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城隍庙(揭阳城隍庙的传说)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16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揭阳城隍庙,揭阳城隍庙的传说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揭阳城隍庙的传说

揭阳城隍庙(揭阳城隍庙的传说)

潮汕俗语,“水鬼升城隍”用来形容人事上的特殊升迁,从低贱骤进高贵。

水鬼是池塘小鬼,城隍是护城神,由水鬼而被擢升为城隍神,自然是天壤之别。传说,有一个读书人,夜间赶路,失足河中而被溺死。自此,河边便夜夜有水鬼啼哭。城隍公感到十分奇怪,派差使去问他。这读书人说:“过了不久,便是大比之期,说不定可以高中,现在却成了水鬼,十年寒窗化为泡影,是故痛哭。”城隍公也觉得他的遭遇可怜,特许三年后找个替身,准其超生。

三年后,这水鬼便出来找替身。恰好有一个良家妇女,身怀六甲,因不堪恶婆婆的虐待,想要投水自尽。当她往河里一跳的时候,恰好她丈夫赶到,呼天喊地,哭声甚为凄惨。这水鬼在水中听了,心中感到凄戚,便把这妇女托回水面,送其归阳。城隍公派差使来问,水鬼说:“此妇女也是一个凄凉人,于心何忍?”

又三年,一个少年到水边玩耍,这水鬼看到这少年天真活泼,又是不忍下手,终于又错过机会。

城隍公心感其善,于是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嘉其善行,敕封这水鬼为一方城隍。这水鬼终于成了一位神袛,享受人间香火。

揭阳城隍庙的历史

据《揭阳县志·坛祠》载,城隍庙在城东解元坊,深二十六丈,广八丈。城隍庙庙宇以大殿为中心,南北一中轴线,左右两廊、两厢为对称建筑,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夫人厅),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城隍庙兴建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期间历经兵燹和自然灾害,屡遭摧毁破坏,但每次都能得以葺复重建,修建经费大多由善男信女、海内外侨胞、社会热心人士捐款。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义民宋廷春等捐资重建;嘉靖七年(1528年)由主簿季本增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邑人罗经泰倡建前亭及两旁钟鼓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邑人蔡俊、吴以汀、谢烈、宋汝翼、谢焘、宋仲勋、朱君陈等又重新维修;雍正九年,(1731年)合邑绅士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县刘业勤捐俸重修。1993年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文化局的领导下,组建城隍修缮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多次前来实地考察论证,并按照《文物法》“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全面进行修缮,整座地坪提高60厘米,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建了牌楼,修复钟、鼓楼、拜亭、龙虎井等,历时四年多的时间,终于全面竣工。

揭阳城隍庙的来历

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揭阳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也是揭阳市的著名景点之一。该庙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说,明朝时期,揭阳地区经常发生水灾,当地居民经常祈求城隍保佑,于是建造了这座城隍庙。

揭阳城隍庙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庙宇,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庙内供奉的城隍神像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城隍神像通常是一位庄重肃穆的老者,手持令旗,身着华丽的袍子。据说城隍神像非常灵验,经常被当地居民供奉祈求保佑。

除了城隍神像,揭阳城隍庙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物和古迹。庙内有一座古井,据说可以治病。还有一座古钟,被誉为“揭阳第一钟”,钟声悠扬,历经百年仍然清脆动听。此外,庙内还有一些古代书籍和字画等文物,让人们可以了解到揭阳的历史文化。

揭阳城隍庙已经成为了揭阳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当地居民信仰和文化的象征。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庙会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会前来参拜城隍神像,祈求平安和幸福。此外,每年的中秋节和端午节,庙内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总之,揭阳城隍庙是广东省揭阳市的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庙宇,是该市的一大景点和文化遗产。

OK,关于揭阳城隍庙和揭阳城隍庙的传说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