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电脑维修教程这个问题,电脑维修的一般步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笔记本电脑维修教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电脑已经不知不觉的就进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成为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自从有了互联网,有了电脑,我们在家就能炒股、购物、与人交流、工作等等。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的互联网由有限演变为无线,电脑也有台式逐渐转变为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电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之,如果它出现故障该怎么办,又该如何维修。
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系统是仅次于CPU及其主板、显示屏的第三大关键部件。电源系统包括电源适配器、充电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等。千万不要认为电源适配器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其实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现在已经是一种技术上非常成熟的产品,国内南方一些地方的小作坊都可以生产出质量相对过硬的产品。虽然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是低技术含量产品,但是问题也是多多。以下提到的电源适配器,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都是特指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
下面就来看看笔者出故障的IBM600E笔记本电脑吧,最近,笔者发现使用外接电源时该笔记本电脑无法开机,使用电池则可以顺利使用。
本着从易到难,由外入里的原则,笔者首先用万用表检测电源线,即图1中的八形线,笔者检测后发现,该电源线处于断路状态。笔者思量再三觉得大动干戈拆开维修这根电源线没有太大意义(主要考虑拆开后会严重影响电源线的外观,破坏笔记本电脑的整体协调),于是考虑寻找替代品,偶然发现这种线和收音机上的差不多,可以说是完全通用的。于是找来一个正常使用的换上。
但是新的问题很快又出现,故障表现为笔记本电脑经常掉电,表现时好时坏,有时甚至稍微挪动一下机器,就有可能导致机器掉电。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屏幕闪烁等情况。两个情况结合在一起,在排除了液晶屏自身故障的前提下,笔者初步认定是供电电路有问题,于是笔者将目光投向电源适配器,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内的供电电路是不容易出问题的,供电电路有问题,一般问题还是出在电源适配器上。
笔记本电脑电池的拆卸步骤:
1、先从笔记本电脑上将电池取下来。取下来时要注意电池与笔记本电脑之间
的锁定装置,不要使用蛮力,以免将电池与接口弄坏。
2、观察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外壳,看是通过卡扣固定还是通过螺钉固定,确定固定方式以后将电池外壳打开。打开电池外壳之后,就能够看到内部的电池芯和
电路了。
3、将电池芯拿出来,发现每节电池芯都是用焊接片焊接在一起。此时笔记本
电脑电池的拆卸就完成了。
笔记本电脑电源供电电路的检修步骤:
1、笔记本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应检查供电电池。如果开机后显示屏无显示,但指示灯亮,则说明电池是正常的;如果电池指示灯不亮,那么重点应检查电池。
2、电池的安装非常重要,每台笔记本电脑都有一个锁扣用于锁定电池。如果电池安装不到位,出现空隙,锁扣也就不能锁紧电池。当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笔记
本电脑上的时候,锁扣会自动呈现正常状态。。
3、电池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由接tZl相连,困此接口处于良好状态是电池能够正常为笔记本电脑供电的主要条件。如果出现变形,应对其进行调整或更换。
4、还可以使用替换法来确定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是否正常。如将故障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装在其他同型号的机器上,能够供电时说明电池良好,故障应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主板的电源管理模块中:如果不能供电,说明笔记本电脑无故障,是电
池损坏了。
若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正常,而无法开机,应检查电源开关。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开关使用的是微动开关。
1、检查电源开关电路的时候,除了检查电源开关的性能是否良好以外,还要
检查外围电路中的元器件是否损坏。
2、如果电池可以给笔记本电脑供电.但是无法正常充电,或不能使用电源适
配器,那么就应检查笔记本电脑电源接口电路以及外围元器件。
3、电源管理模块常采用集成电路控制,如LTCl628、LTCl539、LTC3728L
等。
3、LTCl628是两相高效同步降压式开关稳压器,图6.57为LTCl628的内部电路图。LTCl628采用使两个通道异相工作的时钟来进行驱动,从而使得输入电容器的允许电流减小了50%,因此,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的5V、3.3V
电源电路中。
4、笔记本电脑在待机状态(即不按开机键时,系统供电单冗就有3.3V和5V电压)时,LTCl628的控制引脚①和⑤有6.8V的拄制电压,⑥脚为O.65V启动电压引脚。若上述3个引脚电压不正常,则会导致笔记车电脑出现不能开机的故障。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功率在六七十W左右,内部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塑料外壳传导散发出来。电源适配器的表面温度还是相当高的,适配器里头,则是一个标准的火炉,80℃估计少不了。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尽量不要在电源适配器上堆放东西,尤其是易燃材料。
5.电容特写:注意引脚,这是笔者拿它开刀后的结果。以前的那个电容已经有点鼓包,在高温下,电解电容的寿命是非常短暂的,有文章说,温度每升高10℃,电解电容的寿命就缩短一半。从实际情况看,该电容还不影响使用,但毕竟放在那里是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烧坏笔记本电脑主板上的电源电路。所以笔者就找了个容量稍大一点的换上去了。本人的手艺不是太好,又没有点焊机。所以焊接效果较差,但是绝对结实。
6.电阻引脚
