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旷野里微妙的光小说,《孕妇和牛》——普通人与文明的微妙联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庸,古龙小说里的经典词句
金庸的:
令狐冲:就算他真是正人君子,倘若想要杀我,我也不能甘心就戮,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卑鄙无耻的手段,也只好用上这么一点半点了。
洪七公:留个鸡腿给我
黄药师:是我杀的全天下的人都是你爹杀的
赵敏:看他对别的女人这样我不想活了
欧阳锋:我是谁
黄蓉:我早知道我们之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郭靖:“师父说他生平杀过二百三十一人,但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只要
不杀错一个好人,那就是问心无愧。瞧师父指斥裘千仞之时,何等神威凛凛。这裘千仞的武
功未必就在师父之下,只因邪不胜正,气势先就沮了。只要我将一身武功用于仗义为善,又
何须将功夫抛弃忘却?”
叮叮铛铛对石破天说:“天哥,你瞧那一对水鸟多幸福,如果你把雄鸟大死,只剩下雌鸟多孤单。”石破天道:“我以前在山里打鸟从不注意是雄是雌,你这么说,那我以后只打雌的,不打雄的。”
周伯通道:“做人甚么事都可胡来,但说话放屁,总须分得清清楚楚,可别让人听在耳里,不知道声音是上面出来的呢,还是来自下盘功夫。
黄容问:“靖哥哥,怎样才会生孩子,你知道么?”郭靖道:“我知道。”黄蓉道:“你倒说说看。”郭靖道:“人家结成夫妻,那就生孩子。”黄蓉道:“这个我也知道。为甚么结了夫妻就生孩子?”郭靖道:“那我可不知道啦,蓉儿,你说给我听。”黄蓉道:“我也说不上。我问过爹爹,他说孩子是从臂窝里钻出来的。”
殷素素:
“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古龙的:
何必多情?何必痴情?
花若多情,也早凋零。
人若多情,憔悴、憔悴……
人在天涯,何妨憔悴?
酒入金樽,何妨沉醉?
醉眼看别人成双成对,
也胜过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花木纵无情,迟早也凋零。
无情人,终有一日须憔悴。
人若无情,活着还有何滋味?
纵然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也总比无泪可流好几倍。
——古龙、丁情《边城刀声》每个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彷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彷徨中不做抉择,因为一旦有所抉择,就不会再彷徨,就会照选定的方向去行事。人就是这样,非要看到真相时,才会发现原本有那漏洞在眼前,以前却一点也看不到。
——古龙、申碎梅《白玉雕龙》越有趣的事越不能做得太多,否则就会变成很无趣了。很少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通常都比较有分量。老人的生命已不长,一个人应该享受到的事,他大多都已享受过。
现在他还能够享受的事已不多。
奇怪的是,越老的人越怕死。当一个人不肯承认他害怕的时候,也就是害怕得要命的时候。什么是为刀所役?刀即是人,人即是刀,人与刀不分,刀感受人的杀性,人禀赋了
刀的戾性,
人变成了刀的奴隶,刀变成了人的灵魂。
什么是役刀?
