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材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327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大学语文这个问题,大学语文教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较深的国文知识,文字表达能力,能通顺表达出来自己的科研成果。

2、用专业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深入浅出,学生能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

3、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写训练。不能把“大学语文”当成一般的文学欣赏课,它是一门综合课。

4、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

大学语文的作用

1、语文也是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文体、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的历史人文背景,洞悉每位大师的心路历程。就像通过老舍的一些作品,能深刻体会到抗战时期,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最底层、最没有力量的人们是如何挣扎求生的,这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点一滴。

2、当然,语文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可能就是写作了。无论是报告、说明还是论文,属于写作能力范畴里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梳理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能不能成形,表达能不能清楚,框架能不能完整,语言能不能简练,这些都与写作水平息息相关。

3、语文也是文化素养的温床。多学习语文,我们的言行举止、谈吐多多少少都会显得更有文化素养,不会枯燥,不会贫乏,不会庸俗。在遇到一些美景或特殊的场景时,我们会联系经典文化作品作出不一样的见解和感悟,而不是苍白无力的一句“好美”,也不会出现词穷的尴尬。

大学语文考什么

大学语文主要考什么?

大学语文考试础高考语文有点类似:一、语音部分知识二、文学常识三、判断(主要是对大学所学知识,如: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相关内容)四、古文。有选择和翻译五、材料概括和写作

大学语文考试考什么吗

大学老师如果让自己的学生挂科了,自己还丢脸呢考试很简单的哈,我那个同学连课都没去过,都得了70多分,放心吧不是高中了,别有压力,老师不会为难的,你想想。肯定会给你及格的起码

大学语文考试考什么?

很简单的,就考一些阅读,还有诗词理解之类的,还有些中外名著赏析方面的,基本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

自考大学语文考哪些

自考大学龚文考语言知识的内容。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大学语文考什么大家知道吗

第一、疑问句,比如:大学语文考什么?

第二、被动句,比如:学了大学语文,那些知识点要被考?

哈哈,开玩笑的,其实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语做为我们的母语,出生一直陪伴我们到现在,那么你每读一段优美的句子,一篇富有诗意文章,你都积累了什么,沉淀了什么,你的内涵建设和语言组织达到了哪种级,在物欲震荡与浮华世界的背后你能否还保存你那份纯真素朴的文学素养,所以呢,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多年你积累了多少。

最后,比如人家考你中国姓氏,如果你不会,你可以给他说一下,“尔等匹夫粗汉,安之姓氏之由来,名字之来历乎?”

哈哈,请采纳我!

大学语文是怎么考的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命题是自学考试的核心,是实现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标准的关键。对考生而言,首先就要了解命题的原则与要求、题型、试卷的难易等等相关考试信息。在些基础上把握考试重难点,确定考试对策,这样复习才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总复习前,最关键的就是明白《大学语文》考什么,围绕目标才能针对性制定复习策略。依据大纲,《大学语文(本、专)》题型共有五种类型:即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10分)、词语解释(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30分)。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文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高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考生如有可能应取得历次考试试卷。这既可熟悉题型,了解试题难易度,又可作为自测、练习之用,找出差距,尽快补缺补漏。由于自学考试试题大都来源于试题库,试题一般都覆盖到考试大纲的各章,题量也比较大。根据考试经验,历次考试的试题,大都出自试题库或者与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考生了解试题库的题型,可以大大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熟悉题型。寻找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复习时了解考试题型,并辅之以有效的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收到最好的效果。

1.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

大学语文怎么考

一般来说把老师上课讲的复习一下,主要在复习阶段老师画的重点要作为重点复习,其次要掌握一些常识性的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考试怎么考

考试很简单的哈,别有压力,老师不会为难的,我那个同学连课都没去过,都得了70多分,你想想,大学老师如果让自己的学生挂科了,自己还丢脸呢。肯定会给你及格的起码,放心吧不是高中了。

专升本的大学语文考的具体是什么内容?

文学概论。古文学,古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具体以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为依据

大学语文考什么,有哪些题型

古诗文名句填写古诗文名句赏析考试不难加油

大学语文是什么

传统语文教学的套路,无非小学“音、形、义”,初中“字、词、句”,高中“篇章、结构、段落、大意”,学校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花在“听、说、读”上,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上,没有最终落实到写作上,大学语文教学延续高中语文教学的套路,继续搞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而不是语文实践技能——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毫不客气地说,20年来的大学语文简直就是“高七”语文,所以,许多大学生工作以后“写不了材料”(特别是专业应用文),写不好论文,看不懂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的古文资料,有些善写者的能力和成就并非大学教育所得,而是“业余爱好”炼成。我在近20年的机关公文审核中最痛心疾首的就是大学生写不好应用文。毫无疑问,大学语文首先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重点是专业应用文写作。

“文以载道”,语文的功能在于表达、传达、传播、交流、沟通思想,因此,“载道”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会写文章,写不好文章,不是识字少,读书少,关键是遇事心里没底,办事心里没谱,“幼稚不懂事”(老同志的看法),缺思想,缺见解,缺主意,缺乏综合分析、分类归纳、总结提炼的基本功,许多文科生甚至连“老八股”说套话废话的功夫都没有。原因何在?就是我们的文化教育丢掉了“文史哲不分”的好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是“传道”与“解惑”,心中无“道”,大“惑”不解,何以落墨行文?也就是说,学生缺乏以哲学为“筋骨”,以历史为“砖石”,以文学为“泥浆”,以文字为工具“建构”文章的能力。所以,大学语文教学要增加阅读量,增加思想的厚度,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

强化思辨能力和思想的力度,把学生培养成“真理在手,无所畏惧”的“思想者”,果如此,大学生则定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挥洒自如。

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一是写,二是讲。不得不承认,现在能够口若悬河、气冲霄汉的大学生非常少,原因何在?在十几年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听众、观众,而不是演讲者,学生缺乏演讲和辩论训练的机会,发言一离开稿件就面临“失语”。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大学语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的演讲能力、辩论能力,特别要训练学生脱稿讲话能力,这种训练中包括演讲技巧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总而言之,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下笔有神”,二是“口若悬河”,让大学生像个真正获得“大学之道”者。我深信,为了两个目标,教育专家们定会拿出一整套详尽的方案。

OK,关于大学语文和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