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地图(云南与缅甸边界历史)

中国机械与配件网5130

今天给各位分享滇缅公路地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云南与缅甸边界历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云南自驾游旅游路线

滇缅公路地图(云南与缅甸边界历史)

八天昆明,玉溪,腾冲,大理自驾小环线路线推荐给你

七彩云南有太多美丽的地方值得去,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景点,值得用心去旅行

大司部落-建水小火车

一、行程安排:

第一天:先到昆明,主要是在昆明市区游玩,包括陆军讲武堂,滇池

第二天:昆明-玉溪-红河,上午主要是在玉溪抚仙湖玩耍,下午驱车赶往红河,晚上入住红河民宿

第三天:今天主要是红河建水游玩,坐了小火车,尝了许多当地美食

第四天:上午在建水继续玩,下午驱车至腾冲,,晚上入住腾冲民宿

第五天:上午在热海大滚锅玩耍,还泡了温泉,

第六天:上午去了火山地质口公园,下午坐班车到大理

第七天:环湖游览洱海

第八天:上午去了洋人街,晚上返回

大司部落-腾冲温泉

二、行程花销:

1.车票:我是提前订的打折机票,成都-昆明机票680,大理-成都机票870

2.剩下的花销基本就是住宿,我订的都是民宿,便宜也比较有特色;因为是淡季去的,加上云南本身物价不高,算下来平均价格是140元每晚,一些门票就是正常的政策收费啦,具体的价格会在攻略里讲到。

大司部落-云南美食

三、行程总结:

1.建议夏季去云南游玩一定要备好防晒霜,墨镜等,我去的景点基本是在室外,紫外线是真的强,不过空气也是真的清新宜人;

2.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早晚温差大,建议带件薄外套,早晚用的上;女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外出,下半身尽量着裤装;

3.这段时间去大理的话环海西路还在修路,可能体验感会低很多,不过还是很值得去,尽量不要骑行环洱海,可以选择电动车或租车自驾

4.云南的鲜花饼和凉米线是真的很有特色,一定要尝试哦

5.去了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一定要坐热气球,虽然有点贵,时间也要安排好,具体的上文已经说过啦。

大司部落-洱海

图文资料来源:大司部落旅游网

走进怒江美丽公路

七彩云南的西北,有一个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该州位于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西接缅甸,有长达450公里的国境线,辖泸水市(县级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怒江州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之一,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大香格里拉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开发不多、交通不便、道路不好,普遍落后贫穷,但却是最原生态的地区。

怒江在怒江州境内全长310多公里,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由于江东有碧罗雪山山脉,江西有高黎贡山山脉,怒江奔腾于这两山之间,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北高南低,河流落差大(江面在贡山最高处海拔1400米、六库最低处海拔仅700米),水急滩高,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大峡谷地貌景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称世界三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又叫“东方大峡谷”,沿峡谷的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三地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藏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给怒江大峡谷增添了不少乐趣。

串联起怒江美丽风景线的国道G219线丙六公路(贡山县丙中洛镇至泸水市六库镇),通行条件差,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条路上行驶,考验的不仅是驾驶技术,还有胆量与勇气。欲前往观赏美景的人们,会因此望而生畏。

终于,怒江美丽公路(丙六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始修建。这条取名为“美丽”的公路,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道改造重点项目,也是云南省扶贫“双百”工程中“一百项骨干通道工程”之一。

2017年8月25日,怒江美丽公路正式开工,工期26个月,预计今年(2019年)的年底通车。项目建成后,将达到“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美丽公路建设和发展目标。

怒江美丽公路,连国道G219线丙察段,起于贡山县丙中洛观景台,沿怒江顺流而下,由北向南布设,经贡山县、福贡县,止于泸水市六库镇的小沙坝,与规划的G219腾六段相接。主线(不含连接线)全长276公路,其中:丙中洛至福贡段148公里,福贡至六库小沙坝128公里。

建设项目分为三个标段,丙福段148公里为一标段74公里、二标段74公里,福六段128公里为三标段。

笔者所在的“路景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有幸中标所有三个标段的文化景观工程项目。公司计划通过文化植入和景观提升,扩大怒江美丽公路的影响力,促进怒江全域旅游的发展。