刀即是我,我仍是我。
刀是人手臂的延伸,是心中的意力而表现在外的实体,故而我心中要破坏那一样东西,破坏到什么程度,刀就可以为我成之。
人是刀的灵魂,刀是人的奴隶。
这两种意境代表了两个造诣的境界,高下自分,谁都可以看得出的,只是有一点不易为人所深知。
那就是人与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存在。
刀是凶器,人纵不凶,但是多少也会受到感染。
刀的本身虽是死的,但是它却能给握住它的人一种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也成为具体的感受,就像是一块烧红的铁,靠近它就会感受到热,握住它就会被烧得皮焦肉烂。天下最不可靠的话,就是女人口中的年龄。年青的时候,希望自己成熟一点,要多报个一两岁;等到她真正成熟时,却又怕自己太快老去,要少报一两岁;再过几年,她已经真正老去时少报的岁数更多了,直到她自己也弄不清楚自己是几岁了。骂人原是一件痛快的事,但是对方如果根本不作理会,这就变得非常无趣了。再见的意思往往也是最好不要再见。一个人的习惯往往是别人都知道,而自己却是唯一不知道的人。
——古龙、司马紫烟《圆月弯刀》
一个女孩子若是对一个男孩子有了感情,就算全世界的雾也掩饰不住。女孩子是种很奇怪的动物,就算她以前对你并没有真的感情,但她若已被你得到,她就是你的。江湖上混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是钉在墙上,一个钉子一个眼,永无更改。爱和恨最大的不同,是爱能使人憧憬未来,能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恨却只有使人想到过去那些痛若的往事。
——古龙《绝不低头》(枪战小说)已经得到爱的人,也总希望别人也得到幸福。人类的心理,有时的确奇妙得很,常常会有一种突来的感觉,预兆着一些自己心里最关怀的事,这是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这就是人类思想的弱点,在彷徨无计的时候,只要有一个想法接近事实,那么无论这想法是否下确,他都会固执地确信不疑。这就如同一个不会水的人落入水里,挣扎之际只要抓着任何一样东西,他就不管那东西是否救得他的性命,也会紧抓不放的。任何一个狂傲的人,他的嫉妒之心,绝对比常人强烈,永远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地方强过自己。
——古龙《苍穹神剑》这就是人性值得悲哀也值得赞美的地方,人们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对于所爱的人们,是永远无法忘怀的。一个男子汉不应该向任何一个人要求什么,除非你有足够的力量去报答人家。人们的喜恶,本是出于本性的直觉,而并非出于理智的判断,而喜恶之与恩仇,性质也是截然而异的,因为恩仇的判断全然是出于理智,这其中的关系,虽然微妙,却能解释。须知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压制,情感反会在不知不觉中奔发出来,等到自己发觉时,这种情感却早已将自己洪水般吞没。一个勇者与一个懦夫之间最大的差异,那便是勇者的勇气除了在必要的时候永远不会在平时显露,而懦夫的勇气却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候,反而消失了。很奇怪,惯于发令的人,却永远喜欢故意征求别人的意见,而却又让人永远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古艰难唯一死,难怪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生死之事置之度外的英雄豪杰,能够流传史册,名垂千古。现实生活与书中故事,是有着一段距离的,故事虽多美丽,但现实生活之中却尽多悲哀之事。她睁起眼,觉得有些寒冷,但又有些温暖,她抬起头——
她看到了他。
他感觉到她身躯的动弹,知道她醒了,他垂下头——
于是他也看到了她。
这一瞥的感觉是千古以来所有的词人墨客都费尽心机想吟咏出来,却又无法吟咏出来的。
因为世间还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字能描叙出这一瞥的微妙。
那是生疏的感情的成熟,分离的感情的投合,迷乱的感情的依归——
既像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突然发现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又像是浓雾中迷失的航船斗然找着了航行的方向。
——古龙《月异星邪》这就是人类潜在的卑劣性格,对别人的过失,远比自己看得清楚。世上有许多方法可以使人对自己生出好感,但毫无疑问的,金钱总是最容易生出效力的一种。
