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为什么要杀公孙策公孙策到底做了什么
很多看过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公孙策是包拯的得力助手,他的身边一直都是离不开公孙策和展昭这两个人的,那么为什么到最后的时候包拯要把这个人给杀掉呢,难道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吗?按理来讲,公孙策应该非常的懂律法的,他是不可能随便犯罪的,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包拯秉公执法,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孙策心怀内疚,他觉得自己做错事了,所以想要用这样的方式谢罪,最终才被斩杀的。
事情是这个样子,当时他们正在调查一场命案,然后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受到了一个叫做江龙的人的行刺。经过了解之后发现这个江龙原本是在府衙里面当差的,也算是吃公家饭的,但是他为了给自己的亲弟弟报仇,杀害了很多的官兵,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能够被原谅的。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这个江龙的养女也是牵扯到其中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养女竟然是公孙策的亲生女儿。那么他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亲生女儿受到牵连的,也不忍心他受苦,所以就偷偷的把女儿放走了。
包拯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生气,毕竟公孙策的行为是在知法犯法,是在包庇罪犯,所以包拯是不可能就这样原谅他的,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够翻篇的。他自己也知道,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没有办法能够让包大人包庇自己,毕竟他也是一个懂法的人。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包拯含泪斩了公孙策。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吧。公孙策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肯定也是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孩子一命,毕竟那是他的骨肉。
包拯为何斩杀公孙策
包拯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位官员,因为他在民间的形象是黑面的,所以也被百姓称为是包青天。他在办案的时候是相当公平公正的,永远不会包庇自己人,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而公孙策是当时包拯的得力助手,他足智多谋,帮助包青天解决了很多迷案,深得包青天的信任。但是后来包拯却要斩杀公孙策,这是因为当时的公孙策包庇烦人,所以他只能挥泪斩杀公孙策了。
当时的包拯奉命去到太湖巡视,然后无意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后来根据自己的调查,发现了当时这起案件的凶手,并且将其捉拿归案。原本以为这起案件已经结案了,后来又发现当时这起案件还有帮凶,于是就让公孙策去调查寻找线索。然后他在那时候发现了帮凶孟如意是自己的亲女儿,这时候他就非常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其抓住。后来他在亲情和法理之间选择了亲情。
知道自己放走了罪犯之后,公孙策也是主动向包拯请罪。而他的女儿那时候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想自己的父亲受到这样的伤害,于是自己也去自首了。虽然凶手已经主动自首请罪,但是那时候的公孙策毕竟是犯了包庇凶手的错,包拯那时候也是万般难受不知道要怎么办,后来还是秉着自己公正的态度,将公孙策给处死了。
我们在面对亲情和法律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亲情,就算是像公孙策那样理智的人也会受到亲情的束缚。所以才会放走了自己的女儿。但是包拯最终还是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大公无私,自己对于正义与公平看得更加重要一些,所以他才能够忍心斩杀掉自己的得力助手,可以算是刚正不阿,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出名的原因。
包拯含泪斩公孙策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包拯为何泪斩公孙策?
包拯又叫做包青天,相信大家在《包青天》、《少年包青天》等一系列电视剧的影响下都对包大人很熟悉了。包拯,字希仁,是北宋有名的大臣,他为人正直果敢,又廉洁奉公,查案仔细,绝不冤枉无辜的人,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后人也将他称为“包青天”。正因为包拯一直以来“不爱乌纱爱百姓”,兢兢业业为百姓和人民付出,才受到了百姓广泛的好评。自从北宋以来,有关包拯的小说、话本就一直流传于世,到了如今,相关的电视剧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他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他的为人似乎有些刻板而不通人情,但这一点正好将他于与其他的贪官污吏分别开来,使他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
公孙策则是小说演义《三侠五义》中一个编造出来的人物,他是包青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和展昭齐名。他与展昭,一个主文,一个尚武,在包拯探案过程中给了包拯极大的帮助。公孙策作为开封府的主簿师爷,一直以来起到的是为包大人出谋划策的作用。公孙策可谓是风流倜傥,又聪明睿智,可以说举世难寻第二个像公孙策这般优秀的人了。公孙策不仅才貌双全,文识渊博,而且精通医术,活脱脱一个在世“诸葛”。
那么包拯又为何要泪斩公孙策呢?实际上,在电视剧和小说演义《三侠五义》中都没有提及公孙策的死讯,公孙策并没有真正死去,而包拯泪斩公孙策也不是包拯想要杀掉公孙策,而是公孙策自己寻死。
当时包拯正在南巡太湖,不料多次冒出来一个刺客想要去刺杀他,这个人正是混江龙。混江龙多年以前收养了一个养女叫做孟如忆,孟如忆为了报答对养父混江龙的恩情,一直想方设法地帮助混江龙,随着探案的不断推进,公孙策对混江龙和孟如忆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孙策发现孟如忆的手腕上带着一个熟悉的手镯,这个手镯正是他送给多年前失散的女儿的。当年公孙策在逃脱他人暗杀时,将一对手镯一分为二,一只由自己保存,另一只则交给了他的女儿。两人一起跳崖后,他被包拯救了起来,但他的女儿却从此不知所踪。由此,公孙策知道了孟如忆的真实身份。法理与亲情,在公孙策心中争吵、打架,公孙策心中的天平也是左右难平,他实在不知道应当如何抉择了。
亲情最终还是战胜了公孙策心中的法理,他将孟如忆放走了,他要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于是公孙策为孟如忆担下了所有的罪责。公孙策心中的愧疚让他坚决地要求包拯处斩自己,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在行刑过程中,展昭带着圣旨快马加鞭而来,传皇帝手谕,免去了公孙策的死罪。公孙策是幸运的,在即将行刑时,刽子手已经高高举起了刀,突然一道惊天巨雷劈在了刽子手的手上,刀向一旁滚落了,这才保住了公孙策的性命。行刑过程中的晴天霹雳让公孙策相信一切都是天意,此后也不再苦苦求死。
公孙策的性命保住了,包拯的左膀右臂也保住了,之后公孙策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包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使得包拯廉洁为公,刚正不阿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也正是这本名著完善了开封四勇士、公孙策等人的来历,使这些形象鲜活起来,并把包拯的为国为民除暴安良的形象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