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当年是谁杀死了薛绍)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4310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当年是谁杀死了薛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太平公主的丈夫有几个

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当年是谁杀死了薛绍)

太平公主的丈夫

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当年是谁杀死了薛绍)

太平公主有两任丈夫,前夫是自己姑姑的儿子,第二任丈夫是母亲堂兄弟的儿子,都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前夫叫薛绍,饿死在了狱中。自己的婆婆是父亲的嫡亲妹妹,也是高傲的女人,因此与强势的武则天很不对付。所以婆媳关系只能说很客气。

大明宫词剧照

太平应该对这个丈夫很有感情,在7年的时间里,就和他生了四个孩子。在自己最纯真的少女时代遇见了翩翩少年郎,太平自然把丈夫看作心头最爱。

后任丈夫叫武攸暨,一生都过得很富贵,也是那个朝代为数不多自然病死的人。在死之前,与公主共同生活了22年。公主在他死后一年也被赐死了。

这个男人是武则天在武氏家族中精挑细选的,他没有什么野心,将来不会连累太平;为人谦和,也不会阻拦太平;也被封了王爵,身份足够配得上太平。

他的头上被公主戴了无数绿帽,但他没有和公主闹翻。也许是因为惧怕武后,也许是因为自己和太平各过各,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很满意。武攸暨在死后受到了太平的牵累,登基的新皇恼怒谋反的太平,下令毁掉了武攸暨的墓。

在大明宫词中,太平再嫁更是与前夫的死有直接关系。太平意识到自己从来没得到丈夫的爱,是母亲用权势逼丈夫与自己结婚。薛绍忠于自己的感情,不想再受折磨自杀了。太平认为是母亲害死了心爱的男人,为了报复母亲,嫁给了后夫。在这个电视剧里,武则天是看不上女儿要嫁的男人的。

太平公主简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最小的女儿,她被视为掌上明珠。出生时,她的母亲后宫之位已经很稳了,所以太平的童年过得很安逸,也很快乐。

她8岁就出家了,太平是她的道号。后来吐蕃来求亲,帝后不忍心将女儿嫁入苦寒之地,就修建了个道馆,让她继续做女道姑。以此作为借口拒绝使者的求亲。

太平公主简介图片

传说太平曾经被姨表兄***,她的母亲流放并秘密处死了表兄。

太平16岁的死后,嫁给了她姑母的儿子。婚礼十分的豪华,为了让马车通过,甚至下令拆除了道路两边的围墙。皇后认为她的嫂嫂们出生不够高贵,想让女儿夫家休了她们。但那个时代正处于贵族社会向官僚制度过度的阶段,贵族还很有地位。李氏登基也只是皇族,不是第一等的贵族。而皇后的娘家更是微不足道的小族。而太平的嫂嫂出自萧氏,那是第一等的贵族。铁血的武则天在后来大大削弱了贵族的地位,提高了寒门入仕的机会。

这也造就了太平第二次的婚姻,在她第一任丈夫死后,她嫁给了她舅舅的儿子。

这个表兄尽管是武氏家族一员,但远离朝政中心,为人软弱,任由太平养男宠。

太平参与了三次宫廷政变。第一次是诛杀了母亲的两个男宠,因为这件事,被她登基的哥哥封为镇国公主。第二次是与侄子一起粉碎她嫂子想成为第二个女皇帝的阴谋。第三次轮到了她自己变成诛杀的对象。她也想要成为武后一样的人物,但被她侄子赐死了。

太平公主有孩子吗

太平公主一生有8个孩子,四子四女。与第一任丈夫薛驸马生长子崇训,次子崇简,大女儿薛氏,小女儿薛氏,被封为万泉县主。她和第二任丈夫也生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武氏,小女儿永和县主武氏,大儿子武崇敏,小儿子武崇行。

太平公主秘史剧照

有人说大女儿武氏不是太平亲生,是丈夫的宠妾所生,记在了嫡母的名下。可是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也许太平因为自己爱找男人,所以不计较丈夫和别的女人生下孩子,这说得过去。但是把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记在自己的名下,让她享受与自己亲生孩子同等尊贵,一个女人作为母亲没有这样的度量。退一万步讲,她同意了,她最强势的已经成为女皇的母亲也不会同意。

