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月清明诗句
1.描写四月的佳句和诗句
送陈章甫李颀(唐)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题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关于四月份的诗句关于四月份的诗句有:
1、《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解析:还没感受够春的美好,不知不觉中已至四月,又到了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正当我埋怨春光易逝,韵华难觅之际,忽地看到一片粉红的桃花,如云霞般灿烂。哦,春天,这淘气的小精灵,原来他在跟我玩藏猫猫的游戏呢,顿觉心情大好。
2、《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解析:一年之际在于春。细雨如烟,情意绵绵,山原如黛,草木葱茏,白水茫茫,连天一色。这大好的时节,谁也不愿意闲着,在杜鹃鸟一声声热心地催促下,乡农们刚采摘肥美的桑叶喂完春蚕,又到农田里去忙着插秧。
3、《梅雨》
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解析:四月的南京,黄梅已经成熟,一个个都是那么晶莹剔透。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山上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消散,所有的景物好像在梦幻中一样。山脚下,一江春水盈野,好一派烟波浩渺的景象,那江水中回旋一个个旋涡,该不是蛟龙嬉戏时激起的吧?
4、《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
唐·刘长卿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解析:大概是因为深涧地势偏低,春风也格外偏爱的缘故吧,人间已是四月天,而这里满树桃花开得依然灿烂。多美的景色,却没人传信,没人知晓,无人前来欣赏,桃花虽千娇百媚,也只能白白开放在幽静的树林。
5、《谢池春·残寒销尽》
宋·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解析:清明后,一场蒙蒙的小雨,涤荡了冬日的残寒。落红飘落在花间的小径,微风激荡起层层涟漪,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令人感到浓似醇酒。
6、《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解析:清雨刚停,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对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平日里讨嫌的柳絮杨花早已不见,只有葵花执著的朝着太阳在开放。
3.描写四月的佳句和诗句送陈章甫
李颀(唐)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4.描写四月的诗句有哪些1、四月,依旧携一丝清冷。
风起,柳絮飞扬,如曼妙飞舞的梦蝶,在点点金色的光晕里打着旋,轻盈落下,飘落于眉间,飘落于掌心。茫然间,有些许伤感,又是柳絮飘飞的季节。
2、四月,我穿过你的温柔。桃花夭夭,渌水盈盈,你正在沉醉,沉醉的样子很美。
倾了我一世的低眉,低眉,我把自己丢在你的风中。3、当春天的风还摇曳着四月的风铃,桃花已经被时光偷去了她的红,那些芳菲迷离的三月,就在杨柳的婀娜多姿中,成了翠绿的海洋。
4、我看到丛丛的新绿布满了树梢,我看见满树的花朵,就那样在风中不舍得摇摇欲坠,而后归于尘。那些疯狂盛放的花,就那么短短的一瞬,完成了她的使命,重新开始了生命的另一个孕育的过程。
5、四月,被偷走的桃花红,变成了满树青涩的果;四月,被偷走的时光,变成了燕子的呢喃和迷离的烟雨;四月,被偷走了春意,迎来了满目的激情和满满的新意;四月,在风筝漫天的飞翔中,找到了那根牵在手中的线;四月,就这样在平静中走来,又在淡淡的相拥中渐渐走去……6、四月真是个好季节,樱花开得烂漫,各种虫鸟欢快的鸣叫,柳树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几场大雨后,湖水江水一下恢复到从前的高度,与岸齐平,湖水从排泄口剧烈地奔泻而出,一阵微风习来,碧波荡漾。
夜间,灯光下的马路开阔笔直,两边的樟树疏影婆娑。做一下深呼吸,清凉的芬芳透彻心扉。
7、倘若世上存在枝头与泥土的距离,我的飘落只为触碰你柔软的内心。倘你捧我在手,我就在四月的微风里燃尽一切明媚,只为把艳丽融化成你永恒的印记。
倘若时间停止在此,我愿在这一刻死去。我愿飘进你的生命里,成为千年的花瓣雨。
8、四月的树叶实在是太美了,每年这时看到刚出来的新叶,实在很喜欢很感动,黄绿黄绿的,娇娇美美,牵动了我每一根神经,着实是太爱了。9、天气晴朗,四野清明,四月的阳光洒在身上,依然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走在大堤上,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清澈的河水缓缓东流,阿娜多姿的垂柳缠着春风在轻舞,金灿灿的油菜花争奇斗艳,一望无际的麦田代表着丰收的希望,更有那雍容花贵的牡丹,在向人们展示着她的美艳。就连那不知名的小草也不甘落后,晃着她可爱的身躯向人们招手。
就好像置身于画中一般,不免感叹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10、最美人间四月天,这话一点都不假。
没有三月的微寒,没有五月的燥热。走到田野上,微风吹过,那阵阵牡丹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一朵朵牡丹花在阳光的沐浴下,在绿叶的衬托下肆意绽放。四月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随处可见粉面桃花,笑迎春风,朵朵争奇斗艳。
阳光照耀着田垄,一望无际的田野到处摇曳着春的美景,此情此景竟让我留连忘返。11、总有一些色彩,需要填写。
或大或小,一场雨,在大地的顶端。四月之后,便是涛声了。
有风哗哗入耳,这么快,阳光从树上走了一圈,领来了一群叶子。还有鸟鸣。
在渐暖的和风里啾啁的鸟,在街道上面倒映的街道,在歌谣里面唱起的歌谣。大地之上。
一种倾听,抓住了阳光和风,抓住了岁月的力量。12.四月的脚步就迫不及待地来了。
为了迎接四月的来临,大地作了太多隆重的准备。你瞧,原野上植物正疯狂地拔节,山川一改往日的苍茫静寂,林子间生灵们活泼地跳跃13.四月,美好的四月,春天中的春天,就这样又一次无声无息地滑过,滑过指缝,滑过梦想,滑过寂寞,滑过悲伤。
14.春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四月的天空韵染了芳菲的故事。一份份生日祝福让我陶醉在美丽的春日里,与温暖有约,与阳光相伴,与真情相依。
感谢着亲人和朋友的牵挂,在这个幸福的日子里,我只想安静地守望春天,安静地在每个花开的季节里相守相约。漫步在岁月的岸边,享受一份漂泊的浪漫,在蔚蓝轻暖的四月天,用心情和诗意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生命的隽永与辽远。
15.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的涉水而来,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让你尽展笑颜。袅袅的音乐轻盈着往昔的心情,漫叩窗棂的弯月仍是笑靥如花。
白云奏响心灵的舞曲,蓝天挽起纯真的梦境。16.人间四月天,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如诗的心语。
其实,四月是什么样的春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四月是我出生的季节。那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诗行似雾、如梦、又像风,早已铺展成一条蜿蜒的心路。
回首时,才发现生命里那些丝丝缕缕的疼痛与哀愁,早已深藏。于是,我的文字里少了几许感伤,几许忧郁。
于是,在桃花绽放的春天,我将美好的夙愿和对生命的憧憬装入行囊。17.四月的天爱上了三月的地,但却离她太远,等到他思念的忧伤逆流成河时,天就会下起这丝丝入怀的雨,刮起这满面桃花的风。
四月的风,恣意地吹拂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四月的云,躲在星空之中,默默地承载着尘世你我这永恒的依恋。