——古龙《湘妃剑》
每一件大事,表面看来,虽然轰轰烈烈,光明正大的,可是暗中,却不知有多少阴谋的勾当,****狡的诡计,辛酸的血泪,只是你若不深深地去体悟发掘,你便难以察觉。等待虽然令人心焦,但也是件非常美丽的事,没有着急的等待,又怎么会有相见的快乐?一个人在少年得意,未必是福,而少年时的折磨,却往往使得日后能有更大的成就。一块美玉,不经琢磨,不能成器,人之一生,何尝不是如此?世间有些东西,你若是去求,你就永远无法得到,但你若不去求,反而拒绝——至少装出拒绝的样子,那么你要求不到的东西,就可能送到你手里。人类的感情,往往会随着对象而变迁,一件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人身上,那么这件事在他俩心中造成的印象,也是迥然而异的。寡言者的说话,往往是扼要动人的。每个人都有往事,就像一宗财宝一样,只是财富可以散尽,而往事却谁也无法夺走,贫****者的往事,也有时会比富贵者的往事值得珍惜得多。有的人奋斗一生,终于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声名、地位与财富,但回首以前,做事却充满了卑****与痛苦;有的人碌碌终生,但等到年老将要死去时,却有许多甜蜜往事值得回忆,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较为幸福?黝黯的苍空中。仿佛正有两只眼睛,在默默地查看人间的善良与罪恶,一丝也不会错过。
它的赏与罚,虽然也许来得迟些,但你却永远不要希望当你种下一粒罪恶的种子后,会得到甜蜜的果实与花朵。星,是永远不会孤寂的,只是有些升起得早,有些升起得迟,有些会被云霾湮没,但终必还是会放射出它应有的光芒,自远古直到现在,自现在直到永远……
——古龙《孤星传》聪明的人和愚昧的人,在永恒的天地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你纵然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但又能得到什么,你难道能把你的骄傲与光荣带到死中去,你若是常常自傲于自己的聪明,不也是和一个守财的富翁吝啬地锁着自己的黄金一样吗?世间最快乐的,便是愚昧的人,因为他毋庸忍受聪明人常会感觉到的寂寞,而他纵然常被人愚弄,但他也不会因之失去什么,这正如愚弄别人的人其实也不曾得到什么一样。有四个最坏的父亲,却生出了四个最好的儿子,而另四个最好的母亲,却生出了四个最坏的女儿。
由简陋生出洁净,由寂寞生出理性,由折磨生出经验,由失败生出成功。这是最坏的父亲与最好的儿子。
由成功生出骄傲,由经验生出****宄,由富贵生出侈淫,由亲密生出轻蔑。这却是最好的母亲与最坏的女儿。越容易的事越难被人发现,越简单的道理就越发令人想不通,有些聪明的贼做了坏事,被人追赶,就会利用人类的这个弱点,就近躲在最明显,却又是最不会惹人注意的地方,让人花了无数气力,转了许多圈子,甚至追到数里之外,却想不到贼人躲在自己家里的大门背后!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物,但你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心情去看,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与事,都是浪浪相推、生生不息,永远没有一个人能将这浪浪相推,生生不息的人与事全部了然,就像自古以来,永无一人能全部了解天地间的奥秘一样。
——古龙《失魂引》人间之事,往往就是如此,尤其两情相悦之人,往往因着一件巧合,而能永偕白首,也可能因着另一件巧合而劳燕纷飞,而这种事,在人世间,又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一个人的成就,是决不能以他外表的一切来衡量的。当一个女子深深陷入爱中的时候,她将会蔑视人世间一切礼教、规范,甚至道德,因为她除了对方的爱之外,人世间的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无足轻重的。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当他们的敌人越镇定时,他们自己就越不镇定。女人就是如此,当她们知道自己失败时,就会乖乖接受男人保护,撒娇、斗气、逞强,这些都不会再现了。人们对于自己的错误,远比对别人的过失容易宽恕。女孩子永是这样,永远无法正正经经地完成一件事,也许她们开头时是正经的,但到了最后,一笑,一闹,就虎头蛇尾了。宽恕,对于一个自知犯错的人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须知人类都有一种喜欢别人注意的天性,有些成名人物故意作出避世姿态,还不是藉此标榜自己的身份吗?