现在的电源适配器已经大量采用贴片元件,一旦元件出了问题,维修的难度就更加大了。电源适配器的功率也是一天一天增大,这样对电子元件的考验越来越大。如果电源适配器采用的电子元件质量不过关、PCB布线不当,就很有可能加大故障出现几率。下面是笔者维修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缠绕电源线的时候尽量注意,避免弄断内部电缆形成断路。如果外置电源不供电,这时可以插上电池试试,如果机器可以正常启动,就有可能是电源线或者适配器有问题。然后用万用表检测,查明电源线是否有问题,以简化维修难度,不要一开始就尝试打开适配器外壳。打开适配器外壳的难度真的是太大了。
2.如果原装适配器有问题,无法维修或者来不及维修,可以先使用其他适配器替代,只要输出电压和功率大致相当即可。笔记本电脑内部还有稳压电路撑着,不要太过于担心输出电压不匹配的问题。3.笔者曾经在网上看见有朋友提到适配器出现问题烧坏电脑主板,估计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如果有,笔者估计是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稳压电路损坏。
4.尽可能不要破坏外壳,外壳破坏后,会出现电磁辐射加强等问题,影响机器稳定。如果外壳破坏,尽量修补。打开外观,打开屏蔽层后,最好是首先检查焊脚,肉眼观察即可,电路时断时续,一般是接触不良。
5.检查电容电阻电感有无问题,如电容出现鼓包,最好及时更换,
电脑维修的一般步骤
电脑故障维修判断指导大全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里所述原则、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类判断的基础,需要认真遵守执行。
§1.1进行电脑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进行维修判断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指观察,另一方面是指简捷的环境。
简单的事情就是观察,它包括:
1、电脑周围的环境情况——位置、电源、连接、其它设备、温度与湿度等;
2、电脑所表现的现象、显示的内容,及它们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电脑内部的环境情况——灰尘、连接、器件的颜色、部件的形状、指示灯的状态等;
4、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何种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使种xx作系统,其上又安装了何种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版本等。
简捷的环境包括:
1、后续将提到的最小系统;
2、在判断的环境中,仅包括基本的运行部件/软件,和被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软件;
3、在一个干净的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应用(硬件、软件)来进行分析判断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有利于进行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后,才可进行判断与维修。
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维修。
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维修。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你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三、在大多数的电脑维修判断中,必须“先软后硬:
即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可判软件环境是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四、在维修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复现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看到一台故障机不止有一个故障现象,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障现象(如:启动过程中无显,但机器也在启动,同时启动完后,有死机的现象等),为时,应该先判断、维修主要的故障现象,当修复后,再维修次要故障现象,有时可能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修了。
§1.2电脑维修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维修判断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1、周围的环境;
2、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
3、软件环境;
4、用户xx作的习惯、过程
二、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修判断的角度能使电脑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1、硬盘中的软件环境,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2、硬盘中的软件环境,只有一个基本的xx作系统环境(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xx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xx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3、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
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修效率。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xx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离法
是将可能防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
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五、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1、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2、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电缆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3、最先考查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
