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的意义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无产阶级意识形成影响巨大:
一是为中国劳动阶级提供了世界主义意识,使其对中国劳工运动的认识开始超越国家范围,将自身视为全世界阶级斗争的一部分;二是通过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组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应运而生。
1918年至1919年,世界范围的罢工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引起国人关注。一时间,十月革命及其掀起的世界革命浪潮,进一步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议论的焦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包括性质、地位、作用)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年-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临时政府企图先发制人,防止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11月2日,临时政府派士官生占领彼得格勒最重要的据点,并试图封闭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人之路》和《士兵》报,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切断彼得格勒苏维埃与工人区的电话联系,密令彼得格勒军分区司令派兵进攻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1.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多年来,十月革命一直被定性为社会主义革命,并把十月革命直接称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至今日,仍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十月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推翻了掌权的资产阶级,因而是社会主义革命”。〔8〕吴恩远在总结列宁的主要思想时也指出,“十月革命并不意昧着立即实现社会主义,它要解决的仍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由于俄国所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它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社会主义一些最初步骤,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正在于此。”〔9〕
2.不完全社会主义革命说
坚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对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质疑,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仅仅八个月,俄国革命怎么一下子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变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是否具有成熟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基于这两点疑问,姜长斌从列宁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出发,进而探讨他的认识是否完全符合实际,最后得出结论,“从政治内容上看,十月革命确实是一场无产阶级向地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社会主义革命,但从经济和文化内容上看,十月革命又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的性质”,所以,“从整体意义上说,十月革命只能是一场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革命”。〔10〕
3.阶段论
有学者在探讨十月革命的性质时采用分阶段考察的方法,认为十月革命在革命的初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如刘士田认为,十月革命应包括革命的开始阶段(1917—1918)、国内战争阶段(1918~1920)、革命的巩固和胜利阶段(1920~1922),从十月革命前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十月革命初期的任务和政权的转变看,“十月革命初期经历了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后来条件成熟才转到社会主义革命”。〔11〕
4.新民主主义革命说
刘正飞从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分析,指出十月革命“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12〕近年来,这一观点得到多位学者的支持。如,赵诗清从革命前的社会性质、革命的任务、列宁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规定性出发,认为,“十月革命也如同中国革命一样,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13〕洪韵珊也认为,“笼统地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革命未必妥当,就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里夺权这一点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十月革命后面临的社会改造任务而言,则仍然是民主主义的而非社会主义的”,因此,“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14〕
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4、十月革命也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并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十月革命的影响:
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
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茨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极大的冲击。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
十月革命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进步(比如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
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随着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评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扩展资料:
1、主要领导人: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发生了“七月流血事件”,俄国临时政府镇压了布尔什维克所支持的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并宣布通缉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
列宁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暂时放弃了武力夺权的想法。他潜伏至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革命斗争,8月9日离开俄国本土到达芬兰(当时处于半独立的处境),在此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
9月7日,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旨在推翻临时政府的政变,后者不得不向布尔什维克的赤卫队求援。政变最终被粉碎,而布尔什维克也借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列宁分析了新的形势后,9月12-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夺权的方案,并于同年10月7日从芬兰秘密返回彼得格勒。
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起义的决议,于1917年10月24日夜间到达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
2、列宁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Улья́но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月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