许这是司马懿没想到的。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病死的。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享年73岁,被孙子追封为宣帝。可见孙子念及爷爷的举世之功,若没有爷爷的辛苦隐忍,怎么会有他们司马家今后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呢?可能也跟大多数的贵族地主家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亡。
司马的父亲官衔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都是为官之人。司马懿和他的兄弟八人素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兄弟中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扩展资料: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参考链接:司马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