4、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六、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电脑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修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电脑的通风能力,伤心电脑自身的发热来升温;降温的方法有:1)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2)使电脑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3)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的故障时,通过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部件的一种维修方法。
九、对电脑产品进行清洁的建议
有些电脑故障,往往是由于机器内灰尘较多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故障机内、外部是否有较多的灰尘,如果是,应该先进行除尘,再进行后续的判断维修。在进行除尘xx作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1、注意风道的清洁
2、注意风扇的清洁
风扇的清洁过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尘后,能在风扇轴处,点一点儿钟表油,加强润滑。
3、注意接插头、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洁
金手指的清洁,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头、座、槽的金属引脚上的氧化现象的去除: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属片(如小一字改锥)在金属引脚上轻轻刮擦。
4、注意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
清洁时,应用小毛刷或吸尘器等除掉灰尘,同时要观察引脚有无虚焊和潮湿的现象,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或漏液现象。
5、注意使用的清洁工具
清洁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静电的。如清洁用的小毛刷,应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清洁时,必须切断电源,且对金属工具进行泄放静电的处理。
用于清洁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尘器、抹布、酒精(不可用来擦拭机箱、显示器等的塑料外壳)。
6、对于比较潮湿的情况,应想办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电风扇、电吹风等,也可让其自然风干。
十、软件调试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1、xx作系统方面。
主要的调整内容是xx作系统的启动文件、系统配置参数、组件文件、病毒等。
修复xx作系统启动文件。
1)对于Windows9x系统,可用SYS命令来修复(要保证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复之前应保证分区参数是正确的。这可使用诸如DiskMap之类的软件实现;
2)对于Windows2000/XP系统,有两种方法——修复启动文件,使用fixboot命令;修复主引导记录,使用fixmbr命令。
调整xx作系统配置文件。
A.对于Windows9x系统,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统文件检查器、注册表备份和恢复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环境下运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复注册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复菜单中的第二个备份文件)等;
B.对于Windows2000系统,可用的工具与Windows9x相比比较少,但某些调试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2000下);
C.对于WindowsXP系统,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调整电源管理和有关的服务,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运行”文本框中输入gpedit.msc来进行;
E.所有xx作系统的调试,都可通过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计算机管理器(Windows9x系统无)来进行系统的调试。
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复
A.通过添加删除程序来重新安装;
B.通过从.CAB文件中提取安装;
C.可用系统文件检查器(sfc.exe命令)来修复有错误的文件;
D.从好的机器上拷贝覆盖。
检查系统中的病毒。
建议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杀软件,并能直接访问诸如NTFS分区。
2、设备驱动安装与配置方面。
主要调整设备驱动程序是否与设备匹配、版本是否合适、相应的设备在驱动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响应。
A.最好先由xx作系统自动识别(特别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别要求的显示卡驱动、声卡驱动、非即插即用设备的驱动等),而后考虑强行安装。这样有利于判断设备的好坏;
B.如果有xx作系统自带的驱动,则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则使用设备自带的驱动;
C.更换设备,应先卸载驱动再更换。卸载驱动,可从设备管理器中卸载;再从安全模式下卸载;进而在INF目录中删除;最后通过注册表卸载;
D.更新驱动时,如直接升级有问题,须先卸载再更新。
3、磁盘状况方面。
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能访问、介质是否有损坏、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调整工具:
A.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确的分区;
B.Fdisk及Fdisk/MDR,检查分区是否正确及使主引导记录恢复到原始状态;
C.当硬盘容量大于64GB时,如果要重新分区或查看分区,要求使用随机附带的磁盘分区软盘中的Fdisk命令。这个命令可用windowsMe下的Fdisk命令来代替;
D.format、Scandisk、厂商提供的磁盘检测程序,检查磁盘介质是否有坏道;
E.文件不完整时,要求对不完整的文件先进行改名,再用在“xx作系统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应用软件方面。
如应用软件是否与xx作系统或其它应用有兼容性的问题、使用与配置是否与说明手册中所述的相符、应用软件的相关程序、数据等是否完整等;
5、BIOS设置方面。
1)在必要时应先恢复到最优状态。建议:在维修时先把BIOS恢复到最优状态(一般是出厂时的状态),然后根据应用的需要,逐步设置到合适值。
