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山歌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2240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客家山歌对唱,以及客家山歌有哪几种演唱形式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求客家山歌对唱歌词!!十万火急!!!急急急!!!

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山歌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对歌

男:喔呵``````

月头一出照壁来

不知老妹赶早来。

晓得老妹赶早来,

捱就骑马杠轿来。

女:月头一出照壁来,

不识哥哥赶早来。

识得哥哥赶样早,

敲锣打鼓接前来。

男:两十几岁正当年,

今朝不粘等那年。

再过两年老两岁,

金银粘没嫩娇莲。

女:两十几岁正当时,

今朝唔粘粘唔比六月割早籽。

再过两年嫁没人,

新米一出老米减价钱。

男:唱只山歌分妹听,

山歌好比春江水。

只要老妹有心意,

这山唱来那山回。

女:唱只山歌分哥听,

歌声赛过百灵音。

只要哥哥有本事,

那山唱来这山听。

男:老妹对面听我讲,

上城做工有几年。

服装针织好赚钱,

明年自家工厂开。

女:哥哥真是好人才,

老妹听了心欢喜。

自由恋爱结娇莲,

日子越过越香甜。

男:唱只添来唱只添,

唱到老妹心尖尖。

白云做证歌做媒,

唱到月头落西天。

女:唱只添来唱只添,

唱到哥哥意绵绵。

大山有情妹有福,

唱到花好月光圆。

【希望这是你想要的歌词··望采纳··】

求男女对唱的爱情客家山歌

徜徉在凤岗圆龙山,极目远处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哨兵般零星耸立的南洋风格的碉楼以及碉楼周围褪色裙摆似的低矮排屋,便能感觉到这是个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城镇。略去现代建筑不说,碉楼与排屋,便可看成是南洋文化(因华侨而引进)和客属文化的醒目标签,这也体现着客家人与侨属的和谐共融。以客侨之乡著称的凤岗,华侨及其后裔为凤岗创下了许多物质财富,可谓功绩卓著。但作为来自赣南纯客家的我,更想探寻的,自然是联系所有客家人的精神纽带、客家文化的活化石——客家山歌。

早听闻凤岗的客家山歌传唱得远近闻名,成为当地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也熟知张仁和、何官璘等老一辈山歌能手以及他们的动人故事。料想昔日凤岗的凤凰山、仙人足迹山、土篱山、望海岭、铀鼓岭等地方,肯定是山歌满坡、余音绕谷哩。

山歌起源于劳动,更生发于爱情。遥想数百年前,客家的先祖筚路褴褛、风餐宿露地来到这里扎下脚跟,得到这方传说有仙人足迹、有凤凰鸣和的风水宝地的滋养,一定艰辛与快乐与共,是边劳作边欢唱着山歌的。他们与所随迁徙漂泊的客家人一样,远离故土,在异乡艰苦卓绝地繁衍生息,在大自然的征服与被征服中,人们将胸中的抑郁、欢欣以及恋人的思念等情愫都用歌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山歌最早的由来。

感觉曾经的凤岗,一定是特别适合山歌生长的好地方,不说其它,光大大小小的山岗就有30来座。这些勤劳隐忍的客家人,大多数守着这片土地,勤耕细作,代代传唱着客家山歌。在众山环绕中,我仿佛听到了耳边飘来了嘹亮的歌声,眼前恍惚着醉人的景致——

在溪流淙淙、青山滴翠的山野,或是禾苗葱茏的田间地头,时而有高吭悠扬的清曲随风翩然而至,那激情美妙的歌声沁人心脾,心头的燥热与劳作的艰辛霎时去了一半。被撩拨得春心荡漾的青年男女,此时便会放下手中的活计,驻立田头或挺身立在山坡上,昂起胸,扬起嗓子,兴奋地对起歌来。你来我往,歌声汇成清流,潺潺地流入他们火热的心田……

你听,对面山坳上不知哪蓬树背后似乎更加真切地飘了过来——

石榴开花满山红

话得三姐甘灵珑

丢只古(谜语)得老妹解

饭甑肚里蒸绩笼噢

哟嗬喂——

上的上来下的下

自从冇到过妹屋下

冇见(我)妹子端条凳

冇见妹子筛杯茶

哟嗬喂——

姑娘们这边慌了手脚,羞答答地犹抱琵琶半遮面,又不忍怠慢了山歌王子,于是急急推选能对得上歌的人。还是过了门的大嫂们有口才,齐齐挤过来,伸手拂开树枝,你一段我一段地亮起嗓门——

心肝哥哥话你知

这个古解到哩

饭甑肚里蒸绩笼

全心趸眼来恋你

哟嗬喂——

亲哥怪妹耶怪得差

至今不是妹当家

若然老妹是当家女

膝头当酒当茶

哟嗬喂——

闻听对面有了回声,男子们个个胆更雄了,干脆猴子似地爬上了树杈,手作喇叭状,声调高了好几倍——

莲花出水塘中间

塘水再深我也贪

因为恋妹跌落水

浸死阿哥心也甘

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三套,问妹爱廊唔爱廊(郎)

哟嗬喂——

哎哟,真是羞死人了,脸皮八尺厚哟。山坡这边砍柴的姑娘们边用手抚住半边脸,眼睛却亮盈盈地搜寻着男子的身影。大嫂们才不怕哩,越唱胆越大,干脆站到亮处来,叉起腰,扯开了嗓门——

