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刘若英和黄磊的过往情史))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187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的一些知识点,和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刘若英和黄磊的过往情史)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黄磊和刘若英的似水年华)

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刘若英和黄磊的过往情史))

栖身厨房,相妻教子,这是黄磊的日常生活。除了偶尔把下厨的地方搬到综艺节目里,黄老师让自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煮夫”。

人到中年,犹如温水煮青蛙,伴着柴米油盐,总能烹出一锅爹味儿。

即便是曾经的文艺男神也不能幸免。

如今黄磊肚腩隆起,市侩圆滑的中年男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在岁月的另一端,他也曾年轻过。

当19岁的江西男孩黄磊如愿以偿考进北京电影学院那一刻,他坦荡的星途也被开启。那一年,他被导演陈凯歌相中,出演电影《边走边唱》获奖无数,演艺道路从此也开了挂。

当时的黄磊想不到,10年之后,他将达到人生中的顶峰,在一个最美的地方,度过一段最美的年华,会有一个叫刘若英的女孩,在自己的人生中出现,然后离开,最后嫁给一个陌生人。

迷失在诗性江南

2003年7月4日晚上,央视8套上映了一部全新的连续剧,《似水年华》。

这是一部以“新文人剧”标榜的连续剧,主打文艺路线。讲述阻隔半个世纪之久的海峡两岸,一对年轻人的情感故事,整部剧节奏缓慢,对白韵味十足。

▲《似水年华》海报

在非典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的那个夏天,《似水年华》抚慰了无数人的情感。

这部由黄磊自编自导的电视剧,主演除了黄磊自己,还有他的红颜知己刘若英。

彼时的黄磊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身上多了一份书香气,成了文艺片的宠儿。

与刘若英的相识要追溯到1999年,那年黄磊28岁,出演文艺爱情电影《夜奔》的男一号,因此遇见了当时30岁的女一号刘若英。

▲电影《夜奔》剧照

随后两人又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相遇,分别饰演诗人徐志摩和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

拍电视剧使黄磊和刘若英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他们很快发现,彼此爱好相似,志趣相投。他们都喜欢读书,都喜欢写文章,很多看法也惊人一致,就像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感叹相见恨晚。

但从那时起黄磊就开始构思一部以刘若英为主角的剧作,他把刘若英的照片摆在案头,给女主角取名叫“英”,花了5个月时间,一笔一划写出了20万字的剧本,剧本完成后整整瘦了20斤。

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故事时,黄磊说,他想要“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讲述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关于“我曾爱过一个人并与这个人错过”。

后来他一再否认这个故事并没有映射自己。

来自台湾的刘若英散发着深沉而内敛的魅力,具备同期女演员少有的知性美,这与她显赫的家室背景有关。

爷爷毕业于黄埔军校,奶奶是民国名媛,刘若英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从此没有卸下过那一身的文气,常被人称为才女。

刘若英的奶奶一直为孙女的终身大事着急,于是自作主张,帮她在电视里挑了任贤齐和黄磊两个绯闻少的明星,让她选一个。

刘若英知道后大笑,说这俩人是不错,可人家都有女朋友了。

但当黄磊拿着写好的剧本,小心翼翼地问刘若英:“成功的事,我可以找别人一起做,你愿意跟我一起承受可能的失败吗?”

刘若英想都没想,立即答应了。

2001年的冬天,年关将近,黄磊带着刘若英等人去各地勘景。到乌镇那天特别冷,但这不妨碍他们为这座古镇所沉醉。

呼出的热气让眼前的景色更显氤氲,两个人站在古老的石桥上,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惊喜还有会意。

“清烟、青石板路、印染花布、灯笼、小桥、流水,乌镇有一种好想谈恋爱的感觉”,刘若英彻底被这里迷住了,“所有关于我自己的经历都变得那么短,那么渺小。”

于是,黄磊决定就把《似水年华》的故事安放在水乡乌镇。

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2002年农历新年刚过,江南的春天还没褪去寒意。

这天,乌镇到访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清一色豪华奥迪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入,为古朴的江南水乡带来了久违的现代气息。

《似水年华》剧组的进驻,让这座沉寂许久的小镇变得格外热闹,镇上的居民世代居住于此,任外面的世界早已巨变,他们依然勤勤恳恳地守着祖辈留下的旧宅。

《似水年华》要讲一个关于岁月的故事,而乌镇的美,正是岁月流逝留下的痕迹。

这里曾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乌镇昔日繁荣不再。年轻人跑去外地打工,村里剩的都是老年人。直到2000年,乌镇旅游业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黄磊与剧组来到这里时,乌镇保持着它最原始的风貌。

