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打油诗怎么写
儿童节
葵花朵朵向太阳,儿童个个如朝阳。
谁主沉浮写未来,谁建美好幸福邦。
若要人类不绝世,培育后代第一忙。
成龙成凤父母意,成人成才祖国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凤凰;
工农兵学商,皆须人做强;
体德智劳美,样样该向上。
善待下一代,快乐幸福长!
(一)
儿童节日今又来,孩们奖的乐开怀。
小舞跳的倍倍棒,能上中央电视台。
(二)
不知天热多少度,不管流过几回汗。
儿童节目真精彩,观众席上挤着看。
(E)
山外青山楼外楼,谁家小胖样样牛。
六一节上展身手,瞧他差点挤破头。
(四)
祖国花朵处处娇,观众席上呼声高。
小舞跳的化了眼,简直就像水上漂。
(五)
六一节上看儿重,又扮小鸭又扮熊。
那个小孩更可爱,扮了一个毛毛虫。
谁有关于欢度节日的儿童诗,急急急!
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古代诗人的儿童诗
端午假日刚过,儿童佳节又临。本不想写文,毕竟离儿童时代是愈来愈远。只缘读到如题的两句好诗,才有敲字的冲动。我也不必卖关子,直说罢,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春日览镜有感”。难道大宋朝就有儿童节,孩子们唱歌跳舞竞相欢度?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里的佳节泛指风和日丽的春天。但这十个字确实精炼地概括了儿童欢度节日的欣喜。今日如有记者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这两句诗做题目,可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至于现代有节日的儿童与古代无节日的儿童谁更快乐,就存疑吧。至少,从古代诗人们笔下的儿童生活来看,是充满乐趣的。
也是宋朝的诗人杨万里,是活法写景的高手。请看他写到儿童的名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采花扑蝶,也曾是吾辈儿时的游戏,天真烂漫,童趣可掬。追捕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地,隐身了。“无处寻”的,不仅是儿童眼中的蝶儿,也是诗人眼中的孩儿。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人初夏午睡起床,百无聊赖,芭蕉绿荫里闲看儿童劲道十足地在捕捉柳絮飞花。今日的孩子除了无穷大的作业,就是游戏电脑,亲近自然成了一种奢侈。借用白居易诗问一声现在的孩子,“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呢!
再看两首,颇有情趣: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代儿童的春秋大事,一是放风筝,二是斗蟋蟀。也是吾辈的甜蜜记忆。现在呢?“儿童散学归来迟,忙趁晚餐写作业。”“知有儿童玩电脑,三更游戏五更起。”好辛苦。风筝蟋蟀都不大想玩了。谁玩?公园的草坪广场上,放纸鸢的都是中老年;街道的里弄胡同里,挑促织的都是青壮年。
古代儿童的生活,虽然游玩快乐,却也要参加劳动。你看:“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杨万里:插秧歌)“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一堂真正的劳动课。
有一首打油诗,是嘲讽逃学的懒儿:“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这样的儿童,古代不多,因为读书有乐趣;现在更少,因为读书有负担:担心考不上试、毕不了业、留不了洋、找不到工、发不了财、当不了官…………
写到这里,好象把题目做反了,快打住。朗诵:儿童竞佳节,呼唤舞且歌!
六一儿童节的口号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口号”如下:
1、关爱每一个孩子,点燃梦想的火花。让孩子健康成长,建设美好未来。欢度六一儿童节,共享快乐时光。
2、爱护孩子,呵护明天。培养优秀人才,助力国家发展。美丽童年,幸福人生。
3、孩子们的节日,我们的责任。用心呵护孩子,开创美好未来。快乐儿童节,喜庆童年梦。真心关爱孩子,创造幸福生活。
4、让孩子充满阳光和快乐,尽情享受童年。栽下教育的种子,收获美好未来。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培养新时代好少年。
5、双手奉献爱心,用行动践行关爱。让爱在童年萌芽,在童年开花。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小手牵大手,快乐同行。
6、相信孩子的梦想,实现他们的追求。心中装满阳光,童年更美好。感恩儿童节,珍爱每一个阳光少年。
这些口号富有情感,带有正能量,寓意深刻。通过这些口号,我们呼吁所有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要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成长奉献爱心。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们,我们一直在他们身边,愿他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和美好的童年!
资料扩展:
1、口号
口号(英文:slogan),读音kǒuhào,汉语词语,指的是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也指口令、口头暗号,还指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相关例句有“人群高呼着口号,沿街而过”。
2、广告口号
广告口号,也叫广告语、广告主题句、广告中心词、广告中心用语、广告标语等。它是企业和团体为了加强受众对企业、商品或服务等的一贯印象,在广告中长期反复使用的一两句简明扼要的、口号性的、表现商品特性或企业理念的句子。它是基于企业长远的销售利益,向消费者传达长期不变的观念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