蒙蒙雨子不离天

麻雀不离瓦檐边

燕子不离高梁沿

老妹不离郎身边

哟嗬喂——

榄树开花花揽花

郎在榄上妹榄下

掀起衫尾等郎揽

等郎一揽就归家

哟嗬喂——

姑娘们你拖我搡,拉歌进行了好几个回合,才在大嫂们的鼓动下,柔情涌动地红着脸鼓着腮帮子向对面山上传歌,对面的男子更不甘示弱,越唱越起劲,越唱越火辣,唱着唱着就忍不住跳下树来,挥舞着膀子向对面发起一轮轮攻势。这时,两边山谷可热闹开了,满山满坡都回荡着歌声。这经久不息的山歌,吹开了少女的心扉,吹动了少妇的春情,山歌成了姑娘小伙们传情达意的红丝带。对歌过后,每逢圩日,有情人便成双成对相约到集上见面,眉目传情。如若父母通情达理的,干脆托个媒人,让有情人顺理成章地结成良缘,也有的父母不开窍,硬说儿女的婚事要大人作主,那棒打鸳鸯劳燕纷飞的悲剧也就难免发生了。于是单相思、苦相思之类的缠绵绯恻的爱情故事便在年青人中屡屡发生——

昨天冇米到如今,打只山歌当点心;

山歌当得头白米,妹子当得高丽参。

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

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相恋不能相见,男子心情抑郁,只能躲到屋后山上以山歌传情。女子听闻,急急跑上阁楼,推开窗门,互述衷肠——

郎有情来妹有心,二人恰似线和针;

银针唔曾离丝线,丝线何曾离银针。

红绣荷包绿绣沿,哥姐相好几多年;

头发齐眉相合起,几多恩情在心里边。

二绣荷包两边红,里绣鸳鸯外绣龙;

几时绣起荷包起,红纸包来送我郎。

双方由起初的情投意合,发展到感情日渐浓烈,不想却遭到父母或及亲人的横加反对。在与俗世观念的抗争中,男女双方萌生了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忠贞爱情——

凤吹竹叶响沙沙,阿哥有病妹来探;

打开纹账问一句,赢过洋参炖鸭嬷。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客家山歌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独唱。主要是一个人采用清唱形式,独自吟唱,多在山上唱,其内容不论是否涉及爱情,都是为了抒发内心感情,聊以安慰自己。

如:“脚倦难上这条岗,肚饥难过四月荒。洗净火甫锣无米放,锁匙难带家难当。”又如:“蛤蟆虫另子叫连连,想娶老婆又无钱。兜张凳子同女哀讲,阿妈摇头又一年。”

对唱,又叫“驳山歌”。多在山上男女隔山对驳,可以尾驳尾对唱,也可各唱各的,但内容要相关,不能走题。如男唱:“日日落雨望天晴,新作塘头唔敢行。单竹架桥唔敢过,心里想你唔敢声。”

女对道:“蝴蝶采花入花园,哥想连妹先开言。世上只有藤缠树,唔曾见过树缠藤。”

尾驳尾对唱。这种形式最常用于“打擂台斗歌”。尾驳尾,即甲先唱,乙接过甲的末句作首句,然后增加三句。如此循环,对驳时间较长。

如,甲唱:“爱唱山歌行前来,难逢难遇做一堆。好比鹞婆吊鸡仔,大家也爱哼等来。”

乙驳:“大家也爱哼等来,听到山歌心花开。金丝猫公唔怕鼠,树排下滩溜等来。”

甲又驳唱:“树排下滩溜等来,断断唔敢闪光开。柑子来寻桔子嬲,两侪有圆趱前来。”

乙又驳唱:“两侪有圆趱前来,拈到柑子爱留在。红皮白肉得人惜,样般舍得拿来开。”

还可“兜尾转韵”。就是唱者一方觉得“一韵到底”驳不下去时,便只接对方后半句,马上转换另一韵驳下去,变被动为主动。

如:甲唱“害涯混到一身灰,衫裤弄秽妹会赔。阿哥唔好来生气,旧个唔去新唔来。”

乙觉得“来”字韵自己无法驳,便“兜尾转韵”唱道:“新唔来,无问题,担竿断节蛀定哩。摸栏拿来晒谷种等得团圆日落西。”这种“斗歌”最为灵活,最能吸引观众。

猜调对答,是猜谜式的对唱。如甲唱:“乜个圆圆在半天?乜个圆圆水中间?乜个圆圆街上卖?乜个圆圆妹面前?”这种猜谜式往往有几种答法,就看你答得巧妙不巧妙。

如乙答唱:“月光圆圆在半天,莲叶圆圆水中间,团粉圆圆街上卖,镜子圆圆妹面前。”。若想邪了,也可能答得很难听。如说“乳菇圆圆妹面前”,就会惹人哄笑。答得好的、巧妙的,就会令人鼓掌欢呼。

山歌小组唱,或表演唱。这是经过作者专门创作的具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的形式。由一人领唱,分组和唱、合唱,带表演动作。后来又发展为山歌剧、“小戏”、“小品”式演唱。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

这首山歌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

关于客家山歌对唱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