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泥鳅养殖技术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养殖技术方法介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泥鳅鱼的养殖技术是什么
泥鳅养殖成本低,目前来说人工泥鳅鱼的养殖技术前景可观,是比较好的商机。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泥鳅鱼的养自己技术,欢迎阅读。
泥鳅鱼养殖池塘建造
选择向阳、进排水方便,含腐殖质适中的粘质土壤池塘,面积30~100平方米左右,水深40~50厘米左右即可。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软泥。池壁要夯实并高出水面30~40厘米,比地面高20~25厘米以上。在池内近出水口处设一个占池面积5%~10%的鱼溜***集中鱼的地方***,鱼溜比池底低20~30厘米。进水口要高于水面15~25厘米左右。进出水口须设有拦鱼网。
泥鳅鱼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先常规清塘。每100平方米水面撒8~10公斤生石灰,2~3天后加水。1周后排干,然后放进新水,水深20~30厘米。再施沼液,每100平方米约5000公斤,培肥池水。
泥鳅鱼养殖管理
鱼种放养数量视技术而定,每平方米水面放体长3厘米左右的鱼种50~350尾,3~5厘米的鱼种放50~100尾。养商品泥鳅可施肥***沼液、腐熟猪粪及家禽粪便等***培育天然饵料,施肥量视天气和水色而定***透明度20~30厘米***。当透明度降低,泥鳅不断浮出水面呼吸空气,应停止施肥,减少投饵并加注新水。养商品泥鳅除施肥外,还应投喂饵料,常规鱼用饲料均可作饵料。鱼种刚下池时,每天傍晚投喂1次,以后逐步改为白天投饵,上午8时、下午2~3时各投1次。日投量约占鱼体重2%~8%,视水温和摄食情况增减。饵料投放在食台上或竹篮内,把篮沉到水底,鱼吃完后提出篮子。
泥鳅鱼的病害防治
1、烂鳍病***赤鳍病***主要流行于夏季。背鳍附近表皮脱落,肌肉腐烂。用10~50ppm的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5天。或者用10ppm的四环素溶液浸洗24小时,小鱼池可全池浸洗12小时后换水。2、列印病流行于7~8月。尾部两侧有红斑。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使池水浓度为1ppm或五倍子全池用药,池水浓度为2~4ppm。3、车轮虫病流行于5~8月。病鱼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大量死亡。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为30ppm。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ppm。
泥鳅鱼几种养殖方式
池塘混养即和其它鱼类混养。如和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等混养。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清塘,消毒、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优点是:不需专门给泥鳅投喂较多饵料,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故这种养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大力推广。
坑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稻田养殖我国南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1***稻田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以防泥鳅逃逸。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
***2***放养与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以防逃跑。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即使万一需要使用,也应分批下药,且喷头朝上,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剂。双季晚稻栽种时,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机械损伤泥鳅。
养殖泥鳅投资小,无风险,见效快,效益高。而且雌鳅的怀卵量回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加,可见养殖泥鳅所获得的效益的相当可观的。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介绍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1.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泥鳅养殖技术和泥鳅养殖技术方法介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