这里就像一座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千年书院,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枕河人家,湿湿的石板路,素雅的蓝印花布……组成了一个梦幻的水乡。

诗意的江南风光,为本就诗意的剧本,更增添了人文光辉,这即将让《似水年华》成为难以被超越的经典。

▲乌镇|图源:视觉中国

铸就经典的还有时代。那是一个对纯粹的文艺分子极度宽容的时代,也是一个商业包容文人审美的时代。

世纪之交刮起的“新文人剧”浪潮就能证明这一点。以历史剧《大明宫词》和伦理剧《橘子红了》为代表,2000年前后出现了这样一批电视剧:浓郁的文学气息、鲜明的诗性色彩、唯美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情,黄磊与刘若英主演的《人间四月天》就是其中之一。

珠玉在前,黄磊另辟蹊径,决定讲述一个如诗如画的现代爱情故事。它没有《大明宫词》的色彩斑斓,也没有《橘子红了》的精致巧妙,它应该像一幅枯笔水墨,应该像一杯清茶,饮一口可抵三年尘梦。

还应该像刘若英的恬静淡雅,云淡风轻。

在《似水年华》拍摄片场,常有当地群众或前来采访的记者想和刘若英合影留念,刘若英有求必应,拍过照片之后,她会拍着人家的肩膀温柔地说一声“谢谢”。

为了把故事讲得更漂亮,黄磊找来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搞艺术。从《橘子红了》走出来的段正军(摄影)与董少松(灯光),再次在《似水年华》中携手合作,而美术韩忠则刚刚从张艺谋《英雄》的大漠孤烟中归来,就一头扎进了细雨霏霏的江南水乡。

兄弟几人开创性地将手绘动画应用到电视剧中,基本上每集都有1分钟以内的动画,如乌镇外面英和文经常约会的树林湖水,还有文为了眺望远方的英建造的一座石塔,都是用彩色铅笔一张张纸描绘而成。

▲《似水年华》中的手绘动画

他们赋予动画的使命不在于叙事,而在于写意,与白墙黑瓦的水乡长镜头交织在一起营造古典而浪漫的氛围。

黄磊还把自己的忘年之交——音乐大师陈志远请到乌镇,给电视剧谱曲。陈志远独自在乌镇转了几天,最终包揽剧中所有原创音乐。

▲陈志远

有一天早晨,通宵改剧本的黄磊被陈志远叫了出来,他给黄磊放了一段自己谱的钢琴曲,黄磊听着听着情难自已,止不住地流眼泪。

后来陈志远又给曲子加上了词:“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这首名叫《年华似水》的歌至今仍然飘荡在乌镇的大街小巷。

凭借着自己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黄磊钻进一个小世界,像雕刻艺术品一样雕刻着这部送给自己的“30岁童话”。

“在《似水年华》存在的年代,可能是对纯粹文艺分子宽容的最后年代,可以窥见,不必生硬讨论现实问题的文艺青年,在成为油腻中年之前,曾获得过怎样奢侈的快乐。”

可以说,在与《似水年华》有关的年华,也是黄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

理性而温存的绝望

“齐叔为什么总是坐在门口啊?”

“晒太阳,还有等待。等着门口进来的人。”

“那他等了多久?”

“一辈子。等得等待,都成了一种习惯。”

在英和文的诗意对白中,《似水年华》简单的故事在水乡的第一缕阳光中缓缓铺陈开。

齐叔是乌镇立志书院的馆长,一边看守书院,一边将好友遗孤抚养长大。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院子,南朝梁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时间流淌到这里仿佛停止了前进,一千年过去了,唯一变化的,只有来来往往的人。

▲齐叔与文

齐叔的扮演者是人艺老艺术家朱旭,朱旭与黄磊家是世交,两家住在同一个小区。朱老爷子有一项拿手绝活,做春饼。能吃上他做的春饼,不知是多少晚辈的梦想,黄磊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常赖在老爷子家,假借交流演技之名,蹭一顿春饼。

黄磊在剧中给自己取名为“文”,在文的身上,他实现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梦。

文是个格格不入的人,北大研究生毕业后,他逃离北京,回到故乡乌镇,躲在书院里修古书,与齐叔相依为命。

他热衷于和一切衰败的东西打交道,衰败的小镇,衰败的老头,衰败的桥梁和衰败的酒坊。每天早上,他把落满尘土的古书残页浸泡在水里,迎着阳光展开,日复一日,直到自己也走向衰败。

柏拉图曾经说什么样的人可以当哲学家———读书四十年,再当十年山野村夫。文就是这种人,好像看穿世事。

但有一天,当他和来自台湾的英小姐四目相对,他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的那些领悟并不成熟。

英是典型的都市女性,精明干练,有背景有地位,但忙碌的生活时常让她疲惫,未婚夫的不理解让她感到孤独。

刘若英在主题曲《明年此时》里,第一句唱道:“这样的我们,算不算幸运,在人生的定局之后,找到另一个自己?这样的我们,对不对得起,守住了欲望是否就安了心?”