3月初,公司一行三人,沿施工中的美丽公路逆江而上,到各标段项目部提交景观工程开工申请。

施工过程的美丽公路,既要保证工程进度,还要保障从六库到贡山的生产生活物资正常运输,保护好沿线文物和植被,时刻做好应对暴雨天气以及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本文对异常艰苦的施工环境,不做过多描述,重点是随我们在沿途几个主要节点,领略峡谷两岸的历史人文景观。

从六库镇出发,经怒江西岸的美丽公路行驶50公里左右,正对着怒江水面看过去,有一座山峰被称为“伟人峰”,不知是谁发现了这个天然之作,仔细品味还真像静卧在群山之上、仰望蓝天的一个伟岸身影。

继续往前走,经过一个刚建成的棚洞(亚巴棚洞),这里的峡谷很窄,陡峭石壁高1500米,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江边怪石嶙峋,有一块酷似老虎的巨石稳立河谷,欲从江边跃上公路。这被称为“老虎跳”的天然景色,更增添了怒江大峡谷的传奇色彩。

泸水段的美丽公路,都是沿怒江西岸布设,在怒江碧福大桥转向怒江东岸。

怒江美丽公路第三标段项目部,设在怒江碧福大桥的西桥头。

驱车由西向东跨过碧福大桥,就进入了福贡县境内。

福贡县地处横断山脉中段、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12公里,而东西最大横距只有23公里。福贡取自“幸福的高黎贡山”之意,是典型的“边疆”,整个纵向县域边界西接缅甸,国境线达142公里,超过该县的最大纵距。

进入福贡的第一站,就是匹河怒族乡,海拔1300米。

位于匹河乡的福贡民族实验中学,在其教师宿舍小庭院内矗立着一块神奇的巨石。这个小庭院是在一个高有七八米、宽有十几米的石头上建造三幢平房形成的三合院,中间还留有七八平米的院坝。

据说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三点,因连续下大雨,怒江东岸山体滑坡,这块重千吨的石头,重重地砸在公路上,接着借助惯性又从公路上弹到6米高的三合院的院坝内。响声惊动了住在院子里的老师,出来一看,惊呆了:院子中飞来了块巨石,而且不偏不倚的落在院中央。岩体紧靠墙,没有损坏房屋,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伤到任何人。第二天早上,人们到处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但找遍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均找不到巨石滚落的痕迹。于是,巨石从天而降就一直成为一个谜。

从此人们叫它“飞来石”,也有人说这是地上的母石引来了公石,因此称它为“夫妻石”,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力。

过匹河乡后,再向前2公里处,转入右侧的岔路,可到达当年赫赫有名的知子罗村。

知子罗村是一座久已废弃的老城,原是怒江州州府,上世纪70年代,州府才搬到六库镇。

知子罗村还是原碧江县县府所在地。1986年12月25日,碧江县突然被宣布撤消,原因是根据地质部门的专家分析鉴定,设在知子罗的县城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于是“碧江县”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永远消失了。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山崩地裂的滑坡直至今天仍未到来,而昔日繁华的知子罗却变得凄楚清冷,成为“边境县城遗址”。知子罗虽比不上楼兰古城、吴哥遗址,但它在怒江州的发展史上却也算得是浓厚的一笔。

驱车沿美丽公路向北蜿蜒盘旋几公里,就是匹河乡的老姆登村。“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老姆登村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皇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而慕名而来,一睹皇冠山的壮观。

穿过福贡县城,途经鹿马登乡后约20公里,可在路边看到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眺望怒江对面的高黎贡山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岩石穿洞,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

眺望石月亮的最佳位置,属于福贡县的石月亮乡,怒江美丽公路第二标段项目部就在该地。

在石月亮乡,还能看见一种渡江工具——溜索。

“溜索”是以一条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溜索渡江是原来横断山区人们过江的主要方式,不但人可以过,连马匹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过江,许多生产生活物资通过溜索运送。

怒江没有船,惊涛骇浪小船也无法横渡,上下航行更不成。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二十一世纪初,政府在怒江上先后建造70多座各类桥,原来的溜索基本都被剪掉。现有的“溜索”,渐渐变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而存在。