当然,有些遭遇了很大打击和挫折,或是真正看破世情的,自不作此论。世界无论如何神秘的事总有一个人能够解释的,只是谁也不知此人是谁罢了。
——古龙《游侠录》有些人一生中,兢兢业业,行事处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努力向善,从不敢出半分差错,但只要偶尔一失足,在人们眼中便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而另些人平生无所不为,无恶不做,却偏偏在一个适当的机会中,恰巧做了一件好事,便使得人们对他以往的过错,都宽恕谅解了。
你说这世间事,可公平么?拾巨金于旷野,遇艳妇于密室,闻仇人于垂危,这些都是良心的大好试金之石,今日世上恶人之多,便是因为人们在做出恶行之时,但求人所不知,而不问良心是否有愧。人生之路,是崎岖、蜿蜒,而漫长的,爬得越高的人,寂寞就越重,直到他爬上了巅峰,也许他才会发现巅峰上所有的,除了黄金色的声名荣誉,银白色的成功滋味外,便只有灰黑色的寂寞。他无视成败,蔑视死亡,更看不起世上的虚名与财富,可是他却无法逃避隐藏在自己心底深处的情感。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他有锋利的长剑,纵横天下,却斩不断心里的情丝。
这是大仁大勇者心中的秘密,这是大智大慧者心中的弱点,只是,他那闪亮的地位与声名,已闪花了别人的眼睛,使别人看不到这些。
世上,永远没有人会同情他生命中的寂寞,会怜悯他爱情上的不幸,因为所有人对他的情感,只有敬仰、羡慕,或是妒忌、怀恨。武林中的道义,只不过是少数人的专用品而已,若有十个武林英雄认为你是恶人,那么你便注定成为一个恶人,因为你无论做什么事,你都是错的。自古的英雄,虽然都已化做枯骨,但直到今日,他们还不都是活在人们的心里!他们生前也许会很寂寞,但死后却永远不会寂寞的。世界之大,万物之奇,本就不是一个人智力所能蠡测,要想什么事都知道的人,往往会什么事也不知道。人的生命,本就是一件神奇的事,生命的逝去与成长,往往并不是取决于生死之间,“生”并未见得是最最可贵,“死”,也未见得是最最可怕,死去的人,有时比生者更使人忆念与尊敬,但生命本身的价值,却绝对是平等的,谁也没有权利认为自己的生命远比别人可贵。世界万物,最最离奇,富人偏多贪鄙,智者多痴脾,刚者易折,溺者善泳,红颜每多薄命,英雄必定多情,多病者必定多愈,不病者一病难起,这便是造化的弄人。死亡,你虽是千古以来最可怕之事,但你又有什么值得骄傲!财富一物,在不同的人们眼中,便有不同的价值,有人视金钱如粪土,有人却是锱铢必较。
——古龙《护花铃》多情人隐藏情感,远远要比无情人隐藏冷酷困难得多。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你看阳光多么公平,照着你,照着我,照着高大的树木,也照着地上的落花,既不分贵****贫富,也不计较利害得失。若是人们也能和阳光一样公正,我想这世上一定会太平得多了。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自就更高。语不惊人,不如不说;人不快活,死了算了。凡是武林之人,最最珍贵之物,便是自己的独得之秘、不传武功,纵然亲如父母兄弟,也未必泄露。辣酒以待饮客,苦酒以待豪客,甘酒以待病客,浊酒以待俗客。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要知世上绝无一人能够完全“无畏”,只是有些人将“生”之一字,远较“义”之一字看得轻些。
——古龙《彩环曲》为别人的事而残伤自己的肢体,纵然是报恩,这种人也是值得受人尊敬的。这就是人类的通病,在一个人自觉渺小生出自卑的时候,他的心情就会分外敏感,受不得一丝刺激,若他心中坦然,他就会知道人家这句话根本不是问他,更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非自己完全脱身事外时,才会考虑别人。人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有的接受着,根本不希冀反抗。而另一些人却企图逃避,不成时,便奋然反抗。
当然,这反抗的结果不是逃却了死亡,便是加速了死亡,而其中往往绝大多数都属于后者。
《孕妇和牛》——普通人与文明的微妙联系
《孕妇和牛》是铁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一,也是她早期的作品。
最开始读到这篇小说是在高中时期,只觉“淡”,讲的是人和牛的故事。挺新鲜,就像汪曾祺说的,写孕妇的作品不多见,更别说孕妇和牛一起写了,在题材上,这篇小说即便是放到现在,也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
再看此篇已是数年以后,感觉略有不同,渐渐读出一些清晰的东西来了。之前的“淡”慢慢变成了背景,色调。小说自发表至今应该有至少二十年的“接受”期了,各类解读纷繁多样,但总体不脱“向往”二字,这是汪曾祺给出的思路。今天重读,自当有新的想法才是。
小说不讲故事,不重情节,整个叙述是散文式的,这一点很明显,难怪有人说它是“诗性”很浓的。
一人一牛在原野上行走。先是在开阔的地方:
节气已过霜降,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她的肚子已经很明显地隆起,把碎花薄棉袄的前襟支起来老高。这使她的行走带出了一种气势,像个雄赳赳的将军。
在这样的地方行走,人也是自在的,显得无拘无束,一人一牛,就这么走着,有一些距离,谁也不碍着谁。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状态,那种原发性的状态。这时的孕妇和牛,是最真的。
然后,再往前走就遇到了“白色的牌楼”:
远处已经出现了那座白色的牌楼。穿过牌楼,家就不远了。四下里是如此的旷达,那气派、堂皇的汉白玉牌楼宛若从天而降,突然矗立在大地上,让人毫无准备。即使对这牌楼望了一辈子的老人,每逢看见这蓝天下这耀眼的存在,仍不免有种突然的感觉。
