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字结尾的成语有什么
山字的意思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姓。
山字结尾的成语
半壁河山扛鼎拔山逼上梁山拔树撼山血海尸山恩重泰山聚米为山使蚊负山啸傲湖山火海刀山堆积如山一叶迷山刃树剑山誓海盟山范水模山藏诸名山千水万山罪恶如山愚公移山拄颊看山恩重丘山学如登山马入华山调虎离山闷海愁山众喣漂山披发入山
山字结尾成语解释
1)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2)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3)锦绣河山:形容壮丽华美的祖国山河。
4)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6)铁证如山: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7)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
8)稳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9)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10)日落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11)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12)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13)众喣漂山: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14)安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15)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16)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17)高卧东山: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18)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19)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20)聚米为山: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21)军令如山: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22)还我河山: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23)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24)半壁江山: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25)拔树撼山: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26)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27)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
28)荡海拔山: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29)笃定泰山: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30)藏诸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31)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32)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33)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34)大好河山: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35)不识泰山: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看了山字结尾成语的人也喜欢:
1.地字结尾有什么四字成语
2.以屈字结尾的四字成语
3.山开头的四字成语有那些
4.以标字结尾的成语介绍
山字结尾的成语有哪些
寿比南山、
重于泰山、
执法如山、
调虎离山、
开门见山、
隔行如隔山、
军令如山、
恩重如山、
愚公移山、
有眼不识泰山、
放火烧山、
名落孙山、
放虎归山、
堆积如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大好河山、
蚂蚁搬泰山、
山结尾的成语
山结尾的成语如下:
安如泰山、半壁江山、逼上梁山、调虎离山。
恩重如山、放虎归山、积土成山、寿比南山。
铁案如山、稳如泰山、愚公移山、执法如山。
重于泰山、纵虎归山、安若泰山、安如泰山。
半壁河山、拔树撼山、不识泰山、拔地摇山。
山造句如下:
1、这座山常年被冰雪覆盖。
2、那山小得可怜,只有巴掌大。
3、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
4、那座山的下面,有个巨大的空洞。
5、翻过这座山,就可以看见汪洋大海了。
6、几乎所有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7、冬天的东条山,萧瑟荒芜,一片焦土。
8、为了修路,他们要放炮炸山。
9、这座山太险峻,据说从来无人问津。
10、太鲁阁山美水秀,使人乐而忘返。
11、看到矛山的风景,我很留恋。
12、这一带山大人稀,差不多与世隔绝。
13、绕过这座山,一直往东走就看见大海了。
14、那些积雪的山峦,像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地俯视着他们脚下那一片蓝宝石般的湖泊。
15、那座山高耸入云,好似一条腾飞的龙。
16、喜看山间多苍翠,遍地松香沁心扉。随着封山育林,这些当年消失的松树林,重新又长满了山间坡上。恢复往日秀美翠真之颜的大山,远远望去,好美的景致呢。
17、本文以东岳泰山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泰山崇拜的形成、封禅仪典的内涵,尤其是对泰山神的人格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