沿着石月亮乡北上5公里,就是该乡的拉马底村。

在拉马底村,还有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由公司设计的远征军纪念广场,准备建在此处,景观工程内容包括:远征军雕塑、广场装饰、特色导视小品。目前,怒江美丽公路建设指挥部,正在协调当地的征地问题。

提到中国远征军,顺势简要地多说几句。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杜聿明司令部驻大理,先头部队戴安澜200师驻保山。

1942年3月12日,中国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当时的设想是还可能出第二路军远征泰越,甚至派出第三路军渡海去参加南洋各岛战争,所以第一次的远征军便加上了“第一路”的头衔。卫立煌出任第一路司令长官,因为卫立煌未到任,由副司令杜聿明代理指挥。

第一路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因为史迪威(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无能、英国军队的无耻、日军的诡异用兵,远征军孤军作战、后勤保障被切断,不得不决定全面主动撤退。

1942年5月开始,远征军各部退出战场沿不同路线撤退。

杜聿明没有听从史迪威要其撤往印度的命令,而是坚持要将所率第五军撤回云南。除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没有服从军长命令外,第五军其余部队分三路撤退。杜聿明本人率军部和新编第22师为一路,新编第96师为一路,负责断后的第200师为另一路。

人们总是用“野人山”来概括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作战失败后撤退的路线,其实这是非常笼统和不全面的。

“野人山”大约是指缅甸孟关以北胡康谷地及江心坡广袤的原始森林,当时途经野人山撤退的中国部队中只有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新编第96师。

戴安澜的第200师负责断后,沿滇缅公路辗转撤退。因为一旦200师转向印度方向,第五军主力部队就会全部暴露在日军面前。最终,第200师突破日军围追堵截,从滇西的片马、龙陵、腾冲一带回国。遗憾的是,师长戴安澜在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8天后在撤退途中光荣牺牲。

杜聿明的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师,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沉重的代价,走出了野人山,但无可奈何地退到了印度的雷多,暂时没能撤退回国。

新编第96师这一路,从野人山一直北上,走到最偏僻的地方——缅甸最北方的“葡萄”。葡萄的东面就是云南的福贡。

福贡境内有多条通往缅甸的人马驿道,在上帕镇的古泉村、石月亮乡的老娃达村,至今还存在与缅方边民往来的古驿道。

福贡县境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百里可见,俨然是一盏指路明灯。

第96师一路翻越一座座国界线高高的山脉,靠着石月亮引路,经古驿道抵达福贡。随后,该师在当地怒族人的帮助下,架设“溜索”渡过怒江。

据说,在高黎贡山的山峰石壁上,刻着“民国三十一年八月五日,中国远征军第九十六师经此回国工兵营”的字样。

第96师的撤退路线虽然不是最艰难、伤亡最大的,但却是最耗时、最扑朔迷离,也最不为国人知晓。该师入缅时9863人,伤亡4081人,失踪2182人,归国时3600人。

远征军撤退中到底倒下了多少官兵,至今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根据杜聿明的粗略计算: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约10万人,生还者仅有4万,战斗牺牲有1万。也就是说,有5万多将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战斗牺牲的。在所有部队中,仅仅只有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保存建制的基本完整,他们撤退中非战斗牺牲人员低于战斗伤亡人员。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是中国军事史上黑暗的一页。

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应该就是第96师当年的过江渡口之一。

但愿远征军纪念广场能够如期建成,中国远征军是一只英雄部队,值得纪念。正是由于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中国远征军知耻而后勇,才有了第二次入缅作战的辉煌战绩。

离开石月亮乡,我们没有继续北上,因为二标段的监理部设在鹿马登乡,所以又原路返回二十几公路,夜宿鹿马登。

第二天清晨,从鹿马登向贡山挺进。为了避开主线堵车,我们通过简易吊桥从对岸绕行。

中午,进入贡山县城,县城在怒江西岸。

怒江美丽公路第一标段项目部设在贡山县城。

贡山县地处怒江大峡谷北段,北接西藏林芝地区的察隅县,是云南到西藏的又一通道。

贡山,每年有近200天都是下雨天。2019年的雨季来得比往年早,从2月中旬开始,雨水天气连绵不断,全县境内塌方、泥石流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美丽公路的施工和保通。