太平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生命的前半段享受到了富贵。可是,因为受到了母亲谋反的牵连,三个儿子在还没到而立之年的时候就死了。只有薛家二儿子逃过了这次株连,但晚景并不好。太平女儿们的结局比兄弟们好。在太平谋反失败时,她的女儿们已经都出嫁了,连累不到她们身上。其中她和薛绍的二女儿早就病死了,但留下了后代。万泉县主嫁进了豆卢家,也是名门望族。她生了个儿子叫豆卢建,赏了唐玄宗的十三公主。但他的寿命不长,死于39岁。唐玄宗对豆卢建来说是杀害外祖母及舅舅的仇人。但皇帝决定把女儿嫁给太平的后代,他心里对太平的敌对是不是也少了一些。

太平公主一生

太平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她出生的时候是大唐除母亲外最尊贵的女人,而死去时的她是居于权利顶端的。尽管那时的她准备推翻她侄子的江山,而侄子在她死去后,给了她最严厉的惩罚。但那有什么用,她感受不到了,她活着的一生是璀璨无比的。

《唐宫燕》太平公主剧照

太平不仅是她父亲母亲最小的孩子,也是他们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所以太平从小受到的宠爱非常多,比太平年长的人都对太平如珠如宝地呵护。在武则天活着的时候,靠着武则天这座大山。在武则天死去后,她凭借母亲宠爱而累积的权势以及她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轻轻松松得了个镇国公主的称号。在她与她嫂子为敌后,自信地拉来个盟友,送她嫂子见了阎王。

在政治上,她都能做到想干什么干什么。那么在男女关系方面更没人能拦住她。她的***在当朝无人能匹敌。李氏皇族有鲜卑血统,在私生活方面没有像中原土著士族那么保守。皇家都那么想了,百姓自然也不会说什么。所以那时所有的人对公主的作风都是当看不见的。因此,太平在当时因为男女问题受到的批评较少。太平的一生都是骄纵的,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其他公主的憋屈。可是这样一个女人也有她的克星。她的侄子李隆基因为有帝王风范,受到来自女皇帝的宠爱不比太平少。大家同为李氏嫡系,谁也没有比谁更尊贵。最后太平就在他的手上结束灿烂的一生。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

太平公主是被李隆基赐死的。太平扶持了她的哥哥也就是李隆基的父亲登上皇位,这个皇帝很听从妹妹的话,因为她的外貌以及行事作风像极了他害怕的母亲。

而因为在这次的政变中,公主功劳很大,皇帝不仅封了她的儿子做官,也封她为万户侯,权势达到了她人生的顶峰。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图片

两人谈论国事常常到半夜,太平推荐的不少人都做了大官。但是在太子的人选上,皇帝却没听她的。李隆基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尽管公主散布了对他不利的谣言,也没阻止他登上皇位的脚步。

李隆基早就对公主不满,不仅骄奢淫逸,而且肆意养男宠败坏皇室尊严,最重要的是太平权势过大,并与自己不和。李隆基知道公主想要谋反了,其实这个时候他就可以抓公主了,可是公主机敏,没有确凿证据,说不定不能将她定罪。于是他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引诱公主谋反。公主与她的党羽敌不过这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帝王被赐死了。她所有的儿子也被母连累,一并赐死,除了一个叛逆的儿子,因为屡次与母亲不对付,遭到责打,避开了这场灾难,被他的皇帝表兄赐姓李。她家族所有的财产也被没收充公,人们才发现公主所累积的财务足以媲美皇室。其实太平公主作为李氏女,武家媳,维护的一直是李氏。