5.清明节的古诗有什么清明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6.关于清明节诗句大全原发布者:wyping0909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7.关于清明节的古诗1、《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清明》——王禹偁(宋代)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3、《清明》——黄庭坚(宋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4、《清明即事》——孟浩然(唐代)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5、《清明日对酒》——高翥(宋代)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6、《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宋代)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7、《喜迁莺·清明节》——薛昭蕴(唐代)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8、《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清代)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8.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大全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二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四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关于清明节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6、《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7、《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8、《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9、《清明日》【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10、《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唐】窦巩: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关于清明节的4个字诗句
1.关于清明节的四字词语
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冢中枯骨——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犹言死人,用以讥讽志气卑下、没有作为的人。
自掘坟墓——掘:挖。自己的所作所为就象在替自己挖掘坟墓一样。比喻自寻死路。
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惠子知我——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地负海涵——指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
赢金一经——指留下满筐的金银,不如传授一经。赢,通“籝”。
委委佗佗——雍容自得的样子。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喻设想已死的人再生。
奋发踔厉——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墓木拱矣——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椎埋穿掘——杀人埋尸,发冢盗墓。泛指行凶作恶。
扫墓望丧——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投阱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
杀衣缩食——犹节衣缩食。形容节约
2.清明节的古诗,四句,每句五个字或每句六个字1、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2、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3、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拓展资料】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名称来由得名于节气,与此时天象物侯的特点有关。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
《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名篇还有杜牧《清明》、宋之问《途中寒食》等。
3.描写清明节四字词语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寒食,指寒食节。
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3、人面桃花「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
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
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
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
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4、大力将军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
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
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
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
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
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
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
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
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
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
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
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
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
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还有人们心情的悲痛欲绝、伤心疾首、肝肠寸断、悲痛万分、哀哀欲绝哀毁骨立哀思如潮。
4.关于清明的唯美四字词语清明诗句名篇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诗(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清明节的四字成语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
4、大力将军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
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6.清明的诗意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