从贡山县城驱车出来,由于施工中的美丽公路泥泞狭窄,只好在达拉底怒江大桥(修建中)旁边的过江吊桥绕到东岸,通过乡村公路往丙中洛行进。

沿乡村公路上至半山腰时,在左侧后方忽现一奇妙仙境:山峦叠嶂、奇峰耸立、白雪覆盖。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贡当神山。

再往前,过怒江捧当大桥,回到西岸行进约20公里,就到了怒江第一湾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怒江第一湾的绝色美景。

这个时节(二三月份)的江水,基本上是冰川融水,颜色是宝石一样的蓝绿色。

怒江第一湾是怒江峡谷最精粹的部分,有人这样说:“到了大峡谷,不到第一湾,白来怒江玩”。

在观景台俯视怒江水,此时呈“U”字型,由于悬岩绝壁的阻隔,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观景台所处的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

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水面50米以上,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林木繁茂,田园风光迷人。

继续前行两公里,就是怒江美丽公路的起点——丙中洛观景台。

从丙中洛观景台向下看,又见一熟悉的“U”字型半岛…。正迷惑时,幸好旁边一个导视牌友情提示:“不是怒江第一湾,是桃花岛”。

桃花岛也叫扎拉桶村,因怒江环绕,成半岛状,岛上桃花甚多,故得此名。由于与怒江第一湾弯度差50度左右,当地人称“怒江第二湾”。

仔细观察,能看见江边有一座钢索吊桥。以前,来往桃花岛两岸,只靠一条篾(读mie)做的溜索,几个月换一次,后来改成钢索。但1980年钢索因锈断裂,过江的5位村民坠江而亡。于是在1983年建起了这座钢索吊桥,在桥墩上写着,禁止5头以上牲畜同时通过,也禁止10人以上齐步走。

桃花岛的地理位置好似与世隔绝,村落的独立更像个世外桃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身处之地犹如画中之画,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由怒江美丽公路起点逆江而上,走5公里的丙察公路(丙中洛至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就来到了石门关。

怒江石门关属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图示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据传说,每年端午节前后,石门关矗立的悬崖峭壁上,常会有数条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石门关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自古以来,以茶易马的商品经济从未断绝。

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茶马古道已经被现代交通所取代。但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至今仍在丙中洛的古道上穿行,它是茶马古道的活化石,其传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至今年年底,随着怒江美丽公路的正式通车,势必吸引旅游者、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滇藏公路将添加南线新通道。

滇藏北线是传统老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盐井-芒康(接川藏公路)-左贡-八宿-然乌。

滇藏南线是新添通道:大理-六库-福贡-贡山-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然乌。

假以时日,“路在江边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将在怒江州成为现实。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七日星期日

二当家不虚此行于生日档期

云南与缅甸边界历史

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

(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

1957年7月9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中缅边界问题是我国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一个重要问

题,同时也是我国人民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政府

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专门报告。

在我国和许多邻国之间,都存在着历史上遗留下来

的未定界问题,而中缅两国之间的未定界问题特别引起

人们的注意。这是由于英国在过去统治缅甸的时期在中

缅边界问题上制造了长期的纠纷,而近几年来,帝国主

义势力又经常利用中缅边界问题,挑拨中缅关系,企图

造成紧张局势。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所有悬而

未决的问题,都应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求得公平合

理的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由来已久,问题本身也很复杂

,因此,政府从着手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起,就采取了

审慎从事的态度,有准备、有步骤地寻求这个问题的解

决。

在我们国家成立的最初几年,政府需要把全部力量

用来处理国内国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事务,因此不可

能同时为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进行全面的和有系统的准

备工作。但是,自从中缅两国总理在1954年12月

12日的会谈公报中提出“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

外交途径”解决中缅未定界问题以后,我国政府就为解

决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政府的各有关部门会同云

南省当局,对有关的历史文献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

和详细的调查研究。

在1955年11月,当中缅双方为边界问题的解

决分别地积极进行准备的时候,在两国的边境上,双方

的前哨部队由于误会曾经发生过一次不幸的武装冲突事

件。这次事件,经过中缅双方的努力,得到了适当的处

理,同时也使中缅两国政府体会到及早解决中缅边界问

题的必要。

从1956年年初起,中缅两国政府就中缅边界问

题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同年11月,缅甸反法西斯人民

自由同盟吴努主席应邀来北京同我国政府商谈。我国政

府根据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对中缅边界问题调查研究

的结果,通过吴努主席向缅甸政府提出了解决中缅边界

问题的原则性建议。1956年11月5日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五十次会议同意了这项建议。