在那个时代,皇室不允许在出现第二个武则天,而李家皇朝也出现了另一个伟大帝王,走向了开元盛世。

太平公主丈夫薛绍墓被发现,当年是谁杀死了薛绍

薛绍是被武则天所杀,当时薛绍的兄长带兵起义,被武则天镇压之后,所有薛氏子弟全部下狱,其中也包括薛绍,最后薛绍惨死狱中。薛绍出身高贵,母亲是唐太宗的女儿城阳公主,父亲也出身官宦世家,薛绍从小学文练武,长大之后不但文武双全,而且相貌堂堂仪表不凡,被武则天看中之后选为太平公主的驸马。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君王李治最后的一个孩子,非常得宠,尤其是武则天当年意外失去一个女儿,所以对太平公主更是百般宠爱。太平公主长大之后,开始议亲,武则天不想女儿远嫁,又担心会所嫁非人,因此亲自挑选驸马,左思右想之后选中了薛绍,不仅是薛绍家世好,更重要的是薛绍是君王李治嫡亲的外甥,从小看着他长大,对他的人品和能力都非常了解。

薛绍和太平公主成亲之后感情非常的好,太平公主虽然刁蛮任性,但薛绍却非常包容她,久而久之太平公主也变的温柔体贴,两个人宛如一对神仙伴侣,太平公主先后为薛绍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但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这份宁静的生活,当时武则天专政,很多李氏宗亲对此事非常不满,尤其是君王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想要登基的行为越来越明显,李氏的族人决定放手一搏。

不久宗室子弟李冲在河北起兵,薛绍的哥哥和李冲是至交好友,立刻带兵支持李冲,可惜这场起义迅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李冲兵败身亡,薛绍的哥哥被活捉下狱后斩首示众。而薛府的所有族人全部获难,男子全部入狱,女子全部充宫为奴,薛绍虽然是驸马但是武则天丝毫没有手软,薛绍入狱后不久便熬不住大刑而惨死。

太平公主老公是谁

第一任老公,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

第二任老公,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和她的哥哥李旦出生的时间推定,她可能生于665年(麟德二年)前后,[3]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后一名子女。[4]

太平公主5、6岁时,常常往来外祖母荣国夫人家,她随行的宫女(一说为太平公主本人)遭表兄贺兰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则天大怒,加上此前贺兰敏之曾奸污未定的未来太子妃,武则天最终决定,撤销贺兰敏之作为武家继承人的身份,流放并中途处死贺兰敏之。[5]

太平公主8岁时,以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为名,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一名,乃是她的道号。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想让爱女嫁到远方去,又不好直接拒绝吐蕃,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口公主已经出家来避免和亲。[6]

首次婚姻

过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唐高宗和武后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她挑选驸马。[7]

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为了让宽大的婚车通

郑爽版太平公主(16张)

过,甚至不得不拆除了县馆的围墙。[7]

武则天对女儿非常宠爱,她认为薛绍的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不够高贵,想逼薛家休妻,有人以萧氏出身兰陵萧氏,并非寒门相劝说,才使她放弃了这个打算。薛绍的兄长薛顗也曾因太平公主来头太大而怕惹来祸事。不过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7]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688年。因为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但薛绍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谋反,是武则天觉得太平公主嫁错郎了。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当时太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二次婚姻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

公元690年(载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则天为了让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而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这次婚姻被认为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即莲花六郎张昌宗)。[8]

参与朝政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9]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陈红版太平公主(15张)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公元701年(大足元年),二张因进谗言害死了两家的嫡系继承人而同时得罪武李两家。

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八月,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联名表奏,请封张昌宗为王,为武则天拒绝,改封二张为国公。这次表奏缓和了双方关系。但不久后的公元703年(长安三年)九月,张昌宗诬告魏元忠与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礼丞高戬,引起武则天大怒,将魏高二人下狱。二张与太平公主及李家的关系彻底破裂。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其兄李旦封“安国相王”,开府,封五千户。[10]

权倾朝野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11]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谋反。安乐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陷害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同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吗!”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的敌对已明显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12]

百家讲坛的太平公主画像(2张)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13]

李旦则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避免伤害到任何一人。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李旦下旨,搜集编撰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姑侄斗法

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而起初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太平公主屡次散布流言,声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颁下制书晓谕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种流言蜚语。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14]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辞,没有前往。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15]

太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16]

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17]

太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璟的计谋之后勃然大怒,并以此责备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奏称姚元之和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关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李旦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停止执行。[18]