主人公本是“山里人”,因出落“俊得少有”而被平原的人家相中,成为了平原上的人。这促成了她与“白色的牌楼”的相遇。
这地盘本是清朝一个王爷的坟茔,王爷的陵墓就在村北,那白花花的大牌楼就属于那个王爷。
意思是说,这地方是“风水宝地”。它跟山里完全不同。
孕妇站在坑边,望着坑底那些阴沉的青砖想着,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呵。这大坑愿本也是富贵的象征,里边的宝贝虽已被盗贼劫空,可它毕竟盛过宝贝。这坑、这牌楼保佑了这地方的富庶,这就是风水。
在这里,“风水”不是某种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具体的东西,就是“这坑”“这牌楼”。中国人讲究风水,建筑选址,要看方位,感受大地的气脉,这是经验,更是传统。如今,社会变迁,古老的那一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看风水”的习俗依然留在人们的骨子里,至少,老一辈的人十分重视,而后来者也多存敬畏之心。
再然后,这位孕妇做了一件出人意料,也可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事——
当原野重又变得寂静如初,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请教那些名称的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描龙绣凤、扎花纳底子都不怵,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越看那些字就越不像字,好比一团叫不出名称的东西。于是她把眼睛挪开,去看远处的天空和大山,去看辽阔的平原上偶尔的一棵小树,去看奔腾在空中的云彩,去看围绕着牌楼盘旋的寒鸦。它们分散着她的注意,又集中着她的精力,使她终于收回眼光,定住了神。她再次端详碑上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
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人,却在做着“仓颉造字”的大业(虽然她只是将它们歪歪斜斜地描摹下来),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你大概会隐约联想起《说文解字·序》中的一段话: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再来看看描下的文字: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忠敬诚直…”这正是儒家对中国人德性的阐发。孕妇虽不认识这些字,但却有一句让人难忘的评价:
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他不知道“字”是什么,但却这这样一种判断,难道是天然的直觉?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不是鞋底子不是花绷子,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她似乎才真地俊秀起来,她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这种“资格”意味着什么呢?作者没有明说,但从字里行间,可读出孕妇对“字”的崇敬,近乎一种信仰。
分析到这里,这篇小说就清晰起来了。可否这样理解:孕妇代表的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大字不识一个,而那头牛则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碑上的文字则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文”,既是文字之文,亦是文化之文,又是文明之文。孕妇和牛都怀着自己的孩子,这未出世的孩子是否暗示这一种延续?写下的十七个字是来自儒家的传统,正是借着这样的传统,孕妇和牛得以在那个地方安心地生活下去: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所以,小说其实写的是一个普通人与文明之间微妙的联系。文明并不是“高大上”的东西,它就是那些小小细节。
当然,铁凝本人肯定不会想得这么深,这些解读是依文本而来的,是另一种思路。其实,总结起来,《孕妇和牛》写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说它表达了某种“和谐”也无不可,这是铁凝早期小说的普遍关注点,这样说来,那篇《哦,香雪》也在其列,这类小说与日常生活距离较远。
铁凝的小说大概源自沈从文、汪曾祺那一派,是乡土的,但与沈、汪的“野性”不同,她的小说更多了几分女性的柔和。《玫瑰门》的出现似乎表明铁凝突破这种“柔和”的决心,可惜那部作品却抛掉了早期的那种风格,而选择直面生活的丑陋和血污,难免有点“非铁凝”的意思。期待她跟更好的作品。
作品原文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节气已过霜降,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她的肚子已经很明显地隆起,把碎花薄棉袄的前襟支起来老高。这使她的行走带出了一种气势,像个雄赳赳的将军。
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牛却是黄色的。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好似正和远处的熟人打着亲热的招呼:“嘿!”