中缅两国的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但是有三段还存

在着未决问题。我国政府针对这三段边界提出了原则性

的建议,并且认为建议中的各点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联系

起来加以考虑。现在,我说明一下政府提出的这项建议

的内容。

第一是关于在佧佤山区的一段。中英两国在189

4年和1897年签订的两个关于中缅边界的条约中,

对于这一段边界都曾经有明文规定。但是,由于有关的

条文自相矛盾,这一段边界长期没有划定。为了造成既

成事实,英国在1934年初派遣军队进攻班洪部落和

班老部落所管辖的地区,遭到了当地佧佤族人民的英勇

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1941年,英国

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滇

缅公路作为压力,同国民党政府于6月18日用换文的

方式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它片面有利的边界。这就

是所谓“1941年线”。由于不久就发生了太平洋战

争,在这条线上并没有树立界桩。1956年,在中缅

两国政府就中缅边界问题进行商谈的过程中,缅甸的领

导人员曾经表示能够理解中国人民对于1941年线的

不满情绪,但是鉴于这段边界已经通过当时负责的中英

政府以换文划定,因此要求我国政府予以承认,并且要

求我国政府把在1952年由于追剿国民党残余部队而

进入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中国军队撤回。我国政府

认为,在边界问题上,根据正式条约而提出来的要求,

应该按照一般国际惯例予以尊重,但是这并不排除两个

友好国家的政府通过和平商谈求得对双方都是公平合理

的解决。为了促进这种公平合理的解决,为了替这种解

决创造良好的气氛,我国政府在向缅甸政府提出的原则

性建议中表示准备把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的

地区。同时,我国政府要求,在中缅两国政府没有对1

941年线问题取得最后协议并且树立界桩以前,缅甸

军队不进驻中国军队自1941年线以西所撤出的地区

,但是缅甸政府的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这一地区。

第二是关于在南碗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猛卯三角地

区,又名南碗三角地区,面积约二百五十平方公里。这

个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过去英国在条约中也明文承认了

这一点。但是,在1894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

界的条约以前,英国就不经中国的同意,强行通过这个

地区兴修由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到1897年,中英两

国再一次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的时候,英国又以“永

租”的名义取得了对中国的这块领土的管辖权。缅甸独

立以后承继了对这个地区的“永租”关系。我国政府在

向缅甸政府提出的原则性建议中指出,由缅甸继续对中

国的一块领土保持“永租”的关系,是同中缅两国目前

的平等友好关系不相称的。我国政府表示愿意同缅甸政

府商定如何废除对猛卯三角地“永租”关系的具体步骤。

第三是关于尖高山以北的一段。这一段边界过去始

终没有划定。英国曾经在这个地区不断地制造纠纷,借

机扩大它的殖民领域。最严重的就是1911年初英国

对片马地区的武装侵占。“片马事件”激起了全中国人

民的义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议运动。在

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也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

日给当时中国政府的照会中正式承认,片马、岗房、古

浪三处各寨是属于中国的,但是却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

这个地区。根据对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

结果,我国政府对于这一段边界的划定,向缅甸政府提

出以下的建议:从伊索拉希山口以北到底富山口的部分

,可以按照习惯边界线划界;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尖高山

的一段,除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应该归还中国以外,

原则上可以按怒江、瑞丽江(又名龙川江)、太平江为

一方和恩梅开江为另一方的分水岭划定边界。我国政府

同时要求,在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的同

一时期内,缅甸政府也把军队从片马、岗房、古浪撤出

。在这一段最后划界以前,缅甸政府可以保留在片马、

岗房、古浪地区的行政管理,而中国政府保证,在这一

段边界最后划定以前,中国军队将不进驻这个地区。

在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上的建议以后,吴努主席表示

这是照顾双方利益的公平合理的建议。在吴努主席同我

国政府领导人员会谈后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中又宣布,

中缅两国政府取得谅解,从1956年11月底到19

56年年底,中国军队撤出1941年线以西地区,缅

甸军队撤出片马、岗房、古浪。在1956年年底以前

,中缅两国政府分别完成了撤军的工作。这就为中缅边

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去年12月在仰

光和今年3月在昆明,中缅两国政府的领导人员又有机

会对两国边界问题继续进行友好的商谈,进一步澄清了

彼此的观点,在总的方面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全国各界人士都很关心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了

