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流沙河诗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流沙河著名的诗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流沙河散文代表作
庄子现代版
作者:流沙河著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宋国有小职员姓庄名周著《庄子》书,行文诡谲,立意玄奥。越两千三百年以迄今,原版《庄子》变得非常难啃。为读者写一部《庄子现代版》,拖古人到现代来讲话,留原版给专家去研究,便是作者的用心所在。庄子不官不僚,也不运动社会,他只躲在陋巷著书,批评显贵的儒家,攻击污浊的社会,向往神秘的自然。布衣草鞋,糁汤野菜,物质贫困,精神自由,他是寂寞一生的大文豪。他的书安慰了历代的失意文人。
本书共有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仅有六万五千余字。内篇有《逍遥游》、《齐物论》、《人间世》、《大宗师》等,外篇有《骈拇》、《在宥》、《天道》、《天运》等以及杂篇有《庚桑楚》、《寓言》、《天下》等内容。本书为你阐述了庄子的一些独特见解,帮助你悟道明德。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被错判为右派,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1985年起专职写作,作品出版20种。
流沙河,早就与“大毒草”《草木篇》一起闻名全国。如今,流沙河与他的新诗一起又与读者见面了。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流沙河的文学才华受到党的重视,经作家西戎推荐,他被调到《川西农民报》工作,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这时他已是一名青年团员,他以他的赤子之心,写了许多歌颂党和毛主席的诗篇。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流沙河借物咏志的《草木篇》及其他作者的各种流派的好作品,在全国一枝独秀,深受读者欢迎。“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草木篇》则是最毒的“大毒草”。天真的流沙河以为这只是一场误会,跑到西安避风。不久被勒令回成都接受批斗,接着被戴上“大右派”帽子(时年25岁!),留文联机关监督劳动,当“反面教员”。当他在西安“避风”时,正值成都市川剧团在该市演出。一天,一群年轻川剧女演员在骊山游览,忽然有人惊叫:“看!那个勾着脑壳散步的就是流沙河!”一双双目光投向他,其中一双久久不能收回:想不到,“猖狂向党进攻”的流沙河,竟是位形容可怜的青年!她对他产生了同情。后来,又从一位老作家口里了解到流沙河的为人,更为他感到冤屈,她设法接近他,给他一些安慰。这位女演员,就是后来做了诗人妻子的何洁。“文革”将要开始,报纸上已在点名批判“三家村”的时候,他被押送回老家金堂县城厢镇。唯一为他送行的人就是何洁。她同情他。她更爱他——爱他的气质,爱他的人格,爱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回到老家劳动改造,流沙河当了一名锯木匠,用大锯将圆木锯成板。三个月后,何洁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在当时,能够和“右派”离婚可算是“幸运”的了,她却抛弃了工作,从成都来到了县城。她并非没有想到当这种人妻子的艰辛,特别像流沙河这样说来很可怕的人物,但决心永远和他在一起。1966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他俩新婚的日子;门外是背着刺刀枪的武装民兵,屋里没有一个客人;流沙河的老母做了一小碗红烧肉,一家三人围着小桌庆贺喜事。替人洗洗缝缝、当保姆,妻子尽力帮助丈夫,使他们的家生存下去。孩子快出生了,挺着大肚子,与丈夫并排站在一起接受“造反派”批斗;孩子生下后,背在母亲背上挨斗。儿子鲲鲲6岁就“参加了工作”;随父到木工厂做工。此时流沙河已拉不动大锯,骨瘦如柴,只配当钉木箱的“敲敲匠”。鲲鲲给爸爸打下手,6岁孩童一天居然能挣到一角多钱!孩子爱吃甜,父母买不起糖,便用糖精泡水给他喝。天真的孩子说:“等我们有钱了,就能大把大地吃糖精了吧?”父母听了此话肝肠寸断,抱着孩子痛哭不止。为了给孩子一点欢乐,流沙河常在挨了一天批斗回家后,趴在床上让儿子“骑马马”。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故园六咏>>荣获1979至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倍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余勋坦),流沙河近年思想也越来越趋向自由民主价值观。
老流是四川成都人,生于1931年11月11日,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同是诗人的老毛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白天修路,锯木头,傍晚遭批斗),累计20年。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并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著作。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但是他令我们折服。
先生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为国人名字惯为三字,所以将“河”复补。
流沙河的著名诗
一、《就是那一只蟋蟀》
作者:流沙河
全文: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
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
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你在想念,我在倾听,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二、《理想》
作者:流沙河
全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三、《残冬》
作者:流沙河
全文:
天地迷蒙好大雾,竹篱茅舍都遮住。
手冻僵,脚冻木,破烂衣裳空着肚。
一早忙出门,贤妻问我去何处。
我去园中看腊梅,昨晚幽香吹入户。
向南枝,花已露,不怕檐冰结成柱。
春天就要来,你听鸟啼残雪树!
四、《芳邻》
作者:流沙河
全文:
邻居脸上多春色,夜夜邀我作客。
一肚皮的牢骚,满嘴巴的酒气,待我极亲热。
最近造反当了官,脸上忽来秋色。
猛揭我的“放毒”,狠批我的“复辟”,交情竟断绝。
他家小狗太糊涂,依旧对我摇尾又舔舌。
我说不要这样做了,它却听不懂,语言有隔阂。
五、《中秋》
作者:流沙河
全文:
纸窗亮,负儿去工场。
赤脚裸身锯大木。
音韵铿锵,节奏悠扬。
爱他铁齿有情,养我一家四口;
恨他铁齿无情,啃我壮年时光。
啃完春,啃完夏,晚归忽闻桂花香。
屈指今夜中秋节,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
妻说月色果然好,明晨又该洗衣裳,不如早上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流沙河
流沙河著名的诗集
一、诗人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建国后,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星星》诗刊编辑、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后在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专门从事创作。著有诗集《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其中《理想》被选入初中课本
(《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附:
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1957年1月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由此为诗界、文学界瞩目。但后者不久即遭到公开批判,被认为是“站在已被消灭的阶级立场”上,“向人民发出的一纸挑战书”,由此被打为右派,遣送回原籍劳动。七十年代末回归文坛,仍然以诗作为主,记叙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体验,后结集为《流沙河诗集》(1982)、《故园别》(1983)、《游踪》(1983)等。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近年思想越来越趋向西方价值观.
关于本次流沙河诗集和流沙河著名的诗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