远处没有别人,黑只好独自响应孕妇这恼,它忙着又啃两口,才溜出麦地,拐上了正道。
远处已经出现了那座白色的牌楼。穿过牌楼,家就不远了。四下里是如此的旷达,那气派、堂皇的汉白玉牌楼宛若从天而降,突然矗立在大地上,让人毫无准备。即使对这牌楼望了一辈子的老人,每逢看见这蓝天下这耀眼的存在,仍不免有种突然的感觉。
孕妇遥望着牌楼,心想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啊。每回见到牌楼,孕妇都不免感叹她的出嫁。
孕妇的娘家在山里,山里的日子不如山前的平原。可孕妇长得俊。俊就是财富,俊就叫人觉得日子有奔头儿。孕妇的爹娘供不起闺女上学,却也不叫她做粗活儿,什么好吃的都尽着她,仿佛在武装一个能献得出手的宝贝。他们一心一意要送这宝贝出山,到富裕的平原去见他们终生也见不着的世面。
孕妇终于嫁到了山前。她的婆婆自豪地给她讲解这里的好风水:这地盘本是清朝一个王爷的坟茔,王爷的陵墓就在村北,那白花花的大牌楼就属于那个王爷。孕妇并不知王爷是多大的官,也不知道清朝距离今天有多么远,可她见过了坟墓和牌楼。墓早已被盗,只剩了一个盆样的大坑,坑里是疯长的荒草和碎砖烂瓦。孕妇站在坑边,望着坑底那些阴沉的青砖想着,多亏我嫁到了这儿呵。这大坑愿本也是富贵的象征,里边的宝贝虽已被盗贼劫空,可它毕竟盛过宝贝。这坑、这牌楼保佑了这地方的富庶,这就是风水。
孕妇在这风水宝地过着舒心的日子,人更俊了。没有村人敢耻笑她那生硬的山里口音。公婆和丈夫待她很好,丈夫常说,为了媳妇,什么钱多他就干什么。如今的城市需要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农闲时丈夫就随建筑队进城做工。婆婆搬过来与孕妇就伴儿,净给她沏红糖水喝。红糖水把孕妇的嘴唇弄得湿漉漉地红,人就异常地新鲜。婆婆逢人便夸儿媳:“俊得少有!”
孕妇怀孕了,越发显得娇贵,越发任性地愿意出去走走。她爱赶集,不是为了买什么,而是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各自怀着一个小生命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一块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孕妇从不骑黑,走快走慢也由着黑的性儿。初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孕妇走着想着,只觉的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着长声,把专心走路的黑弄得挺惊愕。黑停下来,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而孕妇早已走到它前头去了,四周空无一人。黑直着脖子笨拙而又急忙地往前赶,却发现孕妇又落在了它的身后。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像往常一样,孕妇从集上空手而归,伙同着黑慢慢走近了那牌楼,太阳的光芒渐渐柔和下来,涂抹着孕妇有些浮仲的脸,涂抹着她那蒙着一层小汗珠的鼻尖,她的鼻子看上去很晶莹。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每当她看见在地上跑跳着的孩子,就觉出身上累。这累源于她那沉重的肚子,她觉得实在是这肚子跟她一起受了累,或者,干脆就是肚里的孩子在受累,她双手托住肚子直奔躺在路边的那块石碑,好让这肚子歇歇。孕妇在石碑上坐下,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巨大的石碑也属于那个王爷,从前被同样巨大的石龟驮在背上,与那白色的牌楼遥相呼应。后来这石碑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到了。孕妇听婆婆说过,那些年轻人也曾经想推倒那堂皇的牌楼,推不动,就合计着用炸药。婆婆的爹率领着村人给那些青年下了跪,牌楼保住了。那石碑却再也没有立起来。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边边沿沿让屁股们磨得很光滑。碑上刻着一些文字,字很大,个个如同海碗。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只念了三年小学。于是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海碗大的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没想过是否坐在了字上。那么,缘故还是出自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那些放学的孩子。那些孩子是与字有关联的,孕妇莫名的不敢小视他们。小视了他们,仿佛就小视了她现时的肚子。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她的孩子无疑要识很多字,她的孩子无疑要问她许多问题,就像她从小老是在她的母亲跟前问这问那。若是她领着孩子赶集(孕妇对领着孩子赶集有着近乎狂热的向往),她的孩子无疑也要看见这石碑的,她的孩子也会问起这碑上的字,就像从前她问她的丈夫。她不能够对孩子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她的孩子。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这时的孕妇,心中惴惴的,仿佛肚里的孩子已经出来逼她了。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孕妇和石碑,各自按照辈分和她打着招呼。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觉得这等待持续了很久,她就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崇的事。
当原野重又变得寂静如初,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请教那些名称的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描龙绣凤、扎花纳底子都不怵,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越看那些字就越不像字,好比一团叫不出名称的东西。于是她把眼睛挪开,去看远处的天空和大山,去看辽阔的平原上偶尔的一棵小树,去看奔腾在空中的云彩,去看围绕着牌楼盘旋的寒鸦。它们分散着她的注意,又集中着她的精力,使她终于收回眼光,定住了神。她再次端详碑上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