事败自尽

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李旦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李旦说:“中宗皇帝在位时,一群奸佞小人专擅朝政,上天屡次用灾异来表示警告。朕当时请求中宗选择贤明的儿子立为皇帝以避免灾祸,但中宗很不高兴,朕也因此而担忧恐惧以至于几天吃不下饭。朕怎么能够对中宗可以劝他禅位,对自己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于是在八月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19]

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废掉唐玄宗,此外,太平公主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李晋是李德良的孙子。常元楷和李慈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与她订下作乱的计谋。[20]

各版太平公主(22张)

王琚对李隆基进言道:“形势已十分紧迫,陛下不可不迅速行动了。”尚书左丞张说从东都洛阳派人给李隆基送来了一把佩刀,意思是请玄宗及早决断,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荆州长史崔日用入朝奏事,对李隆基说:“太平公主图谋叛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当初,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施用计谋。现在陛下已为全国之主,只需颁下一道制书,有哪一个敢于抗命不从?如果犹豫不决,万一奸邪之徒的阴谋得逞,那时候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隆基说:“你说得非常正确,只是朕担心会惊动太上皇。”崔日用又说道:“天子的大孝在于使四海安宁。倘若奸党得志,则社稷宗庙将化为废墟,陛下的孝行又怎么体现出来呢!请陛下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再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李隆基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任命他为吏部侍郎。[21]

魏知古告发太平公主发动叛乱,指使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军突入武德殿,另派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牙举兵响应。李隆基于是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郭元振以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计率先下手诛除太平公主集团。甲子(初三),李隆基通过王毛仲调用闲厩中的马匹以及禁兵三百余人,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召见常元楷和李慈二人先将他们斩首,在内客省逮捕了贾膺福和李猷并将他们带出,又在朝堂上逮捕了萧至忠和岑羲,下令将上述四人一起斩首。窦怀贞逃入城壕之中自缢而死,唐玄宗下令斩戮他的尸休,并将他的姓改为毒氏。李旦听到事变发生的消息后,登上了承天门的门楼。郭元振上奏李旦说:“皇帝只是奉太上皇诰命诛杀窦怀贞等奸臣逆党,并没有发生什么其他的事。”李隆基也随后来到门楼之上,李旦于是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并大赦天下,只是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列。薛稷被赐死在万年县狱中。[22]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发三天以后才出来,被李隆基下诏赐死在她自己的家中,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唐玄宗还下令将太平公主的所有财产没收充公,在抄家时发现公主家中的财物堆积如山,珍宝器玩可以与皇家府库媲美,厩中牧养的羊马、拥有的田地园林和放债应得的利息,几年也没收不完。胡僧慧范也拥有家产达数十万缗。[23]

历史评价

编辑

《新唐书》:“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24]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韦后、安

乐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25]

王琚:“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25]

刘肃:“太平公主,沉断有谋,则天爱其类己。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力焉。”[26]

蔡东藩:“公主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门庭,六军供其指挥,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阴谋废立者何哉?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则往往藐视一切,一意横行,况有母后武氏之作为先导,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胜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劳日拙,欲借口于星变,而反迫成睿宗之内禅,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讨逆,身名两败,不获考终,嗟何及哉?”

家族成员

编辑

父母

父亲:唐高宗李治

母亲:武则天

兄姐

姐姐:安定思公主

兄长: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丈夫

薛绍

武攸暨

子女

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与薛绍生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训、次子薛崇简,长女薛氏,次女万泉县主薛氏,十一岁嫁给豆卢氏,二十四岁去世。[27]与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长女武氏,次女永和县主武氏,长子武崇敏、次子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次子薛崇简因是李隆基一党而幸免以外,其余子嗣均被处死。

另外,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74-175页《故沛郡夫人武氏墓志铭》明确记载武氏“故周定王驸马都尉攸暨太平公主第二女,封永和县主。”而史载:“公主薛氏二男二女,武氏二男一女。”[28]从其年龄推断,她出生时,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婚姻仍然存在,因此她可能不是太平公主的所生下的女儿。她有可能是武攸暨与其它妻妾所生的女儿,出于太平公主是继母或嫡母的身份而记于她的名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