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简历(张学良的简历)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240

大家好,关于张学良简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张学良的简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张学良和赵一获简历

张学良简历(张学良的简历)

张学良[1](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虽然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10月14日逝于美国,与其妻赵一荻安葬于夏威夷檀香山!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原籍浙江兰溪,出生于香港。又名绮霞,因其1912年5月28日出生于香港时,东方天际出现一片绮丽多彩的霞光而得名,因上有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故而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家人亲昵地称她为赵四小姐。她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是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历任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曾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并官至交通次长,为人耿介不阿,为官清廉。国民政府将领张学良第二任妻子。1928年(一说1927年)与张学良相识于天津,私奔,赵跪求张妻于凤至接纳,并许诺终生不要名分。后住在于凤至出资修建的“金屋”以秘书身份伴张。

赵一荻一九二六年前后,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不惜与家人绝裂,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

一九四○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小姐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著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一九六四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小姐,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七月四日,在赵四小姐五十一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在基督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二人后来信奉洋教,心如止水,不闻窗外之事,尽管世事总是无奈,他们却始终洋溢着对人情的豁达和对爱的忠贞。相伴70余载,毫无悔言,有的只是赵四在《新生命》一文中写道的“为什么才肯舍己?只有为了爱,才肯舍己。世人为了爱自己的国家和为他们所爱的人,才肯舍去他们的性命”和张学良用他那浓重的东北口音讲过的“这是我的姑娘”。

美好的爱情能常留存于记忆,刻骨的爱情能灌注于建筑,时间越久,越值得回味。有了情感的衬托,建筑便不再是一般的建筑,它已经是人们思古怀旧的历史载体,阅读这些“凝固的历史”,可以唤起人们的很多思考,张学良和赵四百年之后的力量仍在延续。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张学良的简历

中文名

张学良

别名

双喜、小六子、张汉卿、张少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

出生日期

1901年(辛丑年)6月3日

逝世日期

2001年(辛巳年)10月14日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东北陆军讲武堂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西安事变促蒋抗日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籍贯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军衔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职务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

汉卿

张作霖生平简介

张作霖的生平简介:

张作霖1875年的3月19日在奉天省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出生,字雨亭,张作霖从小出生在贫苦之家,曾经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来上山做了土匪,在他做了土匪以后势力逐渐庞大,清朝政府无力征缴,最终将赵作霖诏安。

张作霖被招安了以后曾经帮助过清朝政府剿灭了杜立三等土匪团伙,后来又消除了蒙患,官职也逐渐提成,先后担任过奉天省的督军和东北三省的巡阅使等职位,被人们成为东北王,并且还成为了北洋军中奉系的首领。

成为奉系首领以后,张作霖成立了东北三省的陆军整理出,和孙中山还有段祺瑞等人结成了同盟,在第二次奉直战争以后,张作霖率领着东北军打出了山海关进了北京城,担任了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最高统治权力,成为了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者。

由于张作霖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拒绝日本人拉拢,拒绝签订一些列的卖国条约,使得日本人怀恨在心,最终在1928年的6月4日,日本人策划了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火车炸毁,把张作霖炸成了重伤,在当天张作霖被抬回沈阳大帅府之后当即去世。

扩展资料:

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蓄意谋杀事件中,大帅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随即死去,专程到山海迎接张作霖的吴俊升则当场被炸死。

从史料记载中可知,张作霖是1928年6月3日从北京登车的。这天凌晨1时10分,张作霖及随行人员,抵达北京前门东站。

张作霖身着大元帅服,腰佩短剑,状态不错的出现在车站月台上。前来送行的有北京元老、社会名流、商界代表,以及外国使馆要人等。

少帅张学良、总参议杨宇霆、京师警察总监陈兴亚、北京警备司令鲍毓麟等也到站台送行。凌晨1时15分,列车鸣笛开动。

登车随行的有民国前国务总理靳云鹏、现国务总理潘复、东北元老莫德惠、军事部次长于国翰、财政总长阎泽溥、教育总长刘哲等官员,还有张作霖的日本顾问町野武马、仪峨诚也。

另有张作霖的六夫人马岳清及三儿子张学曾、随身医官杜泽先等。专列很快抵达天津,奉军的军团长褚玉璞特意从唐官屯赶到车站迎送。

同时来迎送的还有在天津的前两湖巡阅使王占元、热河都统阚朝玺。停车后,从北京上车的靳云鹏、潘复等下车。

日籍顾问町野武马也在此站下了火车,事后,据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恒在《斋藤日记》内透露,町野武马其实是日军安插在张作霖身边的间谍。

他一直参与了对张作霖的谋杀策划活动。他在天津下车,证明他已经知道爆炸刺杀计划。但为了迷惑张作霖,他故意从北京上车送上一段,也便于洗清自己。

而张作霖的儿女亲家、前国务总理靳云鹏本来是要陪同张作霖回奉天的。靳云鹏家住天津。专列到天津站时,靳云鹏的副官上车报告说,日本领事馆派人送信。

说晚上9点种,靳云鹏的好友板西利八郎由日本到天津有要事相商,请他赶回府宅,靳云鹏只好下车。

可是他在家等了一夜,板西利八郎也没露面,心里正纳闷。第二天接到电报,知道张作霖的专车被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领事馆送的是假信,免得他陪绑张作霖一同被炸当屈死鬼。

在天津提前下车躲过劫难的除了靳云鹏外还有时任国务总理潘复。后来潘复卸任总理,先为少帅张学良的高级顾问,后蛰居津门作了寓公。

张作霖的专列在天津站下车三人,又有奉系骨干前交通总长常荫槐在此上了车,要陪张作霖一道回奉天。下午4时,列车抵达山海关车站。

餐车上开过晚餐,特意到此来迎接的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上了专列。张作霖与吴俊升亲切攀谈一阵后,吴俊升去休息,张作霖同莫德惠、常荫槐、刘哲一起打起麻将。

专列驶进新民车站时,天已微明,玩麻将的人都散去休息。从车窗往外看,见铁路两旁“皆有步哨警戒,十余步就是一岗。

6月4日晨,专列到达皇姑屯车站,实业总长张景惠等在此登车迎接,并说帅府家人和文武官员,都在奉天新车站等候。

虽是结拜兄弟,张景惠上车晋见后却没有和张作霖坐一个车厢,而去了另外车厢乘坐。此时,张作霖的专列上,已聚了他和张景惠、吴俊升这在洮南关帝庙结拜的兄弟三人。

专车再次开动,张作霖坐的那节车厢,当时只有张作霖、吴俊升和校尉处长温守善。六月初东北的早晨有些微凉。

吴俊升关切地问大帅:天有点冷,要不要加件衣服,张作霖看了看手表,已是5点多了,便答道:算了,马上要到了。

正说话间,专车驶上三洞桥,突然爆发出惊雷般两声巨响,顿时专列上烟火弥漫,昏天黑地。列车车箱有的脱轨。

有的起火,而张作霖所乘的车厢正处于爆炸中心,被几乎全部炸碎,车身崩出三四丈远,铁轨上只剩下几个车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作霖

关于张学良简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