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为啥张献忠在江口沉银当时沉了多少财宝在水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为啥张献忠在江口沉银当时沉了多少财宝在水下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识得破,买断成都府。
这是在成都自古流传的一首歌谣,它涉及到历史上一桩绝大的秘密:张献忠的江口沉银。
4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江口沉银”又有了最新消息。
在4月18日刚刚结束的考古发掘中,出水了一枚重达约16斤、含金量高达95%的金印----“蜀世子宝”。金印为蜀王世子所有,是其身份象征,也是蜀王府历代世子传用之珍宝。据介绍,“蜀世子宝”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传说都是真的,彭山江口确实是明末张献忠沉银之处,大量金银财宝被沉于水底留待有缘人。
话说回来,张献忠为什么会在江口沉银,又有多少金银财宝沉在水下?
张献忠此人,不用再多做介绍,明末农民军首领,凶狠狡黠人称“八大王”,之后更是挺进四川,占据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实在是明末一位风云人物。
张献忠的沉银,来自他入川作战所得,末代蜀王朱至澍的府库是其一大来源。
蜀王是明朝最有钱的藩王,这个爵位从明初就开始传承,第一代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
嘉靖朝严嵩之子严世蕃曾经做过一个大明富豪榜,排名第一的就是当时的蜀王朱让栩。
明朝人陆釴在他的《病逸漫记》中说:“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
谭纶说:“蜀府之富,甲于天下。”
蜀王的富有是公认的,相比之下,万历年间才就封的福王朱常洵是暴发户,蜀王才是老资格富豪。
张献忠统三十万大军入川,在夔门击败了秦良玉,又用计绕过铜锣峡天险,智取下重庆,兵锋直指蜀王的驻地、四川的中心——成都。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张献忠攻下重庆后,已经自统大军毕竟成都,成都城内,大概还有三万军队。没有来得及到重庆上任的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带领总兵刘佳印、参将杨展,率领三千精兵正从川北驰援成都。
此外,四川其他各地,陆陆续续有一些地方部队和义军奉命或自发从各地赶到成都汇集,四川各地民众对张献忠素来没有好感,此时坚守成都的决心也非常坚决,颇有一番众志成城的气势。
如果此时蜀王朱至澍能散财招兵,巩固城防,不说能打败张献忠,坚守住成都一段时间还是很有希望的。
朱至澍的企图却不止于此。
当时崇祯已自缢,天下大乱,一国无主,朱至澍觉得自己作为宗室亲王,也能过一把皇帝瘾。
于是他召集文武官员开会,说不到三句,话锋一转,提到了自己想要出任监国,暂代国事。
主持重庆城防的四川巡按刘之渤大怒,当众怼了朱至澍一脸口水还不解气,直接冲出王府跳进了金水河。
刘之渤还是被救了上来,但他连续三天闭门谢客,城防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之后大家好不容易把刘之渤劝出山工作。这时需要招兵买马,加固城防,府库已空,不过有四川最大的财主蜀王在,大家觉得问题不大,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天下,蜀王拿点钱财出来犒赏军民,怎么想也是应该的。
谁知朱至澍给出的回答却让人无言以对,“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这简直是在耍赖皮了。
刘之渤厉声说道:“殿下!承运殿无人买得起,唯有张献忠是受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结果还是“蜀王终不悟”。蜀王都不肯出钱,其他人就更不愿意了,成都开始不断有人外逃。
张献忠进军需要时间,从五月初到七月底,拿钱的事还是没搞定,直到张献忠即将兵临城下了,蜀王才终于同意拿出钱财来招募士兵守城。
然而这时已经找不到什么人了,民众能逃的都逃了,朱至澍拿出一人50两白银的高额悬赏,才招募到一些人拿起刀枪登上城头,但这些人是来骗钱的,拿到赏金,一不注意就扔下刀枪逃的不知去向。
早知如此,早干什么去了呢?
八月初四,大西军兵抵重庆,明军人数少不敢出城野战,只能守城。张献忠使用农民军攻城的老办法“放迸法”,也就是挖地道埋火药,把城墙炸飞。
八月初九,月黑风高,张献忠一声令下,随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大截子城墙飞到了半空,火药威力之大,连城墙西北角的锦江楼也被炸飞,成都沦陷,已成事实。
城破以后,最倒霉的还是朱姓的宗室,士兵官员可以逃跑、可以投降,但农民军对宗室的态度是一网打尽,捕杀老朱家子孙,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或者是清兵,都是最喜欢干的事。
张献忠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蜀王一支,繁衍了260多年,人数在万人以上,加上家属,何止数万,经过张献忠的捕杀,基本从地球消失,就此宣告功能性灭绝。
至于朱至澍本人,早在城破当天,就带着家属投井自杀。
蜀王府历代积累下来的珍宝,自然也就落到了张献忠手中。
献忠在四川“江口沉银三千万两”,这是什么故事
张献忠,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
据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自幼家境贫寒,当过小贩,也当过兵,当兵时候挨了军杖,和长官发生了冲突触犯了军法,差点被砍了头。
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只有李自成、张献忠二人笑到了最后,这两个人年龄相近,经历也相似。起初,他俩并属同一股义军,但两人在起义征战过程中不断暗中较劲,不久因故分裂,李自成攻入黄河流域,张献忠则攻入长江流域。
在李自成率兵杀进北京的同时,张献忠也率军杀进了成都称帝,建国“大西”。
抗清英雄还是杀人魔王?