有了这第一笔,就什么都不能阻挡孕妇的书写和描画了。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虽然她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她却懂得那一定是些很好的意思。因为字们个个都很俊——她想到了通常人们对她的形容。这想法似乎把她自己和那些字联得更紧了一点儿,使她心中充满着羞涩的欣喜。她愿意用俊来形容慢慢出现在她笔下的这些字,这些字又叫她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那过于努力的描画使她出了很多的汗,汗浸湿了她的袄领,汗珠又顺着袄领跌进她的胸脯。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这活儿好像使尽了她毕生的聪慧毕生的力。
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孕妇认真地数了又数,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字: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不是鞋底子不是花绷子,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她似乎才真地俊秀起来,她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那是她提前的准备,她要给她的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她的孩子必将在与俊秀的字们打交道中成长,她的孩子对她也必有许多的愿望,她也要像孩子愿望的那样,美好地成长。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为了她的孩子,她找到了一块石碑,那才是心中的好风水。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在碑楼的那一边,她那村庄的上空已经升起了炊烟。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她的手禁不住去抚摸黑那沉笨的肚子。想到黑的临产期也快到了,黑的孩子说不定会和她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黑站了起来。
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就拿脸蹭着她的手作为回报。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互相检阅着,又好比两位检阅着平原的将军。天黑下去,牌楼固执地泛着模糊的白光,孕妇和黑已将它丢在了身后。她检阅着平原、星空,她检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还有嘈杂的集市,怀孕的母牛,陌生而俊秀的大字,她未来的婴儿,那婴儿的未来……她觉得样样都不可缺少,或者,她一生需要的不过是这几样了。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纯美小说是什么
作者介绍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白栅栏》、《甜橙树》、《追随永恒》、《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15种。主要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等。主编《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选》、《五十年中国小说选》、《现代名篇导读》、《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等。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等。
根鸟/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当山风将根鸟吹醒时,他看到那些白色的鹰仍在空中飞翔着。他让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将脸埋在百合花丛中,号啕大哭……
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这是一部迷人的、梦幻般的小说,它让人在梦幻中游走,在真实中体验人性。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103560&;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细米/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本书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文艺作品荣誉奖。
少年细米生来就是一个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表妹红藕两小无猜,一同长大,日子如清水一般自然流淌。然而,有那么一天,大河上飘来一叶巨大的白帆,自帆下飘来了一群仿佛来自天国的女孩儿。这些从苏州城里来这里插队的女知青,给平静的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迷人的气息,而其中的梅纹姑娘以她纯净而温柔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使细米这个桀骜不驯的乡野之子步入新的成长历程。
小说深谙人情与人性的微妙,写就了一段可以与日月同在的情感故事,以优雅的笔调完成了一个少年的心灵雕塑。安宁的村落、寂静的麦田、旋转的风车、河里的小船、各色的鸽子、雪白的芦花、袅袅的炊烟,与四季优美的乡村风景一道,参加了这个东方少年的成长加冕礼。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282533&;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感动/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春季强力推出的一套名家经典图书,本系列包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沉淀多年的6部辉煌巨作,它们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书名:《青铜葵花》、《野风车》、《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
本书为其中一册,包括“麦场主”曹文轩;“麦田”里的“悦”读;“麦粒”们的BBS。
摘自http://www.joyo.com
野风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一片旷野,没有树林,没有村庄,没有行人,只有这么一架孤独傲慢的风车。
现在,这架风车的主人是二疤眼子和他的父亲。
本书收录中短篇小说15篇,是作者从多年创作的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
