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最早的春联是和最早的春联是哪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在唐诗中有许多对联,但对联成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964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画有神像的桃木板,旧时认为可以避邪)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可是,当群臣们把对句写好给孟昶过目时,孟昶都不满意。于是,他亲手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什么是由谁写的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扩展资料:
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联
百度百科-贴春联
最早的春联是哪副
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出土在莫高窟的敦煌遗书,唐代刘丘子写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这封遗书记录了在立春所写的春联,这副对联比后蜀之主孟昶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选为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春联,又称对联,是春节期间张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国人庆祝新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家里贴春联、贴福字、剪纸时,这就意味着春节要开始了。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门上的贴上红色春联,告别旧年,迎来新的一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的来源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有一个鬼怪的世界,中间有一座山,有一棵三千里高的大桃树,山顶上有一只金鸡,金鸡在清晨啼叫,夜晚游荡的鬼怪会回到鬼怪的领地。鬼怪的大门位于桃树的东北角,旁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郁垒。鬼怪在夜里做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郁垒立刻找到了它,抓住了它,用一根芒苇做的绳子把它绑起来,喂给老虎。
因此,所有鬼怪都怕神荼、郁垒。因此,后来人们用桃木雕刻他们的脸,并把他们放在自己家的门上辟邪。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也可以压制邪祟,桃板后来被称为“桃符”。到了宋朝,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希望桃木可以镇住邪祟,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在喜庆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在新年之际贴在门窗两旁,表达人们祈求来年好运的美好祝愿。
关于最早的春联是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