在30岁相遇是件尴尬的事,30岁是个尴尬的年纪,一边开始承担责任,一边思想还没有彻底死亡,还有可以改变的能力。

为了靠近彼此,英和文想要改变,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吃遍了想念的苦。

-我们相爱过吗?-相爱过。-多久?-好像是一瞬间。-那剩下的呢?-剩下的,是无尽的挣扎与惦念。生命中是没有奇迹的。

但奇迹最终没有发生,人都是懦弱的,想要改变的同时,也害怕失去本来拥有,更害怕道德上的压力。

文与英短短6天的爱,最终只能发生在乌镇这个世外桃源。

就像《廊桥遗梦》中主妇弗朗西斯卡最终放弃了与罗伯特远走天涯,回归家庭:给远方以思念,给丈夫以温情,给孩子以母爱。

▲英送给文的书,里面写着: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

后来黄磊说,演这部片子时有一种“绝望的美”,但这种绝望是理性而温存的。

文和英的结局似乎早在上一辈的经验中就被注定,就像齐叔与他错过一生的爱人莹一样,“文”长出胡须来就成了“齐”,“英”读成二声就成“莹”。

生命的遗憾之美,爱情的节制之美,这正是《似水年华》的动人之处。

在剧的结尾,文在寄给英的信里这样写道:我们爱过,在青春过往的岁月中,我们真心地热爱过,并且尝试着去正视爱是可以没有理由,没有距离,没有答案的一种东西。起码这一点,我们做到了。

电视剧拍完后,作品发布会上,黄磊说:“我与刘若英之间产生了第四种感情。第一种是友情,第二种是亲情,第三种是爱情,而我们是第四种。”

2004年,黄磊结婚,据说在那两天前,他给刘若英打了一通电话。

开玩笑说,如果她不同意,他就不结了。

一个时代的消逝

对黄磊来说,乌镇不仅是自己的精神故乡,更成了自己的事业。作为乌镇戏剧节的发起人,黄磊每年都会去一次乌镇。

每次去,他都会到文经常打篮球的地方,打一会儿篮球,回味曾经的青春岁月。

2013年时他在微博上写道:我把魂留在乌镇已经十一年了。

拍摄《似水年华》就像一个节点,往前是青春,往后是家庭,这是30岁时的黄磊给人生的一个交代。

不仅对黄磊,在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刘若英的生命中,乌镇也烙下了特殊的印记。

刘若英曾三次成为乌镇旅游的代言人,她对乌镇有着暧昧的情感联结:“这个地方跟我的情感很像是过去的恋人,有些恋人即便没有在一起,可是曾经有的情感是一直在那里的,留下的美好是不会变的。”

▲刘若英为乌镇代言|图源:乌镇宣传片

就像文与英被留在乌镇的爱情故事,也不会变,直到成为这座小镇的精神图腾。

“故事是故事,日子是日子,有些事把它藏起来更好,日子久了就变成故事了。”齐叔这样告诉文。

有齐叔在,似水年华的故事就不会结束。

无论在戏里还是戏外,只要朱旭老爷子在,就总能让人安心。

在黄磊的记忆里,老爷子总爱坐在立志书院的那张老藤椅上,不管有没有他的戏,他都愿意在旁边陪着这些年轻人。他教年轻人把台词写在小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看一看,他说:“你们这群孩子,我得看好了。”

每天拍摄收工时,老爷子都会等到最后回去休息,在寂静的水乡夜晚,摆上一桌酒菜,拉着黄磊和刘若英陪他喝杯小酒。

2015年刘若英开演唱会,犹豫着要不要邀请年迈的朱旭,结果老爷子自己过来了。演出当天,老爷子去后台给刘若英送花,笑她穿一身“不知什么东西”。

▲朱旭在刘若英演唱会后台|图源:刘若英微博

刘若英问他“好看吗?”,他眯着眼睛笑着说:“好看是好看,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那时,朱旭的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

