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三句话是什么口号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扩展资料: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人民有信仰三句话是什么
人民有信仰三句话的顺序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人民有信仰,才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才智,创造伟业,中华民族才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进步;中华民族繁荣和进步,就会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
这三句话顺序不能变。民族有希望的前提就是前两句的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三句话的意义:
人民有信仰,就是要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民族有希望,就是要激发中华民族的敢于担当、力争上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中国精神,始终朝气蓬勃、继往开来、团结奋进。
国家有力量,就是要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等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人民有信仰三句话出处是哪里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才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才智,创造伟业。
中华民族才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和繁荣进步;中华民族繁荣和进步,就会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文明素养,从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千千万万的民众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民众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国家的大国形象。只有人民有信仰,有素质,民族才能有发展,有希望,国家才能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