广泛地征求国内各方面的意见,我曾经代表政府在今年

3月中旬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

三次全体会议作了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在北京的

人大代表、政府成员和特邀的专家也出席了那次会议。

今年3月底,我又在昆明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

召集的由云南省各界和各兄弟民族代表参加的会议作了

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在这两次具有广泛代表性的

会议上,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政府有机会听取各方

面的意见,并且对有关问题作了解答,这就进一步统一

了全国各方面在中缅边界问题上的看法。

以上是我国政府到目前为止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大

致经过。现在,我要说明一下政府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

中所遵循的基本政策。

我们的国家自从开国以来在国际事务中一贯奉行的

政策,就是争取世界局势的和缓,争取同世界各国、特

别是同我们的邻国和平共处。这个政策有利于我们国家

的社会主义建设,也符合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我国

政府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时所根据的,也正是这个基本

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缅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正象其他亚非国家之间

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样,都是帝国主义长期侵略政

策所造成的。现在,中缅两国都已经取得独立,都在努

力为本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缅两

国又是同印度一起首先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

我们都珍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民族利益,我们都深刻地

认识到,只有通过和平共处和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维

护我们各自的民族独立和民族利益。但是,帝国主义者

却从来没有停止利用亚非国家的分歧在这些国家之间制

造紧张和不和,竭力企图重新对这些国家实行“分而治

之”的侵略政策。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政府在同缅甸

政府商谈中缅边界问题的过程中,一向强调双方相见以

诚,按照五项原则友好协商,求得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

。这样,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仅会使中缅两国的友

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且还将有利于亚非

国家的团结。我国政府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上所采取的

立场,是从维护我国的民族利益出发的,同时也是从促

进中缅友谊和亚非各国团结的利益出发的。

中缅边界问题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因此,在处理中

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如何对待历史资料,就成为一个重要

的问题。中国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正象封建时代的许

多国家一样,四至疆界是不十分明确的。中国历代的封

建王朝同边沿地区各个民族的关系也有各种性质和程度

的不同。因此,要确定中国封建帝国的疆界线,几乎是

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近六十多年来,国内和国外出版

的地图中,先后出现了对中缅未定界的许多很不同的画

法。这些情况不能不在广大的范围内引起了对中缅未定

界的混乱看法。政府认为,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

,必须认真地对待历史资料,必须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可以作为法理依

据的历史资料同由于情况变化只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

加以区别。同时,更要注意到中缅两国已经发生的具有

历史意义的根本变化,那就是,中国和缅甸已经分别摆

脱了原来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地位,成为独立的和互

相友好的国家。缅甸政府继承了原来受英国统治的地区

,不同民族的自治邦同缅甸本部组成了缅甸联邦。我国

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管辖的地区。在处理中缅边界

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些历史变化,同时也要按照

一般国际惯例来对待过去签订的有关中缅边界的条约。

只有把以上各点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够正确地运用历史

资料,求得中缅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的解决。

中缅边界问题直接地关系到聚居在中缅边境的各民

族的利益。因此,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就特别

需要照顾这些民族的利益。我们知道,两国之间的边界

把聚居在边境的同一民族划分为二,是常见的事。这是

历史发展的结果。在中缅已定界的各段,在我国和许多

其他邻国的边界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同一个民族分居边

界两旁的情况。我们在解决中缅未定界问题的时候必须

事先估计到,有关民族被边界线分隔是难以避免的。鉴

于这种情况,我们就更加需要同缅甸政府协商采取措施

,使将来划定的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进一步发展

两国边民之间的亲密联系。

各位代表,中缅两国政府根据友好的精神和和平共

处的五项原则,对中缅边界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接触和商

谈以后,已经在总的方面取得一致意见。我们相信,通

过继续的协商,把双方在具体问题上的意见加以协调以

后,中缅边界问题就将得到全面的和公平合理的解决。

(《人民日报》19570710第1版)

关于本次滇缅公路地图和云南与缅甸边界历史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