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基德级驱逐舰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基德级驱逐舰有哪些作战经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基德级驱逐舰的结构
“基德”级驱逐舰具有“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某些外形特征,同时还混合了“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的作战系统。作为一种多用途战舰,“基德”级驱逐舰可以同时应付来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攻击。
“基德”级的舰体与动力系统基本设计与斯普鲁恩斯级舰相同,其动力系统的设计都是为了应付常规战争,而不仅仅是反潜战斗,但“基德”级在舰体侧舷与若干重要部位增加“凯夫拉”或铝质装甲,因此排水量比斯普鲁恩斯级舰大。基德级与斯普鲁恩斯级舰最主要的区别在作战装备,舍弃了斯普鲁恩斯级舰以反潜为主的战系与武装配置,代之以类似“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战斗系统与防空武装,最主要的武器为两具mk-26双臂防空导弹发射器。由于以防空为主要任务,“基德”级便未装备“斯普鲁恩斯”级舰的sqr-19拖曳数组声纳以及mk-112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船楼前方的mk-26弹舱容量较舰尾的mk-26小,因为原先预定在舰首安装mk-71型203毫米舰炮,但后来遭到取消,仍沿用美国海军制式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舰尾的mk-26可装填16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使该级舰仍然具备相当的中长程反潜能力。
由于身为一种外销型舰艇,最初“基德”级的装备较为简陋,武器包括舰首一门mk-45舰炮、两组mk-26双臂导弹发射器、两具三联装mk-32鱼雷发射器以及两架反潜直升机,主要侦测装备则为一具sps-48c3d对空搜索雷达以及两具用于导引标准防空导弹的spg-51d照明雷达,舰上的作战系统则为美国海军最早的计算机化战斗系统──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avytacticdatasystem,ntds)。
基德级驱逐舰有哪些作战经历
“基德”级一度是美国海军战力最强大均衡的驱逐舰,服役期间曾陆续充实装备并提升性能。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一代“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大量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没有宙斯盾系统的“基德”级随后在1998至1999年陆续提前除役封存。
一般舰船在此后就意味着命运的终结,但“基德”级却是接二连三的交好运,最终竟然“枯木开花”、再次启封。
在1998年10月,希腊与美国展开交涉,试图以“租购”方式取得四艘“基德”级,但最终由于美国不肯出售标准sm-2防空导弹而告吹;随后美国又向澳大利亚推销基德级,但澳大利亚海军正将力量集中在本国新一代sea-4000防空舰艇计划上,对“基德”级一点也不感冒。
台湾原先一直想租借退役封存的“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反舰能力日益飚升,台湾海军舰艇应对空中威胁的能力越来越成问题,偏偏“斯普鲁恩斯”原型级无法使用“标准”防空导弹,如果进行改装,成本、风险都相当大,加之美国一直在此问题上不肯松口,因此台湾转而采购使用相同舰体但具备“标准”防空导弹系统的“基德”级。
2001年美国对台军售清单上,“基德”级赫然出现在列,并获得美国批准,“基德”级的采购案被台湾海军称为“光华七号”,使原本已经退役的它在台湾声名大噪。
但是对于台湾海军而言,美国并未同意出售台湾这波军购的首要目标──“阿利·伯克”级,较老旧且战力相对较低的“基德”级似乎只是用来折冲的替代品;而且“基德”级与阿利·伯克级皆为为远洋舰艇,势将冲击台湾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台湾政坛意识型态对立日趋强烈,故是否要购入“基德”级,曾引发台湾内部不小的争议。
经过种种波折,包括中间台湾当局为了减轻在野党的批评,不得不以减少相关导弹采购数量等手段压低交易总价,“基德”级的预算总算在2003年5月30日通过,在2004年年度预算中执行,随后海军也与美国签署了军售发价书,此案终于“大功告成”。
军购内容包括四艘基德级、248枚标准sm-2mrblock3a防空导弹、32枚鱼叉-ii反舰导弹以及所有训练、维修、备用零组件等。
2003年中旬,美国vse公司击败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获得了四艘“基德”级驱逐舰启封、整修、改良并训练台湾海军接舰人员的合同,总值达810万美元。
合约中四艘“基德”级都将在美国东岸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造船厂进行启封与改良工程。
2003年8月,第一艘“基德”级从原封存地点费城拖至查尔斯顿船厂,并在同月25日展开船体检查,其余三艘也在2003至2004年年底拖至该厂;至于舰上系统的ntu改良工程则在2003年7月便已展开,包括加装link-16三军通用数据链,以及将舰首sqs-53a声纳升级为sqs-53d。
不过该舰的电子装备是20世纪80年代水平,不仅略嫌老旧过时,维修起来也颇教人头疼,台湾未来可能考虑以功能强大且易于维护升级的民间组件来取代。在2003年9月,台湾先遣支队人员抵达查尔斯顿造船厂开始接收基德级的相关工作。
在2005年1月26日,竟发生一名“基德”级接舰官兵在舱房内上吊自杀,因而抖出有台军高级军官管教不当、过度指派工作给属下,导致全舰人员压力过大、士气低迷的丑闻。
2005年台湾立法院第六会期通过今后海军舰艇需以台湾的人名或地名命名,因此台湾海军在2005年10月25日宣布变更“基德”级的命名,改为海军重要军港,首舰取“基德”级首字谐音而更名为基隆号(1801),后续三舰依序为“苏澳”、“左营”与“马公”。
在2005年8月,“基隆”号与“苏澳”号已经完成启封作业与训练阶段,开始进行各项战备训练,舰上各武器系统进行了实弹射击或模拟射击。历经一年八个月紧锣密鼓的启封工程并接受美海军的训练及签证后,台湾海军的接舰人员在一年8个月内通过美方的测评与检验。
“基隆”号与“苏澳”号在2005年11月中旬自美启航,在抵达关岛前,悬挂的是美国国旗,台湾官兵也只穿工作服。
12月抵达台湾,将于2006年一月于苏澳军港举行成军典礼。后两艘“左营”号与“马公”号则分别于2005年1月与4月展开启封训练,2006年中旬进行作战测试评估,预计于2007年成军。
基德级驱逐舰的性能
基德级驱逐舰基本性能标准排水量6950吨满载排水量9574吨全长171.7米全宽16.8米吃水9.1米最大航速33节续航力6000海里(20节)动力4台通用动力
LM2500-30型燃气轮机
两轴86000马力人员编制军官24人、士兵322人
基德级驱逐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基德级驱逐舰有哪些作战经历、基德级驱逐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