2)BIOS刷新不一定要刷新到最新版,有时应考虑降低版本。
6、重建系统。
在硬件配置正确,并得到用户许可时,可通过重建系统的方法来判断xx作系统之类软件故障,在用户不同意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自带的硬盘,来进行重建系统的xx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重建系统后,逐步复原到用户原硬盘的状态,以便判断故障点。
1)重建系统,须以一键恢复为主,其次是恢复安装,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恢复安装的方法:
对于Windows9x系统,直接从光盘安装,或执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实现恢复安装。在进行恢复安装时,可能由于win.com的存在而影响安装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时,可在Windows目录下,删除win.com后,再重新安装。
另一种恢复安装,是将根目录下的System.1st改名为System.dat后覆盖掉Windows目录下的同名文件,之后重启即可。但这种方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安装,而类似于完全重新安装。
对于WindowsXP或Windows2000系统,直接使用其安装光盘启动,在安装界面中选择修复安装,选择R时会出现两个选项:一是快速修复,对于简单问题用此选择;另一是故障修复台,只要选择正确的安装目录就可启用故障修复台。故障修复台界面类似于DOS界面。
2)为保证系统干净,在安装前,执行Fdisk/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时,在此之后执行format<驱动器盘符>/u[/s]命令。
3)一定要使用随机版的或正版的xx作系统安装介质进行安装。
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xx作注意事项
§2.1电脑维修步骤
对电脑进行维修,应遵循如下步骤:
一、了解情况
即在服务前,与用户沟通,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能了解到故障发生前后尽可能详细的情况,将使现场维修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了解用户的故障与技术标准是否有冲突。
向用户了解情况,应借助第二部分中相关的分析判断方法,与用户交流。这样不仅能初步判断故障部位,也对准备相应的维修备件有帮助。
二、复现故障
即在与用户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确认:
1.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所见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下一步的xx作;
2.是否还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断、维修
即对所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定位,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的过程。在进行判断维修的过程中,应遵循下面一节“维修判断”中所述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内容进行xx作。
四、检验
1.维修后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所复现或发现的故障现象解决,且用户的电脑不存在其它可见的故障。电脑整机正常的标准,参见《联想台式电脑整机检验规范》;
2.必须按照《XX维修检验确认单》所列内容,进行整机验机,尽可能消除用户未发现的故障,并及时排除之。
§2.2电脑维修xx作
在维修过程中,下列各条款应引起切实的关注和注意。
一、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xx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xx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软件环境:
A.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拆装部件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观察用户的xx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xx作。
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xx作。
2.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1)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2)查杀病毒
3)调整电源管理
4)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5)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6)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xx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1.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2.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3.周围环境
4.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xx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5.做过的维修xx作(要详尽)
§2.3电脑维修的基本思路
为帮助维修工程师,顺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在这里列出基本的判断思路,供参考使用。
还有很多,自己看吧
电脑主板维修怎么学习
达到主板能够独立维修了,也就是到了主板的最高级别芯片级维修从初学开始判断出确实是主板故障后的进修课程就是主板那么看到主板上密密麻麻的零部件不要慌张首先要认识主板的零部件然后根据零部件所组成的电路在进一步确定这些零部件在主板上的作用根据作用在来判断出该部件在主板上的工作原理最后将故障范围缩致最小从而更简单化的维修而不必满张主板的乱找一气,还不知故障所在维修主板的前提:要从供电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这三个抓起因为主板要工作就必须要有着三个条件都全部满足后才可正常工作显卡也是内存、硬盘这些都必须要诶绕着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工作你想学就必须先从供电电路开始电压时主板开始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当主板通电后由时钟电路发起对周边的电路进行控制然后才可有复位电路形成至于你想认真的学可一到百度搜索一下刘坚强主板维修即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