2018年9月,《似水年华》的故事上演后的第15年,朱旭老先生逝世,享年88岁。

齐叔走了,文没了父亲。

陈志远也走了,黄磊没了良师益友。

那天早晨的钢琴声还时常回荡在耳边,弹琴的人却已不再,陈志远走后,黄磊再也不在公开场合唱歌。

▲图源:《向往的生活》

人们相聚然后离开,随着剧中人的纷纷远去,似水年华的故事也不再完整。

黄磊当上了好爸爸,刘若英嫁为他人妻,属于他们的时代也终将告一段落。

但黄磊总记得离开乌镇那天的情景,他是最后一个离开乌镇的,那天他带着灯光和副导绕着乌镇走了一圈,“那是带着与一个时代告别的心情,离开之前我们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乌镇的石板上。”

走的时候,乌镇周围已经圈起了很多工地,高大的脚手架触目可见,当地政府决定在周围盖一些购物中心,招商引资,发展旅游。

那时黄磊不知道,《似水年华》将是最后一个拍到乌镇原始生态的电视剧。

他也不知道,古典将成为下一个时代日益稀缺的资源。

部分参考资料:

1.《“诗性江南”的影像建构——1990年以来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研究》,卜令娴

2.《残酷与美丽——电视剧<似水年华>赏析》,电影评介

3.《从新文人剧现象看荧幕精英文化》,叶佳

4.《当代乌镇文化研究》,郭倩

5.《浅析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创作特色》,王淼

6.《新文人剧研究》,张帆

7.《黄磊<似水年华>:如梦的景如诗的爱》,新快报

8.《黄磊:我与刘若英是第四类情感》,新闻晨报

9.《“奶茶”的情事疑云》,万小刀

图片来源网络

刘若英当年和黄磊之间动过真感情吗

刘若英和黄磊之间是有过真感情的,很多人都知道黄磊的家庭现在很幸福,过去甚至有人认为黄磊最喜欢的实际上是刘若英。黄磊和刘若英在电影《人间四月天》的拍摄中初次相识,两人开始是一个互相欣赏的好朋友,然后什么也没说,据说黄磊结婚时就给刘若英打了电话。只要刘若英说不同意,黄磊愿意放弃孙莉。当然,这件事情没有得到真正的证实。

毕竟,黄磊终于娶到了孙莉,两人的关系非常好。那为什么他和刘若英没有结为夫妻,或者为什么他们没有进入婚姻殿堂,我觉得是造化弄人。现在两个人现在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刘若英的助手曾爆料说,在台湾圈子里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刘若英和黄磊。但是,即使在刘若英和黄磊最受困扰的时候,刘若英也没有站起来说什么,因为刘若英一直不想面对。

而且当时刘若英和黄磊的关系很柏拉图,许多老人谈论这件事,每个人都为刘若英感到遗憾。但最重要的是,没有人认为他们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生活,黄磊和他的妻子孙莉在大学相识,而刘若英是在拍摄过程中彼此认识。说真爱不是开玩笑的,他们真的有好感。但是黄磊有孙莉,刘若英有陈胜。而爱情注定要有一个结局。

黄磊也曾经说,他和刘若英是爱,是感情和友谊之外的第三种感情。但是刘若英说,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可能不是爱与恨,而是彼此相遇而相互忘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站在你面前,却不能说我爱你。这都是深刻而令人心碎的话。黄磊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知道自己无法提供刘若英想要的东西,而刘若英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她寻求的黄磊无法做到。

黄磊和刘若英的情史(刘若英和黄磊的过往情史)

如今的黄磊,因女儿多多而频上热搜,因为黄磊,让人不得不想起另一个如奶茶般淡淡飘香的女人,那便是刘若英。

刘若英和黄磊,有着彼此默认的“第四种感情”,很多人好奇他们之间有爱情吗?也有人问:这种感情真的存在吗?我们不是当事人,自然不会知道,但有的人,没法不负此生,那么,不负彼此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那一年,黄磊对刘若英说:“我要结婚了,你要不同意,我就不结了。”刘若英答:“祝福你。”2004年3月6日,台北演唱会上,刘若英说:“有一个男孩跟我说,他要结婚了,如果我不同意,他就不结了。我说,祝福他。”于是,两天后,黄磊和孙莉领证结婚。

此后,是彼此深深的祝福,但已无波澜和纠缠。

时光流转,黄磊有了幸福的五口之家,当年的文艺青年虽成了油腻大叔,但人到中年,他圈粉无数,在众人心中,他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他宠妻爱子,几乎零绯闻,而且顾家又不失担当。

