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七月半封包怎么写,以及七月半写包的格式及称呼是怎么样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七月半封包写包的格式与称呼具体怎么写
七月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节,作为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都会有烧包、祭祖的风俗习惯,其中烧纸的封包就很有讲究。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此都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七月写包的具体格式与称呼是怎么样的,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七月半封包写包的格式与称呼,看看要怎写吧。
七月半封包写包的格式与称呼
1.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2.中元节写包称呼之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3.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4.中元节写包称呼之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弟孙)。
5.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来孙。
6.中元节写包称呼之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玄孙。
7.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曾孙。
8.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孙。
9.中元节写包称呼之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男。
10.中元节写包称呼之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11.中元节写包称呼之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12.写包称呼之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13.中元节写包称呼之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14.中元节写包称呼之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15.中元节写包称呼之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16.中元节写包称呼之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17.中元节写包称呼之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以上就是七月半封包写包的格式与称呼具体怎么写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半写包的格式及称呼是怎么样的
七月半写包的格式及称呼写法如下: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
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注意事项
对于冥用品,本着“阴阳一理”的理念,也比照阳间的包袱寄包裹。冥用包裹分为小封包与大包袱。小封包为包裹纸钱时用,是由草纸裁剪而成,一般是长26.5cm,宽16cm。
行文由右至左竖排五行,小封包的数量一般是多个的,每个都要如是写好。每一个祖宗可以封多包,以每个晚辈的名义分别署名,也可以夫妻的名义署名,也可以全家的名义署名(可以写“××率全家谨具”)。写好后,小封包可以单独焚化,也可套在大包袱内与其他物品一起焚化。
七月半烧纸封包怎么写 七月半装纸钱的包怎么填写
导读: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民间俗称七月半,其实就是所谓的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还叫做鬼节,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是要给祖先和过世亲人烧纸钱的,也会烧包袱给他们,那么你知道七月半烧纸封包怎么写吗?想知道七月半装纸钱的包怎么填写,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七月半烧纸封包怎么写
七月半烧纸钱写包的正面共分五行由右至左竖排,书写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谨具”。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的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显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谨具”。
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即: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给XX)
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经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XX祀(即: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XX年XX月XX日叩化(即:农历跪拜焚化的日期)
七月半烧纸钱写包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此,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她,直接写明关系就行。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七月半装纸钱的包怎么填写
第一种:
1、右边:今逢中元之期化帛一封奉上;
2、中间:故显考或故显妣(故祖显考、故曾祖显考…..男故祖显妣、故曾祖显妣….女)某某某老大人(老夫人)收用;
3、左边:孝男(女)某某某(对应上面称呼)
4、背面:写“封”字,草书,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就不会被别人拿去。
第二种:
1、右边:中元寄钱几封奉上
2、中间:故显考或故显妣(故祖显考、故曾祖显考…..男故祖显妣、故曾祖显妣….女)某某某老大人(某某某老夫人)魂下受用;
3、左边:孝男(女)某某某(对应上面称呼)某氏(某为爱人姓)
4、背面:写“封”字,草书,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就不会被别人拿去。
第三种:
1、右边:中元寄钱一封(如果是五封就将一改为五)上申;
2、中间: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如故显考毛公讳泽海老大人魂下受用。
3、左边:孝男某某某(对应上面称呼)某氏(某为爱人姓);如:孝男毛发财贺氏;
4、背面:写“封”字,草书,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就不会被别人拿去。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魂下受用;
中元节为什么要烧纸
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据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在《史记酷吏列传》中也有关于纸钱的记载:“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由此可知,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
现代人都认为纸钱是活人烧给灵界的“钞票”,给神明的贴金箔,故称“金钱”,给亡者的贴银箔,故称“银纸”或“冥纸”。
据相关学者研究,汉人有用物品殉葬的习俗。古代经常用活人及实物陪葬,后来因为过于残忍及浪费,所以部分改为土制仿制品一起下葬,称为“俑”,如秦始皇的兵马俑。但一般人当然无法承担做俑的费用,于是用纸扎,纸扎就用烧的。纸钱原始的模样便是剪成圆形钱币状撒或烧给灵界,可见道理是一样的。
根据《杜诗辩证》记载:“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纸为纸,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宋人陶彀的《清异录》上说:周世宗柴荣葬日,用象征形状的金银焚化,纸钱的形状大似碗口,上有印文,黄色印的叫“泉台上宝”,白纸的称“冥游亚宝”,说明五代时纸钱已经用雕板印刷大量生产了。
关于七月半封包怎么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