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的问题,以及和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清明节扫墓的由来和意义
以下仅供参考:
清明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都会有三天法定假期,因此称作清明节,让人们思念故人,祭祖扫墓,这一传统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下面就告诉你清明节扫墓的由来和寓意。
1.相传是为了纪念古人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流亡逃难中没有东西吃快饿死了,大臣介之推割了自己的肉给公子重耳煮了一锅汤,重耳这才死里逃生,后来重耳成为了君王,封赏的时候却忘了介之推,后来介之推隐退,重耳带人去请他出山,放火烧山的时候不慎将介之推烧死了。

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重耳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又改为清明节。时间久了,就变成大家祭祖扫墓的日子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根据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这种传统来推断,清明节为了纪念介之推也是有可能的。
2.思念故人,告慰祖先的文化传承
清明节是告慰思念故人的仪式,也是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理念的传承,祭祖扫墓不仅是简单的仪式,而是生者对生命的感恩与敬畏,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3.为了定期检修墓穴,祈求祖先庇佑
墓穴长期不打理,容易出现破损或者长草的现象,清明节扫墓也是为了及时清理修缮墓穴,防止因为下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坏,另外此传统在农耕文化中也有尽孝道,祈求祖先庇佑之意,祈求风调雨顺、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
清明节成为民族扫墓节,是民国成立以後的事,当年北伐胜利,全国统一
,奠都南京以後,政府为了纪念民族始祖─黄帝的功绩,并表示景仰之意,特定每年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
为什麼扫墓定在清明节这一天呢?因为清明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气候清明
,春意盎然,大地洋溢著一片生机;大家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往往很自然的想起自己的祖先,而透过祭祀的方式,把祖先从冬天憩息中迎请出来,共同享受大地回春的美景,此种行为,是表示对祖先的追念与崇敬。
(一)
挂纸的习俗
一般来说,现代扫墓的方式已较往常简化,大多是在墓前燃放一串鞭炮,
将鲜花、水果、祭品放好,然後上香鞠躬致敬。扫墓也称「上坟」、「拜山
」;挂纸又称「压纸」,就是除去坟上的杂草後,把纸钱用小石块压在坟的四周,取古人挂钱之遗意。压完後,先拜后土,再以发粿、米糕、水果
、饼乾等简单的祭品拜墓,称为「挂纸」。若无挂纸的坟墓
,则表示已没有子孙来祭祀了。
(二)
培墓
本省有一种惯例,就是三年以内的新坟要隆重的修坟、祭墓,称「培墓」
。即挂纸前要除杂草,涂墓碑
(若碑文模糊者,涂上金漆或红漆)
,将墓整理乾净;之後拜后土,再拜墓,并供奉五牲、十二碗
(菜类食品)
、红龟粿
、发粿、水果等;祭拜完,先给后土烧土地公金,再於墓旁金炉内烧银纸,烧完後,在纸灰旁倒酒画个圈,叫做「奠酒」;最後燃放鞭炮,培墓完毕。另外,家有喜事
(如添丁、娶媳)
亦要培墓,供品以五牲或三牲皆可。有人又以小红灯悬於墓前,祭毕後携回,取其添丁
(台语「丁」与「灯同音」之
意。
(三)清明节的应景食品
在江南一带,清明节有吃蓬蒿团子和松花饼的习俗。蓬蒿团,又名「清明粿」,主要材料为糯米粉和蓬蒿。松花饼,则用松花的花粉、糖蜜、糯米粉等合制而成,色黄味香甜,可充做点心,亦是下酒的佳品。
在台湾,清明节时,大家都吃「润饼」,又叫「春饼」、「春卷」,也是源自寒食。其作法是铺上一层用面粉做成的薄润饼皮,上放一层煮熟的菜料
,及其肉丝、花生粉等多项食料、再卷成圆筒状食用,口味可随自己喜好来调配。
清明节扫墓习俗
清明节一称始自汉朝,当时即以春分後十五日为清明,後代相沿成为特定节日,晋朝时更订农历三月三日为清明节,由於时逢暮春三月,气象清明,春光明媚,男女老幼便趁著清明节时到郊外赏游行乐,称为「踏青」。近年来,政府为了统一清明假期,於是明定国历四月五日为清明节,也称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即是祭扫祖坟,依据台湾民间习俗,扫墓时要准备牲醴酒食、红龟粿等供品,祭拜完後开始清理墓地的杂草花木,并在坟上压放「
金白钱」的纸钱,称为「挂纸」。祭扫後,家长将粿类分给卑亲属,称为揖墓粿。如果是属於新坟或培修祖坟等较为隆重的培墓时,要供祭十二菜碗及粿糕、鸡鸭蛋、蛤虾等供品,祭毕时,把蛋、蛤壳、虾壳等撒在坟上,一则有迎新送旧之意,二则代表祛除恶运「脱壳」含意。若有小孩於墓间行乞,要将粿或钱分送给他们,称为墓粿。而依三墓制习俗,要於清明节前後举行洗骨之仪,即掘开久葬坟墓,将枯骨洗晒後纳入罈再行吉葬。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扫墓既是为了缅怀先人,也是为了延续传统文化和习俗。清明扫墓也是延续了上千年的习俗,人们喜欢在清明节的时候,通过供奉祭品,烧纸钱的方式,纪念自己家逝去的亲人和祖先,一代一代的传承,即便到了如今现在社会,扫墓的习俗也得以保留了下来。清明节更像是一个纪念日,对自己以往的亲人进行怀念,对逝去的情感和回忆进行一次追溯。而追溯的具体方式就是,祭拜,修坟,通过对坟墓的修砌,来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除了对自己家人的怀念,还有对死去烈士的怀念。政府每年到了清明也会对革命烈士组织专门的纪念仪式,通过这种仪式来表达世人对过往烈士的尊敬和怀念。通过清明的纪念活动,也能让后人感到生命的可贵和死亡的庄重。长辈带着晚辈去一起扫墓,也是为了传递这种扫墓的习俗,让自己的后代,也能像自己祭拜先人一样,祭拜自己。让亡故的人在地底下也能得到安息,减少自身的焦虑。通过传递这种扫墓的行为,也是在传递孝道,让每年的清明,儿女们都能理解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除此之外,脱离大城市,在郊外扫墓,也能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到山上扫墓,还可以让自己的家人更加接近大自然,让扫墓和郊游结合在一起,增加年轻人对扫墓的认可度。
当大家爬到山上之后,面对一个个去世亲人的坟墓的时候,也能让年轻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死亡的残忍,任何人死去,都将只能变为一培黄土,这种生和死的对比,才可以让人重新思考人的生命,思考自己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和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