而刘若英,近些年来已很少出现在观众视线中了,她嫁给了富商钟小江,婚后,刘若英生下一子,这段闪婚的婚姻对刘若英来说,无疑是幸福的,她和钟小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相处方式,他们彼此不可分离却又各自独立,他们在婚姻里过成了最自在、最舒适的样子。

只是偶尔回首,刘若英和黄磊的这种感情,仍让人深感唏嘘。

刘若英两岁时,父母离婚,所以在刘若英的童年中,所有的温暖来自于爷爷奶奶,或者正是不完整的童年,让成年后的她对感情热切渴望但又小心翼翼。

刘若英的前半生中,黄磊无疑是她心头无法言说的伤和深深的美。

《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演了徐志摩,而刘若英则是张幼仪,因为这部戏,他们开始熟悉,他们惊喜发现,两人竟有如此多的相同点。他们都喜欢安静,写东西,看书,于是,他们沉浸在美好的遇见里,虽然他们没有明确称这就是爱情,可他们真的像极了一对热恋中的男女。

随后,他们又合作了《夜奔》和《似水年华》。

关于《似水年华》,有几个小插曲,据说这是黄磊专门为刘若英写的剧本,也据说,在此剧开拍前,黄磊问刘若英:“成功的事,我可以找别人一起做,你愿意跟我一起承受可能的失败吗?”刘若英没有回答,可第二天,她出现在了《似水年华》的剧组。

更有传闻,孙莉曾大闹片场,甚至打了刘若英一个耳光。总之,在《似水年华》的发布会上,黄磊说:“我和刘若英之间属于第四种感情,前三种是友情、爱情和亲情。”一句话,说清了他们之间的“不解之情”,他们把现实中不能说的深情都在剧中说尽了。

此后,是茫茫的各自安好。

期间,黄磊在乌镇开了自己的酒吧,名字是:似水年华,里面有一款黄磊情有独钟的奶茶,叫:我等你,还有一种鸡尾酒,叫台北之夏。

刘若英和黄磊的“第四种感情”终究是掩埋在了岁月里,但我深信,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一角,依旧有着对“第四种感情”的记忆和怀念。或许遗憾,但不失美好。

除了黄磊,不得不提一下在刘若英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另一个男人,陈升。

在黄磊之前,占据刘若英心头的,只有一个陈升。

刘若英能有如此成绩,陈升功不可没。那时,正值懵懂青春的刘若英对不断帮助自己的这位老师动了心,可惜,陈升已有家室。

陈升自然明白刘若英对他的这一份炙热之情,可他不能逾越一步,而刘若英,只能守着这一份寂寞和孤独,“爱情”是她不敢奢求的。

或许是年轻气盛,也或许是心有不甘,刘若英仍是尝试着进行表白,那三次表白,众人皆知。

一次,酒后的刘若英发信息给陈升:或许我永远无法和你在一起,但我的心永远追随你。而陈升只是淡淡回应: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第二次是在陈升的演唱会上,刘若英突然鼓起勇气,弱弱的问:你能不能拥抱我一下?陈升自然明白这份拥抱的重量,于是,他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只是抚摸了一下刘若英的脑袋。

那一刻,刘若英突然落泪,她是委屈的,是无奈的。第三次,在一次综艺节目上,久未见面的刘若英突然看到了陈升,潸然泪下,当主持人问陈升是否喜欢刘若英,陈升则大方承认:当然喜欢。这句话,刘若英懂,因为懂,她清楚的知道,她和陈升只能止于此了。

从陈升到黄磊,其实众人是心疼“奶茶”的,前一段,只能止于礼,后一段,只能掩于岁月。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人,这样的情,虽只匆匆一瞥,却一生难忘,这份爱,从来没有说出口过,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行动,却在彼此的灵魂中刻上深深的烙印。

记得《似水年华》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黄磊:我们相爱过吗?

刘若英:相爱过。

黄磊:有多久?

刘若英:好像是一瞬间。

黄磊:那剩下的呢?

刘若英:剩下的,是无尽的挣扎和惦念。

不管曾经如何心潮涌动,如今都只剩了云淡风轻。真正美好的东西,拥有过便该知足,相忘于江湖,也是另一种爱的诠释。

现在,在岁月中渐渐沉淀的刘若英已然对过往释怀,她对于现在的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婚姻,都知足而享受,如此便已足矣。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