历史上的张献忠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有人说他是抗清英雄,也有人说他杀人魔王,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张献忠称帝初期,为了巩固政权,确实实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开科取士,免租,发展生产等,在这一时间段,张献忠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好领袖,虽然偶尔也有杀戮,也绝对和后来的杀人魔头沾不上边。那是什么让他变成了后来那样的一个屠夫了呢?
原来,在南明王朝建立后,不少的官绅起了动摇之心,想要投靠南明,于是他开始用血腥的手段镇压,要知道他是极度痛恨明朝的,当初攻下凤阳的时候,他不但掘了皇帝的祖坟,还把当地的富商也都杀得一干二净,如今他的部下想要投靠明朝?这当然不行!
于是,他的杀心越来越重,手段也越来越残忍。
据说在他称帝后期,部下报告粮草不足,他的第一个想法不是增加生产力,而是采用了最极端最恐怖的方式——杀百姓制作人粮。
张献忠杀人不但残忍,而且还花样繁多,他甚至做了一首“七杀诗”来证明他的杀人理论: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在短短的两年内,原本拥有百万人口的天府之国竟被他屠戮到只剩八万人口,后来清军进入四川,看到此等惨状,只能将湖广的人口迁到四川,以弥补在大屠杀中四川的人口损失,恢复四川的发展。
江口沉银3000万两?
除了杀人以外,张献忠劫掠的恶行更甚,劫掠对象不仅仅是地方的普通官绅,甚至于普通穷苦百姓都不放过。
张献忠入川之后,每到一处,几乎是挨家挨户的搜刮,劫取当地的富商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两,不仅如此,拿到钱之后,还要将人满门杀尽。行为之暴虐,前所未有,同时,他对于收敛来的钱财做了严格的控制,若部下私藏,动辄就是剥皮酷刑,全家斩首。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的财富都归张献忠一人了,据估算,张献忠至少拥有相当于当时四川五年GDP的财富!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二十四间屋内藏有各种奇珍异宝,令人目不暇接,据说崇祯皇帝在他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富,有历史学家估算,当时张献忠光藏银至少有3千万两。折合人民币大概30亿左右!
清军入关后,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被射杀,令人不解的是:
张献忠身亡后,他身前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所踪了,甚至没人能说明这笔财富是否真的存在过。因此,在这数百年间,围绕它的猜测和寻找也就从未停止过。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被迫撤出成都之前,曾在锦江上游筑堤,抽干下游的江水,在江底的泥沙中挖出数十米的深坑,将他在全川掠夺来的宝藏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填埋并决堤放水,将大坑冲平,并将现场所有部众全数杀死,并在江道其他流域凿沉战船,沉入少量金银,布下疑阵,自此后,除他本人外,无人知晓真正的宝藏所在。
不过也有说法称,当时张献忠陷入满清包围,同时内部也是暗流涌动,他知道自己早晚要死无葬身之所,于是想带领少数亲信将财宝运出,以后隐姓埋名做一个富商,张献忠要出川有两条路可走:
陆路,古人都说蜀道难,这条路崎岖难行,不便运输,而且早已被清军封锁,所以走水路南下无疑是他最佳的选择。
奈何在水上遇到明末大将杨展的阻击,杨展武状元出生,用火攻将张献忠打的屁滚尿流,几乎全军覆没,无奈只能将所有财宝就地沉入锦江。
此事也记载在杨展的幕僚所著书上,当时杨展未必不想打捞,只是当时清军已经入川,战争一触即发,人力物力方面杨展都无法给予足够支持,再者杨展身为明将,也知一人无力回天,现在打捞也只是将财富拱手送与清军,与其如此,不如就让这笔财富永沉江底吧。
无论流传的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全川之财宝沉于锦江之中,且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这无疑给后人寻宝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
屠夫张献忠“江口沉银”,是怎么回事
明末农民起义四起,张献忠在蜀形式不利,为自己预留了一条后路,那就是带领极少数亲信,把历年所积的财富运出四川,到两湖或江南一带隐姓埋名做个大富豪。
张献忠要出川,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北上的陆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蜀道。但这条路崎岖险峻,又有李自成部将占据保宁一带,并且大量金银十分笨重,不便运输;是故,南下的水路才是最佳选择。
在水路,他遭遇了参将杨展的火攻伏击,张献忠船被烧,“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张献忠率残部败回成都,他只得改走川北陆路。剩余的金银不便携带,为此,他招集大批工匠,在锦江上修筑了一条大堤,使得锦江断流。在断流的河道内,他下令挖了一些几丈深的洞穴,“将所余蜀府金银铸饼及瑶宝等物”沉入洞中并盖上土石。尔后,扒开大堤,锦江复流。如此一来,大量金银财宝都沉入江中。至于参与工程的匠人,悉数处死。张献忠的意思很明确,我带不走的,其他人也不要想得到。他把这种做法称为“锢金”。也就是说,不仅江口有张献忠沉银,成都的锦江,也有张献忠沉银。只是,江口沉银地点大体确切,锦江沉银却渺不可知。
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