它们都是受到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来自苏州城的女孩之间清纯无邪却又有点微妙的情感、一个渴望幸福的男孩以为自己剥夺了别人的幸福而陷入无边的内疚、几个孩子刚走进一座木屋时雪崩发生了……作品清新纯美,格调高雅,故事精致而富有智慧,对少男少女的心灵挖掘细致而深入。
本书收录的作品曾分别获得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海峡两岸少年小说征文优等奖、台湾《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读物奖、台湾“好书大家读”短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北京市优秀文学作品奖等奖项,其中《蓝花》、《甜橙树》更是赢得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094199&;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红瓦黑瓦/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风吹着那封信,发出清脆而单调的纸响。后来,我将它丢入大河。它随着流水,一闪一闪地去了……在我的身后,是红瓦房和黑瓦房,是永远的红瓦房和永远的黑瓦房。
本书是作者根据他的40余万字的长篇力作《红瓦》(该书曾获国家图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提炼创作而成的一部少年长篇小说,从小说反映的内容和生活来看,可以视为《草房子》的续篇。小说以油麻地为背景,从一个中学生的视角诗意地描写了往昔乡村生活的淳厚风情,细腻地记录了少男少女由少不经事而逐渐明白人生的成长历程。
全书情节起落跌宕、震撼人心,关怀与情意荡漾在字里行间。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169970&;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青铜葵花/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
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力作。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171318&;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山羊不吃天堂草(修订本)/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
至今,明子对这座城市还是没有一点熟悉的感觉。他觉得这个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遥远的,陌生的,永不可到达的。城市对他来说,是永不可解释、永不可捉摸的,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这是一部生动易读而又耐人寻味的长篇少年小说。
一群饥饿的羊,面对一片长得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若干天后,竟一只只壮烈地倒毙。由于生活所近,小说主人公不得不远离故土,跟随“师傅”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谋生,但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走进那个世界……作品透过生活的艰辛、世态的炎凉,刻画了主人公心路的坎坷以及他们优劣并存的所作所为,然而,整部作品回荡的却是歌颂道德和正义的昂扬旋律,高奏的是人格力量最终胜利的铿锵乐意。
小说文笔酣畅、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极具立体感;尤其是作品将人生、生命、命运、哲理、象征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巧妙地糅合为一体,使作品既深刻厚重,又富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摘自http://www.joyo.com/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103561&;ref=SR&uid=waa7pmmfl7gag55wmwss7sw79
草房子
《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草房子》的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政治运动旺盛的时期。但《草房子》却没有牵扯上政治色彩,片中也没有任何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情节。它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现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从某种角度说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童年的回忆。不同的是《草房子》的主角年纪更小,在他眼中的世界当然更单纯也更美丽——虽然他见到的都是不幸。其实影片反映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团体间的感情、老师之间的感情。片中也有一段爱情,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但他们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女方父亲的嫌贫爱富(仅是一个方面),也不是主人公的“误事”(也仅是一个偶然),说到底是没有“缘分”,而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政治的因素。
《草房子》属极少的例外,尽管它被划入“儿童片”,但常见的“儿童片”往往也是说教的代理品,从这一点来说《草房子》是非常难得的。它的故事中几乎看不到丝毫的道德说教。本片中“时间”的概念是停滞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带点浪漫,带点伤感,带点温情的故事。全片的主格调应该说是比较哀伤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幸,但其表现过程却又非常凄美,恰似江南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摘自http://www.joyo.com
旷野里微妙的光小说和《孕妇和牛》——